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年03月23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政府引导 部门协调 农民自愿
曹县新农合奏出和谐“四步曲”
本报讯 (通讯员 杨桂林 记者 郑华伟)“在县医院看病,感觉就像到了家。县医院的大夫、护士对俺像亲人,看病有合作医疗报销;如今大病、小病都敢来县医院看了。”日前,曹县郑庄乡一村民拿着刚刚报销的1420.5元新农合补助款激动地说。
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曹县一些村民以往住不起院、看不起病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目前,曹县农民参合率达到91%,参合农民115万人。
内铺“高速路”
曹县新农合从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入手,提高了经办机构的工作效能,方便了参合农民,并建立起新农合各项规章制度,铺设了内循环的“高速路”。
该县认真抓好新农合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建设,定期对新农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制定工作考核办法,强化工作责任,完善责任机制,严格按照考核办法进行。为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就医,让参合农民及时、快速、便捷地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补偿服务。该县新农合以人为本,心系于民,逐步探索便捷的就诊制度,不断简化转诊手续,改进补偿方法和程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参合农民的满意程度。
外架“连心桥”
曹县新农合以实惠于民、方便于民、取信于民、服务于民为宗旨,不断简化转诊手续、扩大补偿范围、完善补偿流程、落实监督制度,方便了参合群众,提高了农民满意度,架起了政府与农民的“连心桥”。
该县紧紧围绕如何树立和提高农民互助共济意识、疾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为核心,抓好日常宣传与重点时期的宣传相结合,向农民宣传新农合的政策、办事程序以及如何选择医院就医等,让农民知道新农合是党和政府的一项 “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主体是农民。积极树立参合农牧民受益典型,以“现身说法”的形式让新农合政策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生根开花,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编织“监督网”
该县紧紧围绕 “新农合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目标,建立了组织监督、社会监督、业务监督等加大对住院病人的监管,杜绝定点医院挂床住院、冒名住院和门诊变住院等违规问题的发生,防止医疗机构变相套取医疗基金。在人员、经费较为短缺的情况下,采取住院前、住院中、住院后“双核对”的办法,有效杜绝了县外冒名住院和病例造假等套取国家资金现象的发生。探索和建立新农合管理模式,保证基金安全,是新农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作中,曹县新农合严格按照“基金封闭运行”的要求,编织了严密的“监督网”,确保了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
常念“紧箍咒”
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降低医疗费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该县新农合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完善补偿模式和补偿登记、核算、审核、审批、兑付程序,加强基金财政专户和支出管理,确保健康持续发展。同时要求,各定点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围绕“四查四看”(查病人,看是否人证相符;查病历,看用药是否符合规定;查服务,手术、检验、药品、材料、看收费是否符合规定)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新农合工作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
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曹县一些村民以往住不起院、看不起病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目前,曹县农民参合率达到91%,参合农民115万人。
内铺“高速路”
曹县新农合从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入手,提高了经办机构的工作效能,方便了参合农民,并建立起新农合各项规章制度,铺设了内循环的“高速路”。
该县认真抓好新农合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建设,定期对新农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制定工作考核办法,强化工作责任,完善责任机制,严格按照考核办法进行。为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就医,让参合农民及时、快速、便捷地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补偿服务。该县新农合以人为本,心系于民,逐步探索便捷的就诊制度,不断简化转诊手续,改进补偿方法和程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参合农民的满意程度。
外架“连心桥”
曹县新农合以实惠于民、方便于民、取信于民、服务于民为宗旨,不断简化转诊手续、扩大补偿范围、完善补偿流程、落实监督制度,方便了参合群众,提高了农民满意度,架起了政府与农民的“连心桥”。
该县紧紧围绕如何树立和提高农民互助共济意识、疾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为核心,抓好日常宣传与重点时期的宣传相结合,向农民宣传新农合的政策、办事程序以及如何选择医院就医等,让农民知道新农合是党和政府的一项 “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主体是农民。积极树立参合农牧民受益典型,以“现身说法”的形式让新农合政策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生根开花,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编织“监督网”
该县紧紧围绕 “新农合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目标,建立了组织监督、社会监督、业务监督等加大对住院病人的监管,杜绝定点医院挂床住院、冒名住院和门诊变住院等违规问题的发生,防止医疗机构变相套取医疗基金。在人员、经费较为短缺的情况下,采取住院前、住院中、住院后“双核对”的办法,有效杜绝了县外冒名住院和病例造假等套取国家资金现象的发生。探索和建立新农合管理模式,保证基金安全,是新农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作中,曹县新农合严格按照“基金封闭运行”的要求,编织了严密的“监督网”,确保了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
常念“紧箍咒”
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降低医疗费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该县新农合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完善补偿模式和补偿登记、核算、审核、审批、兑付程序,加强基金财政专户和支出管理,确保健康持续发展。同时要求,各定点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围绕“四查四看”(查病人,看是否人证相符;查病历,看用药是否符合规定;查服务,手术、检验、药品、材料、看收费是否符合规定)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新农合工作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