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年04月10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B1]

协会让狐狸风光起来

——对东明县发展狐狸养殖业的调查
  在东明县城西郊的城关镇黄军营村,有一个占地60多亩的林下养殖基地,如今,每年从这里运往全国的优质狐狸皮毛达4万多张,销售收入1600余万元,全县200多养殖户从中受益,38岁的下岗女工安粉英说:“俺养狐狸五六年了,刚开始规模小、无技术,在行情上更是两眼一抹黑,产品卖啥价,买家说了算,所以基本上没赚到什么钱,自从成立狐狸养殖协会以来,我们抱起团来闯市场,才有了如今稳步发展的好局面。”
   东明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特别适合毛皮动物的生长和养殖。早在20多年前,就有少量的狐狸养殖户。当时,由于狐狸养殖业刚刚起步,养殖量小,狐皮和狐狸交易市场供不应求,一组成年狐炒卖到几千元不算稀罕,所以,那时的养殖户大都赚了钱。看到养殖狐狸巨大的利润空间,很多人盲目加入了这个行列,东明县的狐狸养殖户和养殖量迅速膨胀。2000年以后,全县已有养殖户200多户,狐狸存栏量4万多只,这个时期,特种动物养殖热已遍布全国,狐皮供不应求的局面被打破,不可避免地加剧了行业竞争,品种杂、皮毛差的狐狸势必在竞争中出局。狐狸、狐皮的市场主动权也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养殖户辛辛苦苦一年挣的钱,还不如经销商拉一趟皮毛挣得多,狐狸皮毛市场在东明县曾经如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结果吃亏的还是广大养殖户。经过数次的折腾,再加上养殖技术和质量不过关,不少养殖户大赔特赔,有的干脆转行,另谋生计。
   面对这种极不稳定的局面,广大养殖户正束手无策的时候,城关镇机关干部许兴浩(城关镇机关干部,对养殖业感兴趣的他每到一个村蹲点时,都爱从自身做起,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搞养殖、上项目,由此深受群众信任和钦佩)三次自费北上,到河北省肃宁县尚村镇的尚村行政村进行考察。经过调查才知道,尚村是一个交通便利的村庄,在他们建立市场的前期阶段,也和东明县的情况一样,随着养殖量的增加和市场的扩大,引起了当地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把狐狸养殖业当做农民养殖致富的主要产业,及时出台相应措施,进行引导、规范和扶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尚村就成为闻名全国的皮毛交易集散地。不仅如此,销往美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毛皮也大多从这里装车,皮毛出口也成为肃宁县出口创汇主导产业。
   回来后,许兴浩把自己对本县狐狸养殖业发展方向的建议,向县、镇负责人作了汇报,同时把这些情况同广大养殖户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得到县、镇领导的支持后,于2007年2月,他们成立了旨在稳定市场、提高技术、优化品种、增强抗风险能力的东明县狐狸养殖协会。协会成立后,他们分别引进了芬兰、挪威、美国的“银黑狐”优良原种,通过人工授精,对个体小、毛质差的本地产狐狸进行品种改良,从本质上提高了东明县狐狸的竞争力;在养殖方面,他们借鉴河北省尚村的经验,统一购料、统一防疫的做法,节约了成本,提升了质量;在销售环节,他们规范了供不应求时乱要价、行情不好时乱压价的行为,使市场逐渐趋于稳定,不但得到了购买商的认同,广大养殖户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证。狐狸养殖协会成立2年来,协会会员已从最初的35户,增加到102户。去年,全县活狐和狐皮销售收入1600万元。通讯员 毕双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