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年07月12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一心、一环、两轴、四园”布局城市
定陶城市建设演绎“精彩变脸”
本报讯 (记者 李 玮 李强 通讯员 国强 孔 涛)7月9日,打造绿色定陶的新河景观工程人工湖开挖现场机器轰鸣,激战正酣。据施工单位负责人介绍,人工湖工程自开挖以来,每天都出动百余台以上的机器和车辆,不分昼夜加紧施工,照此进度,年底前可完成主体工程。眼下,在定陶县,一项项城建重点工程相继开工,一座现代城市美好蓝图正逐渐演变成现实。
定陶县按照“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的战略,把抓好新城区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县城总体发展方向定为“南限、东扩、西延、北上”,重心是县城北上,新城区逐渐与菏泽市区南下接轨。按照“一心、一环、两轴、四园”的布局,一心即集办公、商业、休闲娱乐、体育于一体的新区综合中心;一环即由定陶新河、菏曹运河以及沿东部和北部沟渠构成的绿化系统林荫道生活环;两轴即府前大道、青年路城市发展轴;两带即府北路、陶驿路商业景观带;四园即新区中形成的四处城市公园。突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生态居住等功能,运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以“陶朱文化、中国商都”为主题,构筑绿水交融、人与自然共融、文化特色鲜明的园林城市,使之成为未来鲁西南的人文新城、生态新城、便捷新城、商贸新城。随着北上接轨菏泽战略的实施,定陶对现有的产业重新升级定位,以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重点突破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打造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新型服务业。科学开发煤炭,形成深加工产业链,逐步形成一个门类布局科学合理、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适宜人居的新城市。
该县按照“建设新城区,改造配套老城区”的城建思路,着眼于解决老城区人口密度过大、基础设施难以承载、宜居性差、功能混乱等问题,以保护现有城市格局为核心,搞好城市片区集中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中心商贸区。两年来,共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亿多元,先后高标准实施了青年路雨污管网配套工程和兴华路东段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四级河网清淤工程、青年路南段排水工程、学东路北延打通工程、兴华路提升改造工程、陶驿路综合改造工程、菏商路提升改造工程等,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载体功能显著增强。在今年的城市建设项目“盘子”中,兴华路东段、古塔路西段改造和陶驿路新区段新建等城市“畅通工程”的实施再次成为重头戏,城市建设的投入也随之达到20亿元以上。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脏、乱、差”等问题,该县开展了街道物料占压、马路市场、户外广告、学校周边环境、城区污染环境等七项市容市貌“整治工程”,给整个县城洗脸,先后投资261万元,购置垃圾处理车辆和保洁车辆153辆,在主要街道建设了24个地埋式垃圾箱,有效地塑造了管理有序、市容整洁、环境洁净的城市新形象。
定陶县按照“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的战略,把抓好新城区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县城总体发展方向定为“南限、东扩、西延、北上”,重心是县城北上,新城区逐渐与菏泽市区南下接轨。按照“一心、一环、两轴、四园”的布局,一心即集办公、商业、休闲娱乐、体育于一体的新区综合中心;一环即由定陶新河、菏曹运河以及沿东部和北部沟渠构成的绿化系统林荫道生活环;两轴即府前大道、青年路城市发展轴;两带即府北路、陶驿路商业景观带;四园即新区中形成的四处城市公园。突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生态居住等功能,运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以“陶朱文化、中国商都”为主题,构筑绿水交融、人与自然共融、文化特色鲜明的园林城市,使之成为未来鲁西南的人文新城、生态新城、便捷新城、商贸新城。随着北上接轨菏泽战略的实施,定陶对现有的产业重新升级定位,以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重点突破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打造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新型服务业。科学开发煤炭,形成深加工产业链,逐步形成一个门类布局科学合理、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适宜人居的新城市。
该县按照“建设新城区,改造配套老城区”的城建思路,着眼于解决老城区人口密度过大、基础设施难以承载、宜居性差、功能混乱等问题,以保护现有城市格局为核心,搞好城市片区集中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中心商贸区。两年来,共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亿多元,先后高标准实施了青年路雨污管网配套工程和兴华路东段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四级河网清淤工程、青年路南段排水工程、学东路北延打通工程、兴华路提升改造工程、陶驿路综合改造工程、菏商路提升改造工程等,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载体功能显著增强。在今年的城市建设项目“盘子”中,兴华路东段、古塔路西段改造和陶驿路新区段新建等城市“畅通工程”的实施再次成为重头戏,城市建设的投入也随之达到20亿元以上。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脏、乱、差”等问题,该县开展了街道物料占压、马路市场、户外广告、学校周边环境、城区污染环境等七项市容市貌“整治工程”,给整个县城洗脸,先后投资261万元,购置垃圾处理车辆和保洁车辆153辆,在主要街道建设了24个地埋式垃圾箱,有效地塑造了管理有序、市容整洁、环境洁净的城市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