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总想练武术

每当走到农村老家村东小河旁,我总会驻足逗留,极力寻找往年村人舞棍弄棒的飒爽身影,如今已不复存在。昔日一眼望不到边的小树林已被排排农家小院所代替。但是,往年村人在这里习武强身、交流武学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精湛的技艺仍让我叹为观止。

黄河大堤像一条龙,我的老家杨屯村正跨在龙背上,村人经年耕作着大堤内外的土地,永无休止地在堤坡攀爬劳作,翻地、播种、浇水、收获,大堤上下被踏出无数条蜿蜒小路,练就了村人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毅力。不知从何时起,村人们便喜欢舞枪弄棒,自我记事起,村东小河岸随处可见习武的男女老幼。有的是自发练习,有的是参加村里的组织,当时如果谁家的孩子愿意习武,不用缴纳任何费用,武师也是村子里技艺较高的人免费任教,所有武术器械由村里添置,可随意使用。印象较深的是村里积蓄了好久非常“奢侈”地买了汽灯,晚上挂在村中央,耀眼地亮,以供村人习武用,吸引着众多男女老幼聚拢来。

据家人讲,我的祖辈父辈也精通武术,曾祖父曾练就一定的功力。村子里曾有一个活动,可能是村里人有婚嫁喜事,笨重的大木轮车在泥泞中不能前行,他老人家竟能力举而过,我没有亲眼见过,只是听他人绘声绘色的描述,不由陷入深深的敬重和难以想象的惊叹。

但是,祖父的表演我还是有幸见得的,一直让我难忘。那次是河南来了几个切磋技艺的人,祖父在院子里脱掉大袄,大步流星走到院子中央,从腰里掏出七节鞭。他甩开步伐,将鞭子舞动开来,越舞越快,以至于人影模糊,掌声此起彼伏,我看得激动兴奋,一时说不出话来。从此以后,祖父的这次切磋成为自己向小朋友炫耀的资本。祖父兄弟四个,目前健在的只有四爷了,四爷八十多岁了,但他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对武术情有独钟,当谈到武术的时候,他就眉飞色舞,不由得讲起过去的故事,说着说着就比划起拳脚来,动作之利落,看得出他老人家的武术功底之深厚。

为了让本家孩子学好武术,二叔也煞费苦心在院子里腾出三间房子,召集全家侄子辈10余人进行习武,他亲任武师,从舒展四肢等基本功开始,一招一式,一丝不苟。虽然我参与了习武,但没坚持下来,慢慢地溜号了,叔叔也没有深究。兄弟们中有比较突出的,达到了二叔的预期目标,现在他们的身体状况非常好,都得益于当年的习武经历,看着他们,自己难免有些遗憾。

虽然如此,对于武术我始终关注,村人的武术活动总要先睹为快。不仅如此,我时常缠着老年人讲村人艺高胆大的传奇故事——陈福师老爷爷手摇蒲扇,竟让七八个日本鬼子无法近身;陈隋灿爷爷拳头撼树而叶子落地。这些真实的故事都让我振奋,让我赞叹。

忘记哪一年了,亲眼看见的是,村子里有几位青年汉子,他们脱光上身,四肢支地,腹部朝天,形成拱形,在裸露的肚皮上,放一石磙,自发功力,石磙竟能在他肚皮上来回滚动,持续很长时间。有的是在肚皮上放一碾盘,周围好几个青壮汉子,举着大锤,一直将那碾盘砸个稀巴烂为止,而碾盘下面的人面不改色心不跳,观者无不惊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还历历在目。每每将此事讲给他人时,无不唏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对经济的追逐越来越多,对习武强身的要求越来越疏远,循规蹈矩坚持习武的越来越少了。如今,广场上或小公园,各种健身活动卷土重来,四处涌动着健身热潮。有的跳舞,有的舞剑,有的打太极,有的甩鞭,有的溜冰,有的踢毽子,看着看着,我就会陷入深深的沉思,无论昔日的习武强身,还是今日的养生保健,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凝聚。看着健身的人们,总想练武术。


上一篇:小小拥军卡,情系双拥城
下一篇:老枣树下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