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这十年,菏泽在后来居上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霈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永立潮头。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奋斗者乘势而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菏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一瞬,却镌刻着奋斗者的足迹。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从这段时光轴上回眸,我们深刻感受到广大干部职工和全市人民奋勇争先、砥砺前行的铿锵步伐。

9月1日,中共菏泽市委举行“山东这十年·菏泽”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委书记张新文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伦回答有关提问,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周生宏主持发布会。发布会上,中央、省、市各级媒体记者争相提问,张新文、张伦紧扣菏泽实际,热情作答,回顾了十年来菏泽儿女栉风沐雨、勇毅前行的奋进足迹,述说了十年来曹州大地上令人振奋的巨大变化。两个小时的发布会,亮出了“菏泽画卷”,彰显了发展信心,描绘了美好未来。

十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居上”殷切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感恩中抢抓机遇,在攻坚克难中转型发展,干成了一批夯基垒台、蓄势聚能的大事要事,破解了一批长期存在、影响全局的瓶颈制约,经受住了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考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后来居上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十年,我们扩总量、提质效,经济实力大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78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977亿元,从全省第13位跃居第8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40亿元增加到284亿元,从全省第12位跃居第9位,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的历史性跨越。在省级以上转移支付保持正常增长的前提下,自主财力占比三年提高8个百分点,“造血”功能持续增强。新旧动能转换强势突破,落后产能淘汰有序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了四番多,成功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发展后劲更足,省级重点项目数量、质量和体量多年领跑全省,债券资金获批额度居全省前列。这十年,菏泽经济发展质效双升,成为全省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市之一。

这十年,我们强工业、夯基础,重点产业大崛起。十年来,市委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信心决心一以贯之、坚定不移。2019年10月,市委聚焦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明确提出构建“231”特色产业体系,全面重塑菏泽产业发展新优势。纵览十年变化,从小作坊到产业园,从传统粗放到精细集约,从“捡到篮子就是菜”到“以亩产论英雄”再到“精准构建产业局部优势”,菏泽工业总量不断膨胀、结构持续优化、能级稳步提升,后来居上的“脊梁”越来越坚挺、“底气”越来越充足。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营收突破5204亿元、入库税金162.9亿元,均翻了一番。生物医药十年蓄力、三年成势,业态一流、产业一流、模式一流的菏泽现代医药港初具气象,形成了以医药港为龙头,定陶、鄄城、郓城、高新区四个专业园区为支撑的“一港四园”发展格局,千亿级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呼之欲出。高端化工整体跃升,东明石化、旭阳集团等企业的强链补链项目密集实施,产业规模加速迈向4000亿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提档升级,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大数据、石墨烯、5G微基站无中生有、快速膨胀,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奠定了菏泽工业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

这十年,我们闯新路、开新局,发展活力大释放。坚持破立并举、守正创新,化解补齐了一批机制性、体制性的矛盾短板,金融、科技、农村等领域改革齐头并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市直部门中层干部轮岗交流等多项改革在全国创出经验,求变求新求进在菏泽大地蔚然成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突出,14家市属国企管理水平、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实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服务机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破圈断链”,高风险“担保圈”全部化解,一批骨干企业涅槃重生。鲁西新区成功获批,菏泽第一次在争取先行先试政策方面走在全省第一方阵,必将为加快发展集聚更强势能、增添更大动能。


上一篇:全面禁止俄罗斯人入境? 欧盟只赞成增加难度
下一篇:这十年,菏泽交出新时代的靓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