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小满”葚子黑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是说桑树的名字不太吉利,所以,单从风水方面考虑,就没有人在院里或者院前栽种。至于其他地方,一般也没谁刻意去栽植。在沟渠边,小河岸,池塘旁往往偶尔会有一两株桑树生长,这多半归功于鸟儿,从别处衔来桑葚,或者把没有能够消化的桑葚种子留在了那里,发芽,成长。

我家地头是个不太深且不存水的土塘,稍没留意,那里长出了两株小桑树苗。一经发现,便对它们呵护有加,铲草的时候特别留意,唯恐一不小心把它们消灭了。村里的保洁人员来清理垃圾的时候,叮嘱了又叮嘱,怕他给拔掉了。村里动用挖掘机填埋杂物时,寒冷的夜里,听到了机器的轰鸣声,急忙披上棉衣,站在凛冽的寒风里盯着看着,唯恐树苗被埋掉了……心里急切盼望着它们快快成长,早点结出甜甜的桑葚来。

虽说才刚有大拇指粗细,它们却不负所望,今年就稀稀疏疏地长出了小小的、青青的桑葚了。这块地离家很近,端着碗都能去地里看看庄稼和菜苗儿,每次去的时候,总爱围着小树转上几圈,看看那愣青愣青的桑葚,急切地盼望着它们快快由青变红,由红变紫,恨不得马上就摘下来几颗填进嘴巴里品尝,急切的心情,嘴馋的程度竟像害喜的娘们(当然,自己不曾害过),猴急的年少孩童!心情之所以如此急切,是因为童年时和伙伴们一起爬桑树,摘桑葚,吃桑葚时,叽叽喳喳、争争吵吵、打打闹闹的场景印在脑子里,桑葚那美美的味道早已滋润了肺腑,扎根于心田了!

桑葚看起来好像是一种毫不起眼的小野果,但是,成熟了的、黑里透亮的桑葚,却是味道甘甜,略带一丝酸味,浓郁多汁的“民间圣果”。用手轻轻捏住一枚,慢慢放进嘴里,不需太过用力,果汁就会瞬间“炸裂”,那种桑葚特有的甜蜜就会溢满口腔,甜度完爆草莓,难怪有人说桑葚是水果中的“黑紫色的宝石”!桑葚味美,就连鲁迅老先生也念念不忘,要不,他怎么会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这样描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心急喝不了热米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同样,心急也黑不了树上的桑葚,每天虽然围着树儿转了又转,青青的葚儿依旧在那里不紧不慢地生长着,没有一点发红、发紫、变黑的迹象。其实,心里也知道,到不了节气,这桑葚是成熟不了的。在我们这地儿,只有到了“小满”节气,桑葚才会变红、变紫、变黑,而且速度变化极快,“‘小满’葚子黑,‘芒种’吃打麦。”这句农谚就明确地说明了葚子成熟的时间节点。“小满”节气一到,每年总能按时吹来的又热又燥的西南风一刮,似乎昨天还是愣青愣青的桑葚今天就忽然一下子红了、黑了、紫了。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子西北角的麦场旁边有几棵高大的桑树,每年都会结满桑葚,那一树树的紫黑的桑葚个大,肉多,汁水丰富,味道鲜美。最美人间四月天——我说的是农历,“小满”节气往往会在四月里,每到小满节气来临,我们这些嘴馋的孩子们,不用谁来通知,没有任何人组织,放学以后,当然还有星期天,大家都会一溜烟地跑向那里。身手敏捷的,机灵的孩子往往是最先爬到树上,拣那熟透了的、个儿最大的恣意地、任性地品味——“高高的树上采槟榔,谁先采到谁先尝”,吃足吃饱了还会坐在粗粗的枝杈上,得意地晃动着双腿,对树底下的同伴们做出各种各样的挑逗动作。嘴馋志短,树底下那些笨拙的,不会爬树的,嘴特馋而又不争气的,只好一次又一次地求告着。树上的多是瘦小之辈,平日里难免受到一些欺负,此时,好像一下子从奴隶到了将军,派头十足地折下一些满是桑葚的枝条扔给他们,或者用力晃动枝条,让那熟透了的桑葚掉落一地,任由他们争去吧,夺去吧,抢去吧,管它会不会沾上泥土,谁让你们这么笨呢,爱谁谁。殊不知,下了树以后立马就会现回原形——被同伴们追着,撵着,不轻不重地打着、揍着,将军又成了奴隶,刚才笑看他人吃相的神气早不知跑哪里去了。直到村子里炊烟升起,一阵阵呼儿唤女的声音传来,大家才会饱嗝声声地回家。刚走几步,还会有人恋恋不舍地回头看那一树诱人的桑葚!

桑葚极易掉色,为此,我们白色的粗布小褂上,常常被染得青一块紫一块黑一块,洗衣粉、洋碱(肥皂)极缺,即便有,搓洗了一遍又一遍,那污渍仍很难洗去。每当大人们看到肚儿圆圆,手指黑黑,舌头黑黑,嘴巴黑黑,脸上也留下了许多印记,如同小鬼判官一样的我们回到家里,立马就会火冒三丈,从门后边拿出笤帚疙瘩大刑侍候!到了第二天放学后,我们仍会一边揉着屁股,一边争先恐后地跑向那里,那一颗颗红色的、紫色的、黑色的桑葚实实地诱人啊!


上一篇:幸福的钢琴
下一篇:1718户贫困户喜领“爱心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