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种植大球盖菇,秸秆变废为宝
本报讯(通讯员 刘厚珉) 5月10日,在单县时楼镇丙灵宫村大球盖菇种植基地,经过5个月的生长,饱满圆润的大球盖菇已经成熟。虽然鲜菇才刚开始采摘,收购订单却源源不断,产品供不应求。
丙灵宫村党支部书记陈明东介绍说,种植户每天将1000多斤的鲜菇运到济宁机场,空运到上海、广州销售。
据悉,大球盖菇是食用菌菇市场的新秀,生产成本低,产量效益很高,1亩大球盖菇每年可收获4茬,亩产量在5000斤左右。“按目前的市场行情,每公斤大球盖菇16元,扣除菌种、秸秆、人工等费用,亩产值2万左右。”陈明东说。
大球盖菇的种养方式简单粗放,只要把菌棒培养在小麦、玉米等秸秆上,气候合适,其即快速生长,让昔日无处堆放的秸秆变成了宝贝疙瘩,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丙灵宫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光清告诉笔者,一亩大球盖菇可消耗1万斤秸秆,今年他们的基地可使用40万斤这样的秸秆。同时,用过的秸秆成为有机肥,回归农田,提升绿色种植水平。
为调动群众的种植积极性,丙灵宫村还采取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产销合作、利益共享,确保大球盖菇产业致富农家、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种植户王秀蕊一天可采收采150多斤大球盖菇,在基地即时卖给合作社,收入1000多块钱。目前,丙灵宫村已建成40个种植大棚,年产大球盖菇20多万斤,产值近百万元,带动30多户困难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上一篇:单父之邑有二贤,善政之道得称颂
下一篇:合食变分餐,敬老可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