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全市实现“三个市民化”114万人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 霈)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昨日从市住建局获悉,我市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三个市民化”(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其他农村地区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114万人,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3.5万人。
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郓城县完成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任务,单县、鄄城县加快建设省级第三批城镇化综合试点,定陶区、郓城县、鄄城县作为我市综合片区纳入首批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两新”融合试点稳步推进,31个试点乡镇全部完成“两新”融合规划编制,试点社区建设项目实现开工29个,开工面积671.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78.74亿元;通过改造、新建等方式,开工“20有”项目389个,完成投资20.53亿元,逐步配套健全学校、医院、超市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
全市31个特色小镇已累计入驻企业、商户近2300家,产业项目投资近120亿元,实现利税22亿多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80亿元,就业人口近15万人,新增就业近2万人,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
我市全力打造40个美丽村居省级试点,东明县、鄄城县28个黄河滩区迁建村台全部按照省级试点标准打造。全市完成农村改厕26016户,300户以上自然村新改建农村公共厕所2424个,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2020年全面启动后续管护机制建设,全市累计建设生物降解池189个,设立服务站183个,配备抽粪车448辆,启动实施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19个,改厕工作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俱乐部更名到底改变了什么?
下一篇:新冠疫苗“来菏” 全方位接受“质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