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年08月22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支部活起来 党员动起来 群众乐起来
——单县李田楼镇中心社区“创先争优”服务居民见闻
8月18日,记者在单县李田楼镇中心社区办公室与党总支书记黄国伟座谈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时,门被轻轻推开。一位墩壮的中年男子抻头进来,对黄国伟说:“社区东边路的北头鼓起一道埂子,小车过不去,自行车、电动车容易摔倒……”“他就是我刚才说的党员吴都文。”黄国伟一边对记者说、一边掏手机,转头又给吴都文说,“老吴,您给记者说说你们义务保洁队的事儿,我给施工队打电话。”
吴都文遂坐在沙发上,腼腆地说:“这都是我们党员该为大伙做的,没啥可说的。”
李田楼镇中心社区由陈蛮庄、吴庙台、单庄三个村聚集,1769户4746人,设一个党总支,其中3个支部,党员96名。这个社区不但是单县新农村建设的样本,还是单县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的典型,其党支部为无职党员设了生产发展、生活服务、新风建设、村容管理、民主监督、党建工作、扶贫帮困、普法宣传、民情恳谈、诚信和谐等10个岗位,并按岗设星,一岗一星。“设岗评星”使过去的社区工作由书记主任“二人转”变成了现在的党员干部 “大合唱”,实现了支部活起来、党员动起来。
吴都文“领”的是村容管理岗。他说:“现在居民居住环境好了,祖祖辈辈固守的生产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单说公共卫生这一件事儿,许多居民不知道咋保洁,乱扔乱倒垃圾……”
于是,老吴拉十几名老年居民入伙,组成了一支义务保洁队,宣传卫生常识,收集外运垃圾,评定先进落后。老吴的心劲没白费,居民的旧习惯改变了,街巷广场干净了,居民交口称赞,老吴被支部评上了“村容管理星”。
采访完吴都文,记者又见到了老党员马凡海。老马是个热心人,“领”了新风建设、民情恳谈两个岗。老马爱调研、爱思考,给支部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件件关注居民生产生活。老马说:“目前,居民驻地离田地远了,耕种没有过去方便了。我建议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对土地进行流转,集中到企业或种植大户经营,居民可以当产业工人。”
黄国伟接着说:“老马的这个建议已经提了多次,现在,社区已经成立了土地流转办公室,首先集中了无耕作能力居民的1000多亩土地,租给了山药、大蒜、圆葱种植大户,既保证了租赁户的生活,又增加了种植户的收益。”
老马还讲了一件事。不久前的夜里,突降大雨,个别居民院里积水。险情报告给社区服务中心,值班干部迅速集结在家的43名党员干部,分班分段,冒雨疏通排水,很快解除了险情。党员王世勇脚被扎破,看到积水排除出,才肯到卫生室包扎。他说:“作为党员,组织召唤,群众需要,我咋能在家蹲得住!”
山药、大蒜、圆葱是社区的主导产业,今年的种植面积有4700多亩。另外,居民在沙河林场建了80多个鸭棚。在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的引导下,有能力的党员带头成立了蔬菜协会和养殖协会,普通党员、种养大户田素涛、周孝伍有技术、有资金,不但是生产发展岗上的“明星”,还在协会里“挑大梁”。
为配合协会服务居民,社区党总支、居委会从城里请来了“小电影”,在广场适时播放种植、养殖的实用技术;协会有计划地向居民提供良种、技术、饲料等,并与无锡一家禽加工企业联姻,直接把成品鸭抓进了停放村头棚边的收购车里。
居民田素林也想种山药,却因为没有足够的成本,望而兴叹。田素涛知道后,借给他6000多块钱的山药种子。目前,田素林的7亩山药丰收在望,照去年的价格,可收入15万元。
田素涛、周孝伍给记者分别算了一笔账:一亩山药、大蒜、圆葱收入均在5000元,种植户总收入2000多万元;一只鸭纯收益4元,一个棚年养三茬,共均4200多只,养殖户年总收益200万元,由此社区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居民鼓起的腰包里,党员和协会的贡献最大!”田素林激动地说。
近日,在社区党总支召开的“评星”大会上,田素涛、周孝伍获得了生产发展、新风建设“双星”。目前,李田楼镇中心社区党总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争创“发展杯”、“先锋杯”、“奉献杯”主题活动,从而增强党组织活力,推动党员干事创业,建设现代文明社区。结束采访已是傍晚时分,记者在社区广场上看到,小伙子在打篮球,小朋友在荡秋千,老年人在扭秧歌……
通讯员刘厚珉 记者王富刚
吴都文遂坐在沙发上,腼腆地说:“这都是我们党员该为大伙做的,没啥可说的。”
李田楼镇中心社区由陈蛮庄、吴庙台、单庄三个村聚集,1769户4746人,设一个党总支,其中3个支部,党员96名。这个社区不但是单县新农村建设的样本,还是单县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的典型,其党支部为无职党员设了生产发展、生活服务、新风建设、村容管理、民主监督、党建工作、扶贫帮困、普法宣传、民情恳谈、诚信和谐等10个岗位,并按岗设星,一岗一星。“设岗评星”使过去的社区工作由书记主任“二人转”变成了现在的党员干部 “大合唱”,实现了支部活起来、党员动起来。
吴都文“领”的是村容管理岗。他说:“现在居民居住环境好了,祖祖辈辈固守的生产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单说公共卫生这一件事儿,许多居民不知道咋保洁,乱扔乱倒垃圾……”
于是,老吴拉十几名老年居民入伙,组成了一支义务保洁队,宣传卫生常识,收集外运垃圾,评定先进落后。老吴的心劲没白费,居民的旧习惯改变了,街巷广场干净了,居民交口称赞,老吴被支部评上了“村容管理星”。
采访完吴都文,记者又见到了老党员马凡海。老马是个热心人,“领”了新风建设、民情恳谈两个岗。老马爱调研、爱思考,给支部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件件关注居民生产生活。老马说:“目前,居民驻地离田地远了,耕种没有过去方便了。我建议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对土地进行流转,集中到企业或种植大户经营,居民可以当产业工人。”
黄国伟接着说:“老马的这个建议已经提了多次,现在,社区已经成立了土地流转办公室,首先集中了无耕作能力居民的1000多亩土地,租给了山药、大蒜、圆葱种植大户,既保证了租赁户的生活,又增加了种植户的收益。”
老马还讲了一件事。不久前的夜里,突降大雨,个别居民院里积水。险情报告给社区服务中心,值班干部迅速集结在家的43名党员干部,分班分段,冒雨疏通排水,很快解除了险情。党员王世勇脚被扎破,看到积水排除出,才肯到卫生室包扎。他说:“作为党员,组织召唤,群众需要,我咋能在家蹲得住!”
山药、大蒜、圆葱是社区的主导产业,今年的种植面积有4700多亩。另外,居民在沙河林场建了80多个鸭棚。在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的引导下,有能力的党员带头成立了蔬菜协会和养殖协会,普通党员、种养大户田素涛、周孝伍有技术、有资金,不但是生产发展岗上的“明星”,还在协会里“挑大梁”。
为配合协会服务居民,社区党总支、居委会从城里请来了“小电影”,在广场适时播放种植、养殖的实用技术;协会有计划地向居民提供良种、技术、饲料等,并与无锡一家禽加工企业联姻,直接把成品鸭抓进了停放村头棚边的收购车里。
居民田素林也想种山药,却因为没有足够的成本,望而兴叹。田素涛知道后,借给他6000多块钱的山药种子。目前,田素林的7亩山药丰收在望,照去年的价格,可收入15万元。
田素涛、周孝伍给记者分别算了一笔账:一亩山药、大蒜、圆葱收入均在5000元,种植户总收入2000多万元;一只鸭纯收益4元,一个棚年养三茬,共均4200多只,养殖户年总收益200万元,由此社区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居民鼓起的腰包里,党员和协会的贡献最大!”田素林激动地说。
近日,在社区党总支召开的“评星”大会上,田素涛、周孝伍获得了生产发展、新风建设“双星”。目前,李田楼镇中心社区党总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争创“发展杯”、“先锋杯”、“奉献杯”主题活动,从而增强党组织活力,推动党员干事创业,建设现代文明社区。结束采访已是傍晚时分,记者在社区广场上看到,小伙子在打篮球,小朋友在荡秋千,老年人在扭秧歌……
通讯员刘厚珉 记者王富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