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徜徉在书海

平时喜读书,古今中外皆有涉猎,但尤喜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其中,看的最早、读的遍数最多的当属《红楼梦》。

第一次读红楼,当在小学五年级的暑假,是从同村同学那里借来的少儿版。虽是少儿版,但犹觉文字艰深,不可理解,只好囫囵吞枣,草草了事。

高考后,又读了一次红楼,这回是原版。虽然对里面的人物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其余依然有云山雾罩之感。

多年后,漂到京城,有幸住在国家图书馆附近,这对平时喜欢看书的我不啻是莫大的福音。国图有新馆和旧馆,藏书量令人震撼。每日上午九时开馆,除节假日是下午五时闭馆外,其余皆是晚九时闭馆。于是,每天下班后和大部分的节假日,就成了我徜徉国图的时间。

在国图读的第一本书仍然是红楼。这一次,我终于领悟到了红楼的好,单单是那语言,真美呀!就如同一坛刚刚启封的千年陈酿,沁人肺腑,让人欲罢不能。

除了看原著,我还同时看了几本红学大家研究红楼的书。结合着现成的红学研究,我对红楼所涵蕴的伟大思想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尽管红学大家们对书中内容不免有臆测的成分,但依然使我受益匪浅,毕竟他们有着渊博的知识,对红楼人物及人物关系的理解和判断也大致是符合逻辑的。

看完红楼,我开始阅读现当代著名作家的书,其中不乏历史、哲学之类……

一晃,告别京城已数载,但国图带给我的欢乐至今犹在,最起码,她培养了我良好的阅读习惯。

前几年挺火的《明朝那些事儿》,我最近才得以抽出时间来看。

明代近三百年的历史恍如昨日,各路人物在眼前栩栩如生。作者以现代人的视角对历史人物及其心理进行解析,精彩处往往令人拍案惊奇。

自明太祖金戈铁马起义以来,经历大小战争无数次,在徐达、常遇春、刘伯温等人的协助下,终于成功建立了明朝。朱元璋从一介放牛娃成长为执掌天下的一代雄主,令人刮目,其励志的成功史也就此传遍天下。

成祖朱棣更是数次亲征不甘就此失去荣华富贵,又屡次令郑和下西洋,从而使大明威名远播于当时世界。尤难能可贵的是,文化水平并不高的成祖,却尽一己之力广泛搜罗人才,编撰了不朽于后世的《永乐大典》,其中包括很多后世失传的孤本,为后世的文化繁荣做出了伟大贡献。

永乐之后,文学、艺术相继发展,出现了很多人才,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四大古典名著中,竟有三本出自明朝,而《红楼梦》据说也是因借鉴了明代《金瓶梅》的部分写法而最终青出于蓝的。另外,还有三言、二拍,才子杨慎、唐伯虎、徐渭,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王守仁的心学,张居正的变革,戚继光的抗倭等,都为社稷的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而奸佞刘瑾、严嵩、魏忠贤等人的专权却不单致使朝政凋敝,且遗患无穷。袁崇焕和海瑞虽然都是昙花一现,却也深深地铭刻在了历史的记忆中……


上一篇:编者的话
下一篇:腊八喝粥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