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年01月14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利用地理优势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
商贸流通盘活菏泽贸易
2009年,是菏泽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紧紧围绕实现“四个发展”,全面实施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战略,着力推进“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一年,大项目建设捷报频传,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二三产业齐飞并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各项惠民利民措施得到了有力的贯彻落实。从今日起,本报特开辟“盘点2009”专栏,让我们和读者一起再次回顾难忘的2009,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趋利避害,开拓创新、扎实苦干,把今年的工作做得更好。
本报讯(记者 丁厚勤)日前,记者从市贸易办公室了解到,2009年1-11月,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34亿元,同比增长18.98%;实现专业批发市场交易额520.77亿元,同比增长32.76%;商贸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8.8亿元,同比增长29.4%。流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为山东省西部“边城”,菏泽具有四省交界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这一“先天”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成为我市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进一步拓展消费流通网络,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是实现菏泽商贸业跨越发展的基础。2009年,我市大力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年新建改造配送中心3处,验收通过 “农家店”700家,累计建设农家店3360家,村级覆盖率达到51.1%;连锁经营、超市、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不断发展,全市流通现代化建设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进,全市连锁企业发展到276个,经营范围涵盖医药、供销、烟草、邮政等多个领域;逐步实施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在全市5家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发展连锁便利店52家。
去年以来,我市商贸流通业投资加大,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巨野、郓城两县围绕煤炭深加工策划论证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商贸网点建设大量向城区、县郊、大型社区、乡镇、村发展延伸,商贸网点布局日趋合理。一些县区乘势加大了发展环境改善力度,明确了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全市商贸流通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落实好国家商务部“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惠民工程,我市从细从实入手,细化工作步骤,充分宣传,深入调研,确保活动顺利实施。截至去年12月27日,全市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14407台(部),销售金额67737万元,兑现补贴6867万元,全市已备案登记指定销售点817家;家电以旧换新系统共回收家电7866台(部),销售新家电66813台(部),销售金额2501万元,实现补贴134万元。
打造商贸大市,必须加强整顿治理,规范市场流通秩序。2009年,我市严格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组织进行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场换证工作,并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十一运”期间,圆满地完成了猪肉供应任务,确保了用肉安全。
全市酒类备案和溯源制度在2009年全面推开。在认真做好审核备案登记的同时,对城乡结合部、乡镇驻地、大型批发门市、集贸市场等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清仓查库,抽样检验,共查处啤酒十几个品牌计3500余件。
拍卖、二手车等行业长期稳定。引导培育全市现有企业尽快开拓市场,提高效益,同时在制度和资格上对拍卖企业进行了规范和整顿,确保行业经营规范有序。去年1-11月份,我市共计举办拍卖会46场,拍卖额41389万元,二手车交易6670辆,交易额28115万元。
本报讯(记者 丁厚勤)日前,记者从市贸易办公室了解到,2009年1-11月,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34亿元,同比增长18.98%;实现专业批发市场交易额520.77亿元,同比增长32.76%;商贸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8.8亿元,同比增长29.4%。流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为山东省西部“边城”,菏泽具有四省交界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这一“先天”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成为我市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进一步拓展消费流通网络,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是实现菏泽商贸业跨越发展的基础。2009年,我市大力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年新建改造配送中心3处,验收通过 “农家店”700家,累计建设农家店3360家,村级覆盖率达到51.1%;连锁经营、超市、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不断发展,全市流通现代化建设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进,全市连锁企业发展到276个,经营范围涵盖医药、供销、烟草、邮政等多个领域;逐步实施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在全市5家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发展连锁便利店52家。
去年以来,我市商贸流通业投资加大,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巨野、郓城两县围绕煤炭深加工策划论证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商贸网点建设大量向城区、县郊、大型社区、乡镇、村发展延伸,商贸网点布局日趋合理。一些县区乘势加大了发展环境改善力度,明确了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全市商贸流通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落实好国家商务部“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惠民工程,我市从细从实入手,细化工作步骤,充分宣传,深入调研,确保活动顺利实施。截至去年12月27日,全市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14407台(部),销售金额67737万元,兑现补贴6867万元,全市已备案登记指定销售点817家;家电以旧换新系统共回收家电7866台(部),销售新家电66813台(部),销售金额2501万元,实现补贴134万元。
打造商贸大市,必须加强整顿治理,规范市场流通秩序。2009年,我市严格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组织进行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场换证工作,并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十一运”期间,圆满地完成了猪肉供应任务,确保了用肉安全。
全市酒类备案和溯源制度在2009年全面推开。在认真做好审核备案登记的同时,对城乡结合部、乡镇驻地、大型批发门市、集贸市场等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清仓查库,抽样检验,共查处啤酒十几个品牌计3500余件。
拍卖、二手车等行业长期稳定。引导培育全市现有企业尽快开拓市场,提高效益,同时在制度和资格上对拍卖企业进行了规范和整顿,确保行业经营规范有序。去年1-11月份,我市共计举办拍卖会46场,拍卖额41389万元,二手车交易6670辆,交易额281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