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年06月1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顺顺治病的故事

顺顺,一个刚刚九岁的孩子,与病魔作斗争是那么地顽强,他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未来抱有美好的幻想。
  顺顺的愿望
   “我想上武校,长大了当个警察,抓坏蛋。”在菏泽市立医院的一个病房里,年仅9岁的顺顺躺在病床上,刚做完腰穿、化疗的他,对前程充满了憧憬。顺顺的身体暂时不能动弹,脸上还挂着泪花,小伙伴刘杰正爬在床头安慰他。相同的病情,类似的经历,让这两个来自鄄城县农村的家庭,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经常地相互探望,相互鼓励。而两个“小病友”也因此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病魔缠身
   时间追溯到2008年3月。外出打工的栾海军夫妇突然接到家里电话,他们惟一的孩子顺顺突然发高烧,一连几天不退,还直喊浑身疼。夫妻俩匆匆赶回家,几天的治疗无效后,他们带儿子来到菏泽市立医院。“孩子患的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个病很厉害,不治疗很快会有生命危险,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你们尽快拿主意。”医生的话犹如惊天霹雳,把栾海军夫妇吓懵了……“以前只从电视上听说过,不相信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栾海军忍不住哽咽道。
   清醒了一点的栾海军夫妇心里暗下决心:“只要有一丁点希望,也不会放弃对孩子的治疗!”栾海军夫妇先是卖掉了家里值钱的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粮食,后来连田间地头的树也卖了,接着就是求亲告友,直至再无可借可卖。
  街头乞讨
   “我坚信天无绝人之路,一定会有办法的。”栾海军时常这样安慰家人和自己。
   2009年2月,只凑了8000元钱的栾海军夫妇带着顺顺到北京做检查。然而,8000元犹如杯水车薪很快便花完了,而医生说,当时是做骨髓移植的最佳时间,但骨髓移植的手术费要高达几十万!走投无路却又救子心切的栾海军夫妇想到了沿街乞讨。
   “想着北京是首都,有钱人多,好心人也多,兴许能要到一些。”谁知我们俩挂着牌子刚找了块空地跪下,就来了一个城管,把我们拉起来领到一边,说这里不允许乞讨,还是回去想别的办法吧。”栾海军说,“哪怕有一点点办法,谁愿意跑到北京大街上丢人现眼啊。”
  一线希望
   在顺顺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很多好心人包括医院的医生护士都建议栾海军夫妇再生个孩子,妻子曹庆霞起初不同意:“顺顺患了这种病,作为父母,我们没有照顾好他,已经很愧对他了,怎么可以再让另一个孩子挤占我们对他的爱?”
   当医生告诉她,新生儿的脐血或许可以救治顺顺时,栾海军夫妇随即作出决定:“只要有一线希望能把孩子治好,我们也要试一试。”鄄城县计生局了解到曹庆霞的实际情况,很快为她发放了二胎准生证。2009年9月,曹庆霞怀孕了,再过一个月就到产期。“医生说,将要出生的这个孩子的脐血如果和顺顺的血能配上型的话,顺顺就有治愈的希望!”曹庆霞满怀希望地告诉记者。
   脐血移植是干细胞移植的一种,是目前国家正在推行的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一切顺利,效果要比化疗好得多,手术费大约需要二三十万元。然而,为了给顺顺看病,早已家徒四壁的栾海军一家,将怎样承担这样一笔救命钱呢? 记者 时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