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菏泽种子“逐梦九天”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郭卫东

飞天,是人类亘古以来的梦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个个梦想照进现实。

在单县番茄研究所培育的7000粒番茄种子搭乘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往太空之前,菏泽已经有多批次牡丹种子搭乘飞船、卫星飞向太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助一次次航天育种实验,菏泽牡丹产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飞天梦想永不失重,科学梦想张力无限。

番茄好种好吃,农民增产增收

5月30日,任思党、任辉父子二人培育的7000粒“菏泽籍”番茄种子成功“飞天”。任辉介绍,这些番茄种子遨游太空后,单县番茄研究所专家团队将与地面种子进行基因比对研究,进行各种实验,探索丰产、抗病、优质番茄的有效推广途径,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的目标是培育出优良的番茄种子,提高番茄的品质和口感,让番茄好种、好吃,让种植户增产、增收。”任辉说,“目前,我们培育的‘柿都14203’在全国种植面积达到了10多万亩,它是杂交种,果大、抗病、皮韧性好,非常受欢迎;‘柿都21002’是多基因聚合种,已经在云南、河南等地试验种植;‘柿都21111’目前在全国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0多万亩,全国多个地区都在引种。”

“‘一把尺子一杆秤,用牙咬来用眼瞪’,这是早几年搞种子研发时,业内人士常说的一句顺口溜。虽然现在科技进步了,研发水平也提高了,但是科研人员的眼力、脑力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任思党说。虽然年届花甲,但他依然每天都奔波在育种基地里,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现在气温还不算太高,夏天最炎热的时候我每天都要换两三身衣服,浑身上下都没有干过。”任思党笑着说。

“术业有专攻,专门钻研一种种子才能有精力和时间,才可能做好,如果什么都搞可能什么都搞不好。”采访中,当记者询问任思党为什么这么多年心无旁骛、执着于番茄种子研发时,他坚定地说。

两代农人,一个梦想,任思党、任辉父子二人,挥洒汗水、播种希望,在接续奋斗中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我国首批“太空牡丹”扎根菏泽

5月31日下午,曹州百花园内的太空牡丹种植区,一棵棵太空牡丹正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经过多年繁育,目前我们的太空牡丹有七八百棵,长势都很好。”曹州百花园牡丹专家孙文海说。

在太空牡丹种植区树立着一块木牌,上面记载着我国首批“太空牡丹”翱翔太空的过程。2002年3月25日,约200粒菏泽牡丹种子,搭载神舟三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历时6天零18个小时,绕地球飞行了108圈,这是我国首次在失重条件下对牡丹进行变异实验。当年9月份,这批种子播种在了曹州百花园内。

据了解,当时曹州百花园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了1公斤大约3000-4000粒种子,包括黑花魁、丛中笑、景玉、露珠粉、红菊照水等品种,涉及红、粉、白、黑四种花色,登上“神舟三号”遨游太空的200粒种子是从中选出来的“幸运者”。这批种子在2002年9月播种后,技术人员采取了地膜覆盖、保温保墒等多种措施,以确保种子能够安全越冬,当年10月份种子发芽。

“与普通牡丹相比,太空牡丹表现出出土早、长势强、植株生长快、枝干壮、开花早、花期长、色彩艳丽等特点,花色有白、红、粉蓝、紫红、墨紫等。”孙文海说,这些牡丹是菏泽的“宝贝”,每年都受到特别照料,也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

野生牡丹原种翱翔太空

“从实验结果看,我们采集的野生牡丹原种翱翔太空后繁育的牡丹苗,根系更发达、植株更粗壮、花期明显提前。”牡丹专家赵孝庆说。2018年10月22日,我国首批由野生牡丹原种翱翔太空后繁育的牡丹苗,扎根菏泽。

2016年4月6日,6000粒野生牡丹原种、2000粒芍药原种搭乘“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进入太空。“据我所知,利用野生牡丹、野生芍药原种进行太空育种实验,当时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赵孝庆回忆说。据他介绍,那次太空育种主要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牡丹籽的基因变异,以达到科学实验的目的。

为在牡丹育种领域获得新突破,赵孝庆当时选择的牡丹种子和芍药种子均为野生。“之所以称为牡丹原种,是因为这些牡丹籽均是野生的,没有受过种群杂交的影响。”赵孝庆说,“与之前国内进行的普通牡丹种子太空育种实验相比,此次进行的野生牡丹、野生芍药原种太空育种实验,可以更科学地了解牡丹籽和芍药籽的变异程度。”

据了解,当年进行太空育种实验的牡丹种子包括紫斑牡丹原种、凤丹牡丹原种和赤芍芍药原种等。紫斑牡丹原种采自甘肃省陇南市,凤丹牡丹原种采自安徽巢湖市,赤芍芍药原种采自浙江永嘉县。“由于不少野生牡丹属于国家濒危保护植物,我们采集这些牡丹原种费了很大劲,比如采集凤丹牡丹原种之前,是得到安徽巢湖市人大授权的。”赵孝庆说。


上一篇:7000粒番茄种子遨游太空, 菏泽农民实现“飞天梦”
下一篇:夹山寺与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