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山寺与李自成
出湘西北石门县城往南不远处,由夹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其境内的夹山寺、闯王陵、碧岩泉等组成了以人文景观为主、融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国内外知名风景区,这是我家乡最“荣耀”的地方。
夹山寺又名灵泉禅院,始建于公元870年(唐咸通十一年),由善会大和尚获赐领众僧开山建寺,享有“三朝御修”盛誉,规模宏大又有“骑马关山门”之称。至明代,由于兵火连年,殿宇大多毁落,佛事衰退,仅剩僧众60余名。到清顺治初年,奉天玉大和尚驻锡于此,使禅关重启,规模远超唐、宋、元时期,扩建有大雄宝殿、大悲殿、经殿、天王殿、韦驼庄、山门、涌花亭、洗墨池、玉玺井、放生池、塔林、紫石碑坊以及钟、鼓楼等,驰名遐迩,被誉为“楚南名刹”。夹山寺是佛教禅宗祖师讲经说法之所,宋代高僧圆悟克勤在此住持说法评唱的《碧岩录》,被誉为天下“禅门第一书”,在中国、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影响深远。
夹山是茶禅祖庭,我曾在日本奈良大德寺看到过由夹山宋代高僧圆悟克勤手书的《茶禅一味》,现仍被珍藏,奉若神明。南宋末年,日本茶道的鼻祖荣西高僧两次来中国参禅,并将圆悟禅师的《碧岩录》以及“茶禅一味”墨宝带回日本,后写成《吃茶养生记》一书,成为日本佛教临济宗和日本茶道的开山祖师。15世纪中叶,日本高僧村田珠光入寺学禅,师从大名鼎鼎的千利休和尚,然珠光参禅念经常打瞌睡,郎中建议他“吃茶去”,结果立竿见影。夹山八坪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为贡品,碧岩泉流淌了上千年依旧涌珠如玉,泉水清澈,甘甜清冽,绝对是煮茶的优质泉水,也是极有价值的矿泉水泉。中国茶禅学会专家考证后得出结论:夹山是“茶禅”与“茶道”的正宗源头。
善会禅师住持夹山寺之际,正是禅雨茶风盛行之时。当年夹山产名茶牛坻茶,寺僧用山门前碧岩泉水煮茶,在好茶好水中悟出禅与茶同为一味的真谛。早期禅宗著作《祖堂集》记有一则题为“夹山倾茶”的公案,记载佛日和尚参加普茶时,用“酽茶三两碗”以茶悟禅,得到师父点拨悟道:“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佛日和尚因茶悟道,从饮茶中领悟一种禅机、禅理、禅意,从师父的开示得夹山境地。青嶂岭,猿抱子归;碧岩泉,鸟衔花落。禅意诗情,极为浓郁,诗情画意中融汇着浓郁的茶情禅思。佛日和尚得禅宗机缘,受深刻启迪,领悟到茶禅境界。“夹山境”偈联,寥寥十四字,不只是指夹山的自然环境清幽喜人,更主要的是指夹山的禅境、茶境,禅茶机缘之境。“夹山境”偈联,尽倾了人们在茶禅中求得宁心解脱的各种感悟体验,于心有之,未能言之。“夹山境”真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禅茶机缘、禅茶境界,为后来“禅茶一味”的具体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数百年后,圆悟克勤禅师住持夹山寺,对于“茶禅一味”的真谛有着特别深刻的领悟,所以挥毫写下“茶禅一味”四字而流传日本。古来相传的“夹山境地”——“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法书也就在日本成为茶禅空间
最常使用的箴言之一。
夹山最著名的还要数闯王陵,一群古老而又宏伟的古建筑,这是农民起义军领袖“闯王”李自成最后的归宿之地。这也是夹山寺最吸引旅游者的亮点之所在。
当年清乾隆澧州知州何璘亲巡此地考察后,写成《书李自成传后》,该文论述“奉天玉”和尚即李自成,并对其隐居夹山寺记述其详。为了纪念安息于斯的农民起义英雄,20世纪90年代石门县人民政府拨出巨款,按清朝澧洲知府何璘亲临夹山勘访所记述的原貌,对闯王陵园进行了修复重建。陵前高悬的牌匾“闯王陵”三个大字,由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明史学会会长刘重日老先生题墨。整个陵园占地面积30余亩,由陵卫、紫石牌坊、神道、陵寝、明楼、神厨、碑廊、李自成纪念馆、野拂塔等组成。闯王陵规模宏伟壮观,完全是明清宫廷式建筑风格,被誉为“湖湘第一陵”。
夹山寺因有奉天玉和尚而名噪一时。民国初年,章太炎受孙中山派遣作为“湘西劳军使”经石门皂市,访得李自成《梅花百韵》诗五首。1980年石门县文化部门在夹山寺附近获得了许多珍贵实物资料,如奉天明玉和尚墓志、明瓷骨灰坛、《梅花百韵》木刻板等,都说明持奉天明玉即李自成之说者不无根据。事实上,在石门,在夹山寺一带,一直都流传有“闯王殿”“玉玺井”等故事传说。玉玺井传为李自成退出京城时,将明朝皇室一颗玉玺带来夹山,因恐官府搜索而弃于此井。清朝雍正年间,有寺僧捞出,献于知县,知县转呈于朝,后人即称此井为“玉玺井”。与夹山寺相邻近的天门山,以及大庸、慈利、临澧等县域,都陆续发现一些与奉天明玉有关的文物资料,遂引起各方极大关注。据说李自成隐居夹山时,法名即奉天明玉和尚,在寺院最后一进院所专辟殿堂作为其住所,当地人称气为“金殿”,并有对联可证:“马上得来,帝座魂销金殿黯;鹿犹失去,禅居梦醒夹山青。”写得真到位啊!
上一篇:菏泽种子“逐梦九天”
下一篇:全市首笔“猪e贷”顺利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