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京杭大运河的魅力

从杭州到北京,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始建于春秋时期,至隋炀帝加以完善,修通运河全线,到元代全线贯通,并于明清两代成为南北水运干线。当时的漕运更是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与动力供应系统,直到清朝第一位皇帝光绪帝下令禁止漕运,运河的实质性衰落由此开始。

京杭大运河作为东方古国伟大的壮举和奇观,不仅是几代运河沿岸人民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质资源,更对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世人心中,留下了不可抹去的情愫。著名作家徐则臣则怀着对大运河忧思难忘的文化乡愁,潜心4年用30多万字的篇幅书写这条大河,拉开了100多年历史的宏大视野。1901年,一帮不同来历、不同出身的人,怀着各自的故事,相遇在运河,他们一路北上……

一封来自远方的家书,引发他的寻亲之旅,一个在家中想破脑袋,也想象不出的运河文化,成就他的学术考察之旅。这位来自意大利的保罗·迪马克,因为崇拜他的前辈马可·波罗,并对中国及运河有着特殊的情感,被大家称为“小波罗”。

在翻译谢平遥等人的一路陪同下,小波罗他们从杭州、无锡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在拍摄与亲身经历中,感受大运河在世代人心中的重要地位,感受着运河的生命力。事不如人愿,当刚刚对运河情有独钟时,当他们抵达大运河的最北端——通州时,小波罗因意外离世。但是,他给后代人留下的运河记载的价值是永恒不朽的。

世代生活在河上,将运河视为生命的家族,当子孙选择离开运河,准备在岸上成家立业时,在尊重儿女选择的同时,自己坚决不离运河。在儿女婚礼上,将家传至宝“罗盘”交于儿女时,是家族传统延续的寄托,更是对运河文化的传承。

当光绪帝下令废除漕运,运河自此由盛转衰,唯一不变的是,运河在人心中的位置。随从小波罗一同前行的谢平遥,将每一家“小博物馆”建在运河边上,收藏当地的“老物件”,以此纪念生活中的简史,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坚守着曾经的信仰。

隔岸观火令人寒心,跨河观美人,却让人异常动心。当八国联军侵华时,当义和团英勇抵抗外来入侵时,这条沉郁雄浑的运河上,还成就了一段异国恋情。小波罗的弟弟费德尔穷极一生,想要追寻偶像马可·波罗的足迹,因对运河边的如玉一见钟情,在面临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枪杆子下,运河的一处芦苇丛,成为二人的恋爱基地。在收获爱情之后,最终融入中国的生活。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同者,不以漠川为遥。经历100年左右的2014年,当中国各界重新展开对于运河功能与价值的文化讨论时,小波罗一行的后代,又因记录京杭大运河专题栏目《大河谭》交会一起,让原本孤立的的故事片段,拼接成了一幅完整的叙事长卷。让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人,最终因为一条共同的运河融合在了一起。这一年,京杭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一条运河,纵贯南北,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兴衰,交融了大运河流域多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形成了独特的江河文化,既有高山的巍峨宽厚,又有大海的博大灵动,并通、统、融、合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魂。大运河是历史的,更是当代的。时至今日,济宁以南仍在通航,期待全线通航,全面呈现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守护和传承着历史文化根脉,吸引世界各地前来寻文打卡、铸魂留忆,大运河真的“活”了!


上一篇:一念放下,修得自在
下一篇:谨防网上“抢票神器”成“骗钱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