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年02月04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化

——鄄城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及对策
  农业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丰产、农民增收、农村和谐?近日,记者深入鄄城县部分乡村进行了调查,就全县发展现代农业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农业发展的优势
   农业基础投资力度加大。近年来,鄄城县先后进行了农业综合改革、企业改革和公用事业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政府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使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农业税费改革,使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得以贯彻落实,2006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五年投入资金1.25亿元,建成各类水利设施1636处,修复水毁工程329处,新打机井2200眼,农田水利设施逐步配套。
   科技力量增进一步增强。鄄城县现有农业科技人员297人,其中农业推广研究员3人,高级农艺师26人,农艺师58人,助理农艺师以下技术人员210人。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对加速鄄城县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实现小康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支撑。近年来,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全县民营经济实现经营收入81.4亿元,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6家,其中市级农业产业经营重点龙头企业7家,为鄄城县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支撑。
   农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近年来,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共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各类补贴11250万。完成改厕4.55万座,改灶3573个,改水260个自然村,解决了19.75万群众的安全饮用水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加快农业发展的对策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一要积极发展优势产品和特色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二是积极发展以农村二、三产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就地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和优化农村资源配置的优势,引导乡镇企业加快产业积聚和区域合作,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协调发展。三要积极发展生物质产业,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生物燃料、肥料、饲料等,按照“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积极发展生物质原料作物,支持高粱、玉米等生物能源作物的良种繁育和推广种植。
   发展专业村和区域特色经济
   鄄城县不同乡镇、不同村庄之间的生产水平、种植条件、种植习惯、生活和经营方式都有较大的差别,有的村以种植蔬菜为主,有的村以种植西瓜等高效经济作物为主,有的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常规作物为主。据调查,以种植蔬菜和高效经济作物的村80%—9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而以种植粮食作物的村,90%以上的青壮劳动力全部外出务工,从调查来看,从事蔬菜等高效作物生产的农户,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外出务工收入,并可照顾家庭生活,农民容易接受。因此,在农业生产上要区别对待,采取不同激励措施,发展农业高效种植专业村和区域特色经济。农业、水利、农机等部门,在农业财政整合资金项目建设上,要向专业村和专业生产区域倾斜,优先发展专业村,并且针对专业村的生产实际进行立项,保证专业村的优先发展,以点带面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
   树立优势农产品品牌,保护生产者的利益。鄄城县现有多个专业生产村,如什集镇赵坊村的韭菜,鄄城镇何桥的芹菜、西红柿,旧城、李进士堂镇几个村的西瓜等,都是地方优势农产品,在全市市场上都有相当大的占有率,但都没有打出自己的品牌和商标。很多消费者误认为是外地的,有的经营商贴上外地的商标,当作外来蔬菜出售,侵害了生产者的利益,因此,通过立项申报,进行标准化生产,树立鄄城县优势农产品的品牌,进一步激发广大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健康生产。 通讯员傅成银 记者丁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