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兵败聚葬地 魂归英雄冢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孟欣 文杰

位于郓城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武安镇飞集村西南60米处,在平坦的农田里一座土堆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土堆当地人称为万人堌堆,也叫万人堌堆义军公墓,系明天启二年徐鸿儒起义军部分将士聚葬处,义军约七千人,聚尸一处。万人堌堆义军公墓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农民运动具有重大价值,于2022年入选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鸿儒起义军部将聚葬地

7月20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赶赴武安镇飞集村。穿过一片玉米地就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万人堌堆义军公墓,接近6米高的万人堌堆义军公墓在这片玉米地中显得格外醒目。“以前这个墓还要大很多,我小的时候,这个墓不光长,还比较高,后来因为水土流失越来越小了。”正在干农活的附近村民告诉记者。

万人堌堆义军公墓遗址是明天启二年徐鸿儒起义军部将聚葬处。公墓堌堆呈台状,中心高出地表6米,东西长17米,南北宽14.5米,占地面积246.5平方米,其周围是耕地。徐鸿儒原名徐诵,生于巨野,后迁郓城,系白莲教支派闻香教(大乘教清茶门)创始人蓟州王森的弟子。天启二年起义失败。飞集万人堌堆义军公墓,是被山东都司廖栋和杨国盛杀害的留守武安等地的起义军7000人的聚葬地,也被称为“万人堌堆”。

明官府为杀一儆百,故筑“京观”,一儆后世。封土前曾有“京观碑”一块,二十世纪60年代被毁。据悉,京观为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明末民变的先声

徐鸿儒是巨野县人,在郓巨一带发动起义。明朝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更为残酷,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万历年间(1573—1619年),蓟州(今河北蓟县)人王森,首先创立白莲教,自称闻香教主,在京东滦州(今河北滦县)石佛庄设立宗教中心,教徒很快发展到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各地教徒为其捐献金钱,传递消息。后其徒弟李国用,别立会门,制造分裂,致使秘密暴露,王森死于狱中。后其教分为两支,一支由其子王好贤和徒弟于宏志领导,在河北武邑、景州一带活动;另一支即由徐鸿儒(亦是王森的徒弟)领导,在山东一带活动,两支教徒原约定天启二年中秋节同时起义,但机密泄露。徐鸿儒遂临时决定提前于5月11日举起了义旗。

起义后,称为“中兴福烈帝”,改元为大成兴胜元年。为继承元末红巾军传统,命部下将士以红巾裹头,分兵两路进攻郓城。当时由郓城训导刘维贤,武举王朝俊据城顽抗,激战数日。陷城,生擒刘维贤,击毙王朝俊。入城后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并向民众揭发统治者的罪恶,宣传白莲教教义,四乡百姓纷纷来归,义军很快发展到数万人,声势大振。旋即整军东进,连下邹、峄两县,并以此为基地,北攻曲阜、兖州,南取滕县,西取巨野,并向沛县、郯城、日照等地进军。

据当时山东巡抚赵彦奏折载:义军已超过10万人。这使明统治阶级大为震惊, 即派重兵进行镇压。在众寡悬殊的形势下,义军不得不收缩兵力,固守邹、滕两县,后在万分困难时,仍以孤军坚守邹县达三个月之久,城终被攻破。邹县陷落后,徐鸿儒即率残部转入飞集一带休整,以图再举。但官兵跟踪追至,将营寨团团围住。将士们临危不惧,英勇迎杀,血战数日,全部遇难。之后,官兵在飞集村西南五百米处,掘一大坑,将死难将士的尸骨全抛掷其中,筑成一座方圆五丈、高达数米的大坟,人称万人堌堆,后人称为万人堌堆义军公墓。起义虽失败,但是为明末民变的先声,余部流散到豫东、豫西、鄂北和东北地区。

占地面积之大极其罕见

万人堌堆义军公墓也是徐鸿儒起义的纪念碑,徐鸿儒起义是明朝历史上的一起重要事件,它点燃了明末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一举而成燎原之势,引发了白莲教、李自成等一系列农民起义,严重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改变了历史走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明代时期,万人堌堆义军公墓封土之高,合葬人数之多,占地面积之大在全国范围内极其罕见。”郓城县博物馆馆长杨涛向记者介绍。

万人堌堆义军公墓,是明代郓城人民反抗明王朝封建统治的见证,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农民运动具有重大价值。公墓位于田野之处,长期受风吹、雨林等影响,对公墓本体有一定的损坏。由于日常管理、养护不善,对文物本体和环境造成一定干扰。2009年12月,万人堌堆义军公墓被菏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重新确定了万人堌堆义军公墓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建立了万人堌堆义军公墓保护组织,树立保护标志碑,并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下一步,将对墓葬周围环境进行整治;组织专家学者对万人堌堆义军公墓历史进行研究,并恢复原有的京观碑及徐鸿儒碑。


上一篇:营销家族信托业务创全省“双第一”
下一篇:“二舅”走红网络 视频作者希望“故事有美好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