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每日播报 乐此不疲

我交代。诚实地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交代:

俺每天发在微信朋友圈的图文,被戏称为“司马日报”。

但这事儿,不是我干的!

始作俑者:彭城晚报和都市晨报的副总编小柳女士。

小柳这姑娘(哦,应该叫“姑娘她妈”了)发现,司马女士在朋友圈发的图文,有新闻报道的味道(她感觉的),三观也比较正确(俺自夸的);而且天天发布,乐此不疲(大家有目共睹的)。于是……

朋友们“哈哈”了。俺也“哈哈”了。

大凡和报纸有关的表扬,俺都特别“受用”。当记者多年,自认为,再没有比报纸更亲切的载体了。

所以,特地推出“司马日报”部分内容,欢迎各位浏览、点评——

某年某月:路遇。一位女士来喂小区流浪猫。她说已喂四年……生命无价。为你点赞!我对人们说:可以不爱,切勿遗弃,更不可伤害。

某年某月:去了趟超市。其实只为体验一下小雨淅沥的浪漫。回来时,小区保安帮着提溜东西送回家。我跟在后面为他拍照;一路上,共送出六个“谢谢”。

某年某月:碰见邻楼一保姆。她高兴地展示四川老家刚盖的房子照片。三百平方米。还说在县城买了一百平方米,在河北也买了一百平方米。我惊呼“土豪啊!”虽然我等逐渐降为城市贫民,但坚定地认为:农民富了,国家才能发达!

某年某月:今天的云彩很豪放……想起温州日报编辑卿仑在朋友圈发的一段话:“每个云淡风轻的人背后,肯定扔了一麻袋又一麻袋的故事,甚至连麻袋里的空气也抽干了,故事也封存成了一片片压缩饼干。”你的原创吗?亲。精辟得不行不行的。

某年某月:小区里。看见一位大姐的衣服和鞋,颜色好搭,忍不住赞一句。顺便问“我可以拍照么?”“当然可以!谢谢夸奖!”人与人之间,这样多好!除了新闻采访,我从不会径直杵到别人跟前拍照,那样不礼貌。起码先微笑一下,求得默许;或者很狡猾地边走边拍,假装看手机。

某年某月:小朋友,你在捞垃圾么?乖!这两天我在小区遛弯听到如下对话。1、家长:“别踩小草!”孩子:“我没踩。”2、家长招呼孩子:“这边有鱼!快来捞!”我提醒:“物业放养的,不能捞。”家长一脸不屑:“根本捞不着!”诸位,是不是对比很鲜明啊?

某年某月:熊孩子变好孩子,有时只需几分钟。刚才一小孩,不知从哪儿抄来一摞广告单,故意撒落一地。我耐心劝导:“弄脏了环境,还得有人来打扫。他们已经很累了!”于是……俺的诀窍是,对熊孩子以“宝贝儿”相称,以便对方“耳熟能详”;如果觉得肉麻,改叫“小盆友”也可以。

某年某月:她招呼我买苹果。尽管家里还有成箱的,我也得买一点。她曾在小区收废品,后来兼卖水果。尽管我是懒到连废品都不卖直接扔的,但她们这届收废品的很行,从不连拉带拽,把大堂地面划得伤痕累累。而且她还收留了一条流浪狗。狗狗深知安定生活得来不易,从不与小区的狗狗打架。职业不分贵贱;但心,却是分三六九等的。

某年某月:清晨路遇粉丝,热情要求合影。其实住同一小区,很少碰见而已。64岁的女儿说,她家订北京晚报,特别喜欢我的文章,92岁的父亲,建筑科学院专家,更是每篇细读。感谢忠实的读者,你们让记者编辑觉得,活儿没白干。

某年某月:曾几何时,俺家窗外出现这样一支健身队伍。动静不大,时间也不长。既不扰民,自己还锻炼了。挺好。

某年某月:早上遛弯,试着用“华为”手机的十五倍变焦,记录三百米外这幢楼房。我只想知道,窗户里的人们,是否和我一样“自得其乐”。闺蜜在一旁慨叹说,她的“苹果”不行,拍摄时只能放大几倍。于是我开始嘚瑟。

某年某月:推窗远望,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在云中飘荡。硕大的眼睛,深情地俯瞰人间。亲,但愿你看到的都是美好。早安,朋友。

某年某月:酷热,也开花;干旱,也开花;车水马龙的道路上,暴土扬长,也开花。从初春一直开到秋末,一拨儿开完又一拨儿。月季花的皮实,也是没谁了。当你累的时候,看看它有多么不容易,心里就平衡了。

某年某月:憋了好几天,瓢泼大雨终于下来了。瞬间雨量如此之大,南城低洼地带会不会受淹?娃娃们今天能否去夏令营?朋友们的航班会不会延误……一颗小心脏,担忧的事挺多。

某年某月:刚看到一句话,特别经典,拿来作为新年贺词可好?“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共勉。

某年某月:这老哥在小区亭子里“引吭高歌”:京剧清唱。他认真地告诉我,电视里教导我们说,每唱一首歌,相当于走了三百步。


上一篇:捆扎的美味
下一篇:沙特发现距今 12万多年前人类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