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年12月09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B1]

破茧成蝶 “美丽”初现

范蠡墓、梁王台、官堌堆、戚姬寺……与此相关的历史、传说、掌故、典章诗集,对于定陶人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娓娓道来,个个如数家珍。定陶县在发展旅游业上从小处破题,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嬗变”,请看定陶县旅游业的“破冰之旅”——
  低调的“华丽”
   左山寺位于定陶县马集镇西南部,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千年古刹,隋朝名法源寺,唐改为龙兴寺,北宋又改称兴化禅院,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寺院。就是这样一处鲜见的景点,却没能引来众多注视的目光。“一句话说到底,关键是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大,知名度不够高。”马集镇党委书记陈承杰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左山寺经过多方融资,投入2000多万元先后兴建了一批重点旅游项目,但仍然少有人问津。“由于缺乏资金,左山寺的宣传一直不到位,仅有的一些宣传也造势缺乏整体性,力量分散、主题不明,加之宣传手段相对单一,尤其没有大的造势活动,很难产生轰动性效应。”陈承杰如是说。
   说起定陶县的旅游业发展,用“有姓无名”来比喻并不显得过分。县境内虽然没有名山大川,缺乏自然旅游资源,但古文化资源却足以令人“乍舌”:据史籍记载,中国历史传说 “三皇五帝”中的尧、舜二帝,均曾以古陶为都,开创了华夏古代文明。尧、舜是华夏儿女最为推崇的古代圣贤,是中华文明史上的“文化英雄”。尧、舜居陶期间,制订了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部历法,首开选贤任能的禅让之风。尧舜圣贤文化始终是古陶历史文脉的一条主线,数千年来昌盛不衰。至春秋战国时期,定陶因水陆交通便利,发展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商业都会,曾被誉为“天下之中”。
   除此之外,定陶紧邻菏泽市区,处于四省交汇地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发展的接力站,并且现已形成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构成的运输网络。同时,拥有“范蠡携西施定居地、陶朱事业成就地、儒商文化发源地”的核心资源,在菏泽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已经把定陶纳入市区规划,其功能定位为商贸、居住和旅游,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功能定位,为定陶发展旅游产业创造了突出的优势平台。
   “华丽”的光环下,定陶旅游业何时才能走出徘徊不前的“怪圈”呢?
  背后的困惑
   “目前,我们的旅游产业要素非常弱小,全县也只有一家接待设施属于旅游定点涉外饭店,只有一家旅行社,只有一处真正接待旅游者的景点——仿山旅游区。旅游车船公司、定点餐馆、定点商店、娱乐场所和游客服务中心、线路组织就更不用提了。”县旅游局副局长孟祥彬无奈地告诉记者。
   定陶县旅游资源以曹文化、儒商文化、汉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为主题,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按理说,定陶县发展旅游业有着诸多的先天优势,为什么却长期呈现“步履蹒跚”的困境呢?
   “县内大量的文物古迹遭到破坏,‘有说头、有听头、无看头’现象比较突出,可供展示的实物不足,形象性差,活化展示比较困难,对大众游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孟祥彬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在该县的仿山风景旅游区,记者看到前来观光游玩的游客也只是三三两两。旅游区负责人王玉兰告诉记者:“来仿山游玩的游客大部分集中在每年春天的仿山庙会。从目前情况看,景区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浏览层面,多数游客仅是转转看看,逗留时间短,游客享受不到‘白天看景点、途中有购物、晚上观演出’的一条龙服务,综合效益上不去。”
   旅游业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而定陶的旅游业六要素中“吃、娱、购、行”都是“短腿”,“游”的项目也比较单一,缺乏足够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从总体上看,旅游经济体系薄弱,组织保障机制不足,市场管理水平较低。加之旅游业发展经费投入不足,没有高水平的旅游产业规划,旅游宣传与促销力度不够仍是制约该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一大原因。
  “突围”之路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必须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创新进取和精心服务理念,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提升力度,精心培育旅游拳头精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旅游产业规模、档次和水平,以此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周福举的一番话令记者倍感振奋。
   定陶县旅游业如何才能破“茧”成“蝶”实现华丽的转身?
   该县突出个性,搞好提升式策划,在找准定陶游资源特色和定位的基础上,高水平编制了各景区的详细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标准,力求使每一景点建设达到与文化和自然的和谐。在建设中,找准产品定位,重点围绕打造“儒商朝圣旅游”产品来进行,以范蠡晚年从“人-圣-神”的蜕变过程为线索,全方位、立体化和多层次地昭示商圣和财神形象,将定陶打造成中国第一财神福地。
   同时,走好品牌之路,用高质量的景区景点设施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以仿山旅游区开发建设为主体,该县先后多次聘请省市规划专家和专业人士,加强旅游产业研究规划,挖掘特色,提升档次,丰富内涵。统筹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搞好文化旅游修建性规划编制,深入发掘曹文化、冉子文化、陶朱公文化、宗教文化、汉文化等历史文化底蕴,对县境内的仿山墓群、冉子故里、范蠡墓和西汉左山寺、戚姬寺、官堌堆、梁王台等历史文化景点,进行整合和保护性开发,由县乡两级政府采取土地租赁的形式,在遗迹周围租赁适量的土地,立碑标示保护范围,种植花卉、树木,培育旅游资源,竭力打造出定陶“一日游”线路,并融入全市旅游圈。对有关历史传说、掌故、典章诗集、人物志进行研究,加强地域特色产品研发设计,并通过仿古建筑、壁画、碑文、雕塑、旅游纪念品等进行体现,推进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品转变,不断丰富旅游资源,使旅游空间再度加大。通讯员 孔涛 宋国强记者 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