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年07月04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B4]
“换脑”应对高油价
近期油价持续飙升,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影响。面对高油价挑战,人们纷纷谋求对策,有人换车,有人换房。从根本上讲,身处高油价困局,人们需要的是“换脑”。
这里说的“换脑”,并不涉及医学外科手术,而是指转变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即无论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能源政策方面,还是从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方面,以及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方面,应逐步养成更为节能和环保的意识。
在油价持续飙升并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今天,倡导“换脑”应对高油价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据统计,自去年年底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涨幅超过40%,现已在盘中冲破每桶143美元。从2002年算起,在本轮油价上涨期间,油价涨幅已达6倍。改善能源利用思维,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换脑”应对高油价,关键在于行动。从国家层面看,各国制定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内容的政策框架,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从企业层面看,开发节能、环保技术,并使之实现低成本应用,既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更能为社会带来进步;从个人层面看,倡导从办公室“人走关灯”和“人走关电脑”,到选择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应成为人们应对高油价的集体理性意识。
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石油危机,都会激发人类社会的“换脑”行动,而那些最先感知“痛苦”并迅速反应的国家和企业,往往最先走出困境。明显的例子是,在经历了上世纪两次石油危机后,美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目前其平均每1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产出所消耗的能源仅为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半;而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在高油价时代率先发展低油耗汽车,对美国汽车工业“底特律三巨头”造成的冲击,同样令人刮目相看。分析人士认为,不少国家在两次石油危机后采取的“换脑”行动,是过去几年油价持续飙升但世界经济并未像上世纪那样陷入衰退的原因之一。
中国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高油价困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的“天价油”之痛,如果能换来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换脑”,最终探索出更有利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新华社
这里说的“换脑”,并不涉及医学外科手术,而是指转变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即无论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能源政策方面,还是从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方面,以及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方面,应逐步养成更为节能和环保的意识。
在油价持续飙升并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今天,倡导“换脑”应对高油价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据统计,自去年年底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涨幅超过40%,现已在盘中冲破每桶143美元。从2002年算起,在本轮油价上涨期间,油价涨幅已达6倍。改善能源利用思维,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换脑”应对高油价,关键在于行动。从国家层面看,各国制定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内容的政策框架,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从企业层面看,开发节能、环保技术,并使之实现低成本应用,既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更能为社会带来进步;从个人层面看,倡导从办公室“人走关灯”和“人走关电脑”,到选择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应成为人们应对高油价的集体理性意识。
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石油危机,都会激发人类社会的“换脑”行动,而那些最先感知“痛苦”并迅速反应的国家和企业,往往最先走出困境。明显的例子是,在经历了上世纪两次石油危机后,美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目前其平均每1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产出所消耗的能源仅为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半;而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在高油价时代率先发展低油耗汽车,对美国汽车工业“底特律三巨头”造成的冲击,同样令人刮目相看。分析人士认为,不少国家在两次石油危机后采取的“换脑”行动,是过去几年油价持续飙升但世界经济并未像上世纪那样陷入衰退的原因之一。
中国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高油价困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的“天价油”之痛,如果能换来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换脑”,最终探索出更有利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