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大树集团:强基固本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特约记者 刘俊韬) 3月17日上午,记者跟随省派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菏泽服务一队一组3名队员,一起来到位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河西路与西昌路交会处的山东大树达孚特膳食品有限公司调研复工复产情况,精准对接服务事项。大树集团董事长李玉岭详细介绍了企业复工复产后的各项工作,带领服务队员巡视了厂区。厂区内,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紧锣密鼓,员工培训如火如荼内容丰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山东大树达孚特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注册资本2亿元,占地面积650亩,员工378人,是以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以生物发酵、烘焙调制为基础,以食品配料、特膳食品、固体饮料为终端的中型民营企业。“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的冲击非常大,产品销售受到很大影响,但是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渐好转,随着国家、省市复工复产优惠政策的相继落地,我们看到了希望,也充满了信心!”有着多年军旅经历的李玉岭董事长介绍,企业于2月10日复工复产,始终处于“战备”状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产达产,从最初达产率只有60%,进入3月份已经实现了100%。

记者跟随服务队员巡视厂区,大树集团的花园式厂区柳绿花红、春意盎然,一派欣欣向荣。“复产后,由于产品销售渠道不畅,我们下决心,在生产不停的情况下,投入近1000万元,对多条生产线实行节能升级。通过强内功、降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李玉岭董事长介绍说,经过此次节能改造,每吨产品能耗降低150元左右,每天的消耗核算下来能节约4.5万元。

在两个生产车间之间的宽阔通道上,工人们正在安装钢架结构的防雨棚,用来暂时存放原料和出库产品。随着疫情过后订单的增多,仓储问题已经提前做了预判和解决。李玉岭指着十几个2米多高的大罐体介绍说,“这些是替换下来的乳化罐,这次节能改造,全部更换新产品。”在亚洲最高、最大的干燥塔前,记者感受到了一个民营企业的气魄和胆识。“为什么要建造亚洲最高、最大的干燥塔?当初下这个决心很难,投资也大,但是为了提高节能效果、提高产品质量,我的想法是,再大的投入也要做。实践证明,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李玉岭自豪地说。

在空气净化车间,记者看到装修工人正在做着严格的密闭施工。“原来的车间标准已经完全达到国家标准,但是我们确定的企业内控标准一定要远高于国家标准。”作为“食安菏泽”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法人代表的李玉岭对产品质量近乎严苛。“疫情的损失不言而喻,但是我们不能只是盯着损失发牢骚,要想办法把疫情的损失夺回来,除了节能降耗,就是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用高质量产品抢占市场。平常订单太多,我们忙于生产,没有时间进行整体改造提升,这段时间刚好给了我们革新升级、整体改造的时间和机会。”李玉岭斩钉截铁地说。“这套整体改造,目的是控温控湿,食品安全的标准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在大树科研实验室、检验室内,隔着落地窗记者看到实验员、检验员们正在认真地做着各种实验和检验。李玉岭带大家走进企业产品留样库,这里整齐地存放着每天各条生产线上生产的各批次产品的样品,密封保存,登记翔实。

李玉岭带大家来到企业污水处理站,这里机器轰鸣,24小时不停地处理着生产线上产生的污水。“我们的污水全部实现自我净化,保证一滴污水也不会流到厂区外。污水经过处理可以再利用,二期工程完工后,近千亩厂区绿化,全部实现中水浇灌。”记者爬上高大的污水处理塔,直径5米的污水处理罐中央是涌动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清澈的中水潺潺流出,服务队员们纷纷点赞。

中午11:30,在可容纳近300人同时就餐的员工食堂内,员工们按照疫情期间就餐规定有序排队打饭,荤素搭配、三菜一汤、米饭馒头,量大份足,打到饭的员工安静就餐,吃得开心。“这里通风条件好,我们把企业复工复产后的员工培训放在这里进行,每批次培训100人,分四批将企业所有员工培训完毕。”记者了解,大树集团的员工培训内容丰富,除了安全生产、质量体系、操作规程、国家食品规范要求和公司规章制度外,特别增加了疫情防控知识常识。

据了解,大树公司主要产品有植脂末、麦芽糊精、生物肽、系列风味糖浆、低聚糖、乳品、调味油、咖啡奶茶饮料等,产品行销欧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植脂末产品为山东省首家出口产品,产量居山东省首位,市场占有率国内前三。近三年,年销售收入8亿左右,每年上缴利税7000万左右。企业是“食安菏泽”会长单位、菏泽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上一篇:特朗普改口, 终于把新冠疫情当回事了
下一篇:热力公司:供暖结束全方位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