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年10月2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5]

揭秘“长寿之乡”背后的“天时地利”

通讯员 傅子栋 张安记者武占民
   重阳节前夕,山东省第一个“长寿之乡”授牌仪式在单县隆重举行。今年2月,单县申报“山东省长寿之乡”称号后,山东省长寿之乡评审委员会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和严格评选审查,确认至2008年底,单县平均人口预期寿命76.97岁,80岁以上老人为3万人,占总人口的2.54%,全县有百岁以上老人119人,占120万总人口的9.89/10万,是全省百岁老人最多的县(区)。近日,记者走进“山东省长寿之乡”——单县,向大家揭秘百岁老人的长寿之道。
  104岁寿星爱讲古
   10月22日下午,天气晴朗,无风。温度舒适。单县老龄办副主任任惠平带领记者奔往北城办事处孙草庙村,看望104岁的赵勋臣老人。
   快到老人家时,任主任突然高兴地指着前面一位骑着三轮车的老人说:“他就是老寿星赵勋臣。”
   一直以为如此百岁老人,应该是耳聋眼花,需要家人一刻不离地在身边照顾才行。可当看到已经104岁的赵勋臣,竟然还能骑车遛弯,记者当时就惊呆了。
   老人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就热情地招呼我们跟他回家。老人有三子一女,目前他住在二儿子家。“我的烟呢?”赵勋臣边嘟囔着边摸索口袋,摸了好长时间也没摸出烟来。一旁的儿媳提醒他说:“你外衣口袋里有烟。”老人一甩胳膊,坚决地说:“那烟不是,我找那盒。”老寿星终于从内衣口袋里摸出一盒已经挤扁了的“芙蓉王”,让给周围的人:“抽烟,抽烟,大家都抽烟!”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他二儿子说:“父亲一点儿也不糊涂,留着好烟敬别人,便宜的自己抽。”原来,老人外衣口袋里装的是两块五一盒的“红三环”,这是他自己抽的;而“芙蓉王”是上个月一位北京的亲戚送他的,他一直保存着用来待客。
   老人虽然已经百岁高龄,但他仍可以照顾自己的起居。老人起居规律,早睡早起。无论寒暑,从未睡过午觉。每天早晨6时30分左右,老人准时起床,用凉水漱口,随后就骑上三轮车在村里转悠。村里有打牌的,他就停下来看;如果碰上“三缺一”,他也想摸两把,但大家嫌他出牌慢,不让他打。不过老人也不生气,就在一旁看热闹。
   据了解,赵勋臣老人从没上过学,却认识不少字,而且眼不花,思维很清晰。老人爽朗地笑着说,“现在日子过得恁好,没啥事,我常给大伙讲讲三国的故事”。
  102岁老人能穿针引线
   将近下午4时,记者离开赵勋臣老人家,又来到谢集乡赵双楼村102岁的谢孙氏家中。此时,这位裹着小脚的百岁老人正坐在院子里择菜!“俺娘闲不住。”谢孙氏的儿媳在一旁告诉记者,“尤其是农忙时,择菜、做饭、扫地、抹桌子,什么家务活都干。”
   据了解,谢孙氏老人是个“素食主义者”,喜欢吃生菜、野菜,不喜欢大鱼大肉。喜吃甜食,不吃太咸的东西。嗜好红薯、香芋和羊肉汤。香芋又叫罗汉参、供果,是单县独有特产。省农科所化验得出结论,罗汉参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粗蛋白、粗纤维,还原糖等营养成分,为全员营养食品。
   老人还喜欢旅游,多次到济南的外甥家去,在公园里转悠,和当地的老人聊天。可能是喜欢素食、爱好劳动、性格乐观的原因,老人身体健康、头脑清晰,面色白里透红,身上几乎没有老年斑,连白发都很少。
   老人育有一子六女,儿子是家中的老幺,15年前老伴去世后,她和儿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老人非常自豪地对记者说:“我儿媳妇都当姥姥啦。”
   每有孙子辈、曾孙辈出生,老人家就忙活着给小孩做肚兜、做棉袄。她说,平时衣服破了,自己能够缝补。
   谈到高兴之时,老太太还戴上老花镜,让人给自己拿来针线,当面向记者演示。只见她左手持针,右手拿起线头,将线穿进针孔。“你看看,你看看,我把这针都纫上了。”老人然后孩子似的笑着向记者“显摆”她的“劳动成果”。
  “长寿之乡”的长寿地图
  任惠平告诉记者,单县老龄办在走访全县所有百岁老人之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全县70%的百岁老人分布在单县的南北两侧,具体就是北部的东鱼河南岸和南部的黄河故道两岸。
   据了解,东鱼河南岸的地下有贯穿北城办事处、谢集、李新庄和徐寨等乡镇的优质矿泉水层。水质优良,而且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黄河故道周边的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由于种植的树木众多,一些地方甚至形成“白天不见村庄,晚上不见灯光”的景象。生物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林木中含有大量负氧离子,而负氧离子能有效抵抗和防御老人易患的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疾病。黄河故道在单县境内形成典型的湿地气候,而湿地因具有改善环境等众多功能,被称之为“地球之肾”。
   另外,单县老龄办还发现,老寿星们无一例外地都居住在风光秀美的乡村,远离城市。而单县的乡村空气清新、无污染,大气质量达到并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单县老龄办主任刘全景向记者介绍,长寿是一个区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结果,是注重敬老文化建设、讲究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结果。专家认为,长寿之乡是完全可以通过一个区域长期不断努力成功创造的,而人们达到百岁也绝非仅是少数人的梦想。
   刘全景还告诉记者,除老人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单县尊老爱老的氛围很浓。百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能领到200元钱,县里每年还要评选出“十佳敬老孝亲模范”予以隆重表彰。
   通过这么多年来的调查,他们还初步总结出单县寿星们共同生活习惯如下:
   粗茶淡饭。饮食多以蔬菜和五谷杂粮为主、荤素搭配。相当多百岁老人爱吃时令野菜和玉米、红薯等食物。荠菜、蒲公英、车前子等野菜,都是天然抗生素,具有清热、消炎的功效;玉米、红薯是众人皆知的长寿食品。
   心态平和。被调查的百岁老人中,绝大多数老人心胸豁达,乐观随和,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对待人间是非,能够放得下、想得开,性格直爽,爱说爱笑,快乐一生,与家庭和邻里关系相处融洽,哪有不快乐之理。
   经常活动。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单县大部分百岁老人喜欢早睡早起,注重散步、锻炼等活动,身体免疫力强;有些百岁老人操劳一生,含辛茹苦,喜欢帮儿女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锻炼出过硬的身板。
    寿星档案:谢孙氏,女,102岁,单县谢集乡赵双楼村人。喜素食,嗜好红薯、香芋和羊肉汤。爱好劳动、性格乐观。目前状况:身体健康,头脑清晰,少白发,仍能穿针引线。  寿星档案:赵勋臣,男,104岁,单县北城办事处孙草庙村人。起居规律,早睡早起。爱运动,不爱生气。目前状况:眼不花,思维清晰,能讲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