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年01月14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愿把青春献桃李

——记鄄城县李进士堂镇中学教师毕殿强
自从接过教书育人的担子,鄄城县李进士堂镇中学教师毕殿强就经常说:“教师一头挑着祖国的未来,一头挑着家长们的希望,哪头都沉甸甸的。”普通的党员、平凡的工作,14年的时间过去了,毕殿强迎来又送走一批又一批农村学生,在黄河滩里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1995年,毕殿强怀着振兴滩区教育的决心,到李进士堂镇中学任教,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带班、授课、备课,晚上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5000余个日日夜夜里,他到底用去了多少粉笔,磨净了多少板擦,已无法数清。毕殿强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所教班级成绩逐年提高,从1999年开始,在鄄北乡镇联合竞赛中,多次夺得语文科平均分第一名,中考升学人数创历史新高。他本人多次荣获市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饮食缺乏规律,毕殿强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疾病,不得不住院做了手术。人在病床上,可毕殿强的心却在课堂上,在医院里熬过三周后,他硬撑着身体,让家人冒着大雪把他送回了学校,当天便又站在讲台上。出院后由于脑供血不足,毕殿强留下了眩晕的顽症,但只要他能坚持,就从不无故耽误学生一节课。
   如今的李进士堂镇虽然今非昔比,但仍有一些滩区学生家境贫困,毕殿强一直关注着这些困难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一年冬天,毕殿强到班里检查卫生,发现一名名叫李霞的学生两眼红肿,满脸泪痕,一问才知道因为家境困难,面临辍学。当天下午,毕殿强便到李霞家里走访,李霞的家紧靠黄河大堤,三间房屋破烂不堪,学生的父亲瘫痪在床,母亲患有眼疾,刚刚能看清道路。毕殿强的眼睛湿润了,他毫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掏出仅有的86元钱,塞到了李霞家长手中。学生陈华因腿有残疾经常迟到,在毕殿强的建议下,李进士堂镇中学发动师生捐款800多元,帮陈华买了一辆手摇式三轮车。
   毕殿强虽然经常为学生送钱送物,但他自己的生活并不宽裕,爱人没有收入,全家开支靠他一人的工资支撑,但他不但不以为苦,反而过得充实和满足。用他自己的话说,人活着需要钱,但人活着不能只为了钱。毕殿强有创作的习惯,他写的论文多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中一篇获得全国论文一等奖,引起青岛市崂山区海山中学的注意,特邀他去青岛进行学术交流,并有意聘他留校任教,却被他婉言拒绝了。毕殿强的侄子在郑州路桥公司当经理,听说他的情况后劝说道:当一辈子孩子王,工作辛苦,工资微薄,没啥意思,不如停薪留职,到公司去帮忙,待遇要高得多。毕殿强笑着说:“我觉得教书的工作很适合我,与孩子在一起其乐无穷。再说我是一名党员,不能一味向钱看。”
  通讯员谌鸿岭记者焦同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