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年11月13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B1]

空降兵方队里的菏泽籍战士

  国庆60周年大阅兵结束了,回首那一刻,鲜红的军旗、磅礴的声势、严整的军容、矫健的步伐、精锐的装备,仍然清晰地停留在我们的脑海,被高昂的精神渲染了的自豪感更深刻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
   位于徒步方队第九方队位置的空降兵方队有8名菏泽籍战士,以“在天为雄鹰、落地成猛虎”的英姿接受了全国人民的检阅。他们是如何训练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请看——
   个人小档案:
   吕海国,郓城县郭屯镇盐厂村人,1993年入伍,上尉军衔,空降兵某团一营副营长,任空降兵方队一中队教导员。
   阅兵感言:
   开阔了视野,震撼了思想,洗礼了心灵,增加了一次人生重大阅历,更坚定了扎根绿色军营、献身国防事业的理想信念。
   今年9月中旬,当那面“政治工作流动红旗”和着战友们热烈的掌声环绕吕海国时,他也走过了从一名军事干部到一名政工干部转变的历程。那一刻,只有标准的军礼,甚至笑也没笑,就划过了那些来自带好兵的压力,训练时的艰苦以及愧对家人的心酸。这一切,都是为了祖国的荣誉!
   方队组建之初,根据职务和专业,吕海国成了空降兵方队一区队区队长,带领20多名队员训练。目标很明确,就是带好这些兵,让他们用完美的128步“正步”通过天安门,通过全国人民的检阅。
   “历次阅兵训练中,空降兵方队用‘空降铁腿’踢出了威风和士气,赢得过兄弟兵种方队的赞扬,这次更不能例外……一区队就是第一,是方队的第一,是全军的第一!”吕海国的话掷地有声。他要求自己和每个队员的动作同样严抠细训,时刻保持高昂的士气和过硬的战斗作风。在他的带领下,一区队队员的动作个个“嗷嗷叫”,训练成绩也一直位居方队之首。
   由于工作出色和人员调整,吕海国被任命中队教导员。“要从一名军事干部‘迅速’转变为一名政工干部,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吕海国说。
   除了每天跟班训练到一线,与队员们打成一片,还要做好周到细致的政治工作。在部队转场的攻坚阶段,吕海国每天有十分的劲要用足十二分才行,而这时妻子正赶上预产期。妻子一个人在部队驻地,家里老人行动不方便,亲戚朋友都在老家,没人照顾的日子里,妻子是否吃得好,睡得香,又怎样渡过紧张而又无聊的一天又一天……这些,吕海国只能悄“藏”在心里。鲜有通电话的机会,“老婆,我现在真是忙得……”不等吕海国的话说完,善解人意的妻子赶紧打断了:“放心吧,现在一切都还好。昨天同事还陪我去医院检查了呢,咱孩儿一切正常,你就安心训练吧!”。
  记者 李强 通讯员 刘继璐
  秦庆斌:差点被淘汰的“标兵王”
   个人小档案:
   秦庆斌,郓城县侯集镇秦集村人,2005年入伍,空军一级士官军衔,原空降兵某团2连班长,空降兵方队队员。
   阅兵感言:
   参加国庆阅兵倍感光荣而神圣。阅兵中的点点滴滴锻炼了我的毅力,磨炼了我的意志,升华了我的心灵,激励我不断成长。
   马上就要集合操课了,在阅兵村二中队六排面宿舍,一名队员不忘再次整整床上的的“豆腐块”,有角有棱的军被前,一块“内务标兵”的红牌子显得格外耀眼。这是“他”前几天刚刚在方队内务评比中获得的又一项标兵。
   “从开训到现在,‘他’可获得了4次标兵,可是方队里公认的‘标兵王’啊!”一名战友所说的“标兵王”正是秦庆斌。这些“标兵”,是秦庆斌用吃苦耐劳的毅力和永不服输的精神换来的。
   秦庆斌患有骨膜炎,参加一次训练都要忍受一次痛苦。在方队的一次选拔中,要走一批病号,秦庆斌估计自己“没戏”了,正准备无奈地离开。这时,方队长一个个询问,当问他还能不能坚持时,他毫不犹豫地说:“能坚持!”“好,留下。”那一刻,秦庆斌的心里当真乐开了花,当即掏出200元钱让回部队的战友从部队驻地买药寄过来。秦庆斌对自己说:“机会是难啊!我一定要把握好,坚持下来,不辜负领导和所有关心我的人。”
   然而病痛一点也没减轻,一搞训练就疼得豆大的汗珠直往外冒。一些战友看着心痛,都劝秦庆斌休息一会,但他总是一咬牙,正步一步一动、一步两动,练了下去。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动作提升挺快,病痛似乎被这种训练劲头征服了,疼痛稍微轻了些,在一次雨中考核中,他以优秀的动作获得了第一枚属于自己用汗水换来的标兵奖牌。
   在以后的训练日子里,秦庆斌跟战友们一起加班加点训练,特别是在搞体能辅助训练时,别人快跑,他先慢跑,等腿缓过劲后,一点点加快速度,一点点加大训练量。压脚尖的行列中,少不了他的身影,回到宿舍还要继续,有一次甚至披着大衣趴在床边睡着了。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训练日过去了,秦庆斌的动作也更加标准,一次次评比考核中收获了一块块标兵奖牌,并最终成为了一名小教员。
  记者李强 通讯员刘继璐
  刘英方:“侦察尖刀”补“短板”
   个人小档案:
   刘英方,曹县苏集镇白集村人,2002年入伍,空军二级士官军衔,空降兵某师师直武侦连侦察班班长,为空降兵方队队员。
   阅兵感言:
   艰辛考验磨砺坚韧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历经破茧之苦,方成最美丽的蝴蝶。
   在空降兵某师师直武侦连侦察连,刘英方是出了名的“侦察尖刀”。练就了攀登、擒拿格斗、武装泅渡、捕俘等侦察技能,锻炼了坚强的意志、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不畏艰难的品格,先后多次在比武活动中取得个人第一,参加过四川抗震救灾任务……这些,在刘英方的眼里都只是“本职工作”,最让他感到荣誉与挑战并存的是能够参加建国60周年阅兵。
   今年初,当组建空降兵阅兵方队的消息传来,刘英方第一个报了名,并靠着过硬的军事素质顺顺当当入选。刘英方说:“作为军人,参加国庆阅兵是一生的荣耀,也是在挑战自我。”
   方队组建之初,淘汰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阅兵训练考验的不仅仅是体能素质,还要求身体的灵活、发力的协调,这一点成了刘英方的一块“短板”。“进来了再退出,那不是军人的作风,更是挑战自我的失败!”凭着珍惜荣誉,挑战自我的信念,刘英方坚实地迈出了每一步。
   体能训练对刘英方来说微不足道,但空降兵历来注重“踢腿腕子功”(压脚尖、绷脚面,出腿瞬间脚尖下绷,脚底面与地面平行),彼一时的“优点”成了此一时的“难点”。刘英方开始练习时,总禁不住用蛮劲,排面教员更是明确地指出如果不限期改正弹腿、甩腿的痼癖动作,将会影响和制约下一步的训练。
   为了找到发力的感觉,除了辅助性地加强脚尖下绷的力度,每天午休和晚上熄灯后,他总是一个人跑到训练场,对着军姿镜练站立和踢腿。一段时间下来,刘英方终于摸索出了一个踢石子的方法,来体验踢腿发力的感觉。一下,两下,一百下,两百下……不知道踢了多少下,伞兵靴的鞋尖磨破了好几层鞋掌,脚趾和脚后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两条腿更是“发酵”的厉害。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淘汰的考核中,刘英方赢得了方队总教练和各排面教员的掌声。 记者李强 通讯员刘继璐
  田野:方队里的动作“品牌”
   个人小档案:
   田野,巨野县章缝镇章东村人,2003年入伍,空军二级士官军衔,空降兵某师师直通信连班长,为空降兵方队队员。
   阅兵感言:
   正步真是难,思想得靠前。如果下苦功,成绩在眼前。
   整个徒步方队里,空降兵方队拥有惟一一台科技训练器械。这套单兵队列考核评估系统,通过一条长27米,由18个宽1米、高0.18米,长1.5米的矮平台组成的步道,可以准确显示出队员每一步的步幅、高度、力度等数值,从而判断其动作是否标准。
   而田野,正是这台科技训练器械的“示范师”。每当领导视察或媒体采访,出列做示范动作的田野总能保持和“它”完美一致的步调。田野的动作成了“品牌”,但这“品牌”动作却不是轻易就能练成的。
   在正步一步一动训练中,大多数队员都出现过不适应症状:脚腕肿胀,腿部无力等。田野也不例外,脚面每一次砸地都是“钻心”地疼,身体的不适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他的动作也从一类迅速下滑至四类,别说小教员的职务面临不保,就是被淘汰出局都是有可能的。
   为了尽快恢复,田野被送到了方队的医务室。医生劝他歇几天慢慢恢复,而他却坚持回到训练场,医生只能无奈地说:“最好的办法只有打封闭了,但那样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打!”田野的决定斩钉截铁,回答医生的只有一个字。就这样,小田又重新返回了训练场。战友们说:“他这个示范标兵,可不只是用汗水拼出来的!”
   天安门广场东西华表的距离是96米,受阅部队徒步方队通过这96米,时间规定为1分06秒,而且必须不多不少正步踢出128步。每名队员的步幅和步速必须一致:每分钟走116步,每一步75公分,距地面25厘米,这样整个方队才能走得整齐划一。
   为了练就米秒不差的硬功,田野的每一步都是用皮尺一厘米一厘米地“量”着走过来的,他在沙地上每75公分划一个深深的标记,手里拿着秒表,每动下来,他都认真地总结经验,查找原因,他自己都数不清到底踢了多少动,走了多少米,但令大家认可的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了“皮尺量不倒,秒表卡不倒”的精准硬功。
  记者 李强 通讯员刘继璐
  孙百品:从三军仪仗队“挖”来的人才
   个人小档案:
   孙百品,单县终兴镇许庄村人,2005年入伍,空军一级士官军衔,原三军仪仗队司仪兵,因阅兵需要,调至空降兵某军师警卫连,为空降兵方队队员。
   阅兵感言:
   给人生留下一段精彩!刻骨铭心的阅兵场是我意志品格的升华台。
   与其他人不同,孙百品入选阅兵方队,带着他是“原三军仪仗队司仪兵”的骄傲资本:2006年中非论坛北京峰会、2008年亚欧论坛北京峰会、奥运村开村仪式、奥运会开幕前“搜狐2008北京田径公开赛”等大型活动中,他担任升旗手,出色地完成了100多次仪仗司仪任务,荣立个人三等功。
   阅兵训练开始之初,全军各参阅部队纷纷到仪仗队“挖人才”,有着标准仪仗司仪兵条件和过硬军事素质的孙百品同样让人觉得如获至宝。而空降兵“在天为雄鹰,落地成猛虎”的美名,以及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光荣传统,也深深吸引了孙百品。就这样,孙百品无条件接受了,甘愿再经历一次那艰苦但却值得回味的训练。
   由于阅兵徒步方队训练主要以正步为主,这也使孙百品的专业得以全面展示和发挥。刚进方队,他就被任命为“小教员”,担任全班18人的执教任务。从正步踢腿定型开始,细抠每一个动作要领,并把自己踢正步的经验转化为教学实践,使队员们更易于接受。
   空降兵踢腿要求出腿瞬间脚尖下绷,脚面与地面保持平行,运用腿腕的力量带动大腿,对于刚刚接触这种练法的孙百品来说,踢起来非常别扭。孙百品暗下决心:“自己是名小教员,不能在这一点上愧对了这个称号!”从那以后,他每天坚持和队员一起训练,并积极向排面教员请教,体会发力的感觉,还常常硬拽着队员们给自己“看”动作。
   酷暑的夏日始终与军人的汗水相伴。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孙百品流过的汗,顺着脸颊流下,顺着钢枪流下,湿透了衣襟,浇湿了伞兵靴,浇湿了50多度高温的水泥地板。只有头上的烈日知道多少,只有胸前的钢枪知道温度,只有脚下的水泥地知道咸淡……正是凭着那股韧劲,凭着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决心和毅力,孙百品又一次通过艰苦的训练完成了自我意志品格的再次升华。
  记者 李强 通讯员刘继璐
  徐振民:对自己“下手”没轻过
   个人小档案:
   徐振民,曹县梁堤头镇夏庄村人,2002年入伍,空军二级士官军衔,原空降兵某师直通信连通信兵,为空降兵方队队员。
   阅兵感言:
   青春因挑战而精彩,军旅因奉献而充实,阅兵是对祖国无限的忠诚。汗水铸就忠诚的脚印,荣誉见证伞兵的辉煌,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谁说一个通信兵就不能参加阅兵,只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就没有过不去的“槛”。徐振民就是千百个拥有这种宝贵素质的阅兵队员里的一个。在得知“组建阅兵村,参加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消息后,身高180cm的他,第一个报了名。
   徐振民是空降兵某师的一名通信兵,学的是光电终端执勤专业,主要负责全师的可视会议和电话监控。就是这样一名精通通信专业的战士,能达到阅兵训练标准吗?然而训练过程中,徐振民用他的实际行动和勇于争先、坚韧顽强的性格,始终坚定“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证明了他行!
   训练中,为了练成一名标准的阅兵队员,能吃的和从未吃过的苦头,徐振民都咽了下去。徐振民说:“我一定要走出自己最精准的动作,以最昂扬的状态,向祖国六十华诞献礼!”
   事实上,提起徐振民,同排面的队员们这样评价他:“‘徐老兵’为了受阅,对自己‘下手’可没轻过!”——站军姿,半个多小时不眨眼,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正姿势,用拐针纠正歪头的孤僻动作,颈部被扎得血脓模糊;练踢腿,脚上的新泡叠旧泡,老茧布满双脚。
   为了使自己的脚第一个成为“反弓型”,每次压脚尖,徐振民都会请来几位“帮手”,自己平躺地上,让队友坐住自己的膝盖,将脚尖压到和身体在一条线上,这种压法是最能拉长韧带,却也是最疼痛难忍的,而他每次都要定型五六分钟,每次压完刚松开时,比压的时候还要疼。为了增加腕部的灵活性,徐振民每每压完脚尖,简单活动一下,就自己扳住床架,把脚尖垫在床架上用力回压。脚踝肿得老高,他就打上封闭,继续投入训练,认真体会出腿发力和脚抓地的感觉。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直到全队结束训练,徐振民仍然执着地重复训练,只为了那句“走出自己最精准动作”的承诺。       记者李强 通讯员刘继璐
  孙维栋:吃得“四苦”方成“四坚”
   个人小档案:
   孙维栋,郓城县城关镇田庄村人,2005年入伍,空军一级士官军衔,原空降兵某军直升机大队班长,空降兵方队队员。
   阅兵感言:
   吃过饥寒之苦,使我更为坚强,吃过风雨之苦,使我更为坚实。吃过训练之苦,使我更加坚定,吃过挫折之苦,使我更为坚韧。
   对于既是队员又是班长的孙维栋来说,阅兵其实是要走“两条路”:一条是天安门广场的96米阅兵之路;另一条则是,在挑战自我的训练过程中,走向“坚强、坚实、坚定、坚韧”的精神之路。
   在正步一步一动训练时,动作要领重点体现在脚腕发力上,而队员小李总是发力过早,不能把握好“在支撑腿前十公分绷脚面压脚尖”,总是受到排面教员陈胜的点名批评,为此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队员训练跟不上,责任主要在我。”孙维栋一边总结自己的施训方法;一边多抽时间帮助小李,在经验和方法上给他开“小灶”。为了帮助小李找发力点和发力感觉,孙维栋常常把自己的手掌当标杆让小李踢,宿舍墙面、训练场上的电线杆更是成了他们的训练器材。不到2天,小李的训练质量直线提高,还得到了教员的点名表扬。全班队员也在他们的感染下,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了暗暗较劲、互相纠错、永不服输的良好氛围。
   在一次合练中,一个个整齐的排面伴着雄壮的军乐昂然向前,那整齐的步伐更如鼓点般,“踢腿如风,落地砸坑”。这一刻,孙维栋也在其中,只不过与整齐的步调不同的是,他的表情却有些吃力甚至痛苦。方队政委看出异样,合练结束后命令他脱下伞靴,只见血迹已将皮鞋与整个脚面粘成了一体……原来,就在几个小时前,队医刚刚为他做了个切除鸡眼的手术,他是强忍着疼痛完成合练的。
   付出了就会有回报。孙维栋第一个被选为方队里的“全能标兵”,还被形象地称为“阅兵场上的双重角色标兵”。他说:“正步走过天安门96米的阅兵之路,我收获了军人的最高荣耀;能够走过天安门,我也收获了更加“坚强、坚实、坚定、坚韧”的精神财富。” 记者 李强 通讯员 刘继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