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年01月11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转方式新字当头 调结构三产统筹

牡丹区在科学“转调”中演绎精彩

本报讯 (通讯员 王凤起 郜玉华)日前,总投资3.5亿元的嘉达新材料项目在牡丹区开工建设,该项目采用16项国家专利技术,利用粉煤灰生产多种新型建筑材料;正在建设的华盛荣镁合金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拥有18项国际先进专利技术,达产后,年产值200亿元、利税30亿元,将成为我国最大、全球知名的镁合金生产加工基地,新材料产业在牡丹区强势崛起。
   新材料产业的迅速发展是牡丹区加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鲜明范例。为更好实施“工业立区”、“三产强区”战略,牡丹区在解决了企业“个大”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企业的“好与强”,着力在快转、转好上下工夫,加快推进企业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粗放发展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二产、传统产业占主导向三产、新兴产业占主导转变。目前,该区重点发展的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00多家,有40家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21家利税过千万元,1家入围全省企业纳税百强,2家进入全市企业纳税前10名,14家进入前100名。
   牡丹区始终积极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使科技创新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强力支撑。截至目前,全区企业研发新产品近百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30多项,发明专利40余项,16项填补国内空白,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9家,完成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0%以上。神州制药的“红核妇洁洗液的研究与开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睿昌化工的“盐酸头孢卡品酯技术开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步长制药的“丹红注射液近红外在线自动质量控制技术”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新药创制计划,“稳心颗粒技术改造研究”等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参仙升脉口服液产业化开发”项目等一大批科技成果顺利转化。
   牡丹区“转调”经济发展结构,不止体现在工业上,而是三产统筹,高端突破,一二三产业比优化为目前20.1︰44.5︰35.4。服务业曾是牡丹区经济发展的“短腿”,如今,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仅东城办事处的工商户数量就已突破1.5万户,2010年工商税收将达1.4亿元。鲁西南建材市场、香格里拉国际广场、牡丹商业广场等20多个过亿元专业批发市场红红火火,牡丹花木、沙土萝卜、胡集皮毛等农村特色专业市场初具规模,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到160多处,形成了轻纺服装、五金建材、电子电器、机动车配件、农副产品等12大类市场集群,年交易总额过百亿元。
   农业则以产业化发展作为转调的着力点,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帮扶,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狠抓农业的标准生产、品牌效应、市场建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达146家,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到80万亩,注册涉农商标156件,国家级驰名商标和省级著名商标18件,国家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牌27个。完成牡丹鲜切花、牡丹不凋花、牡丹茶等60多项技术研究和牡丹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牡丹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开发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牡丹籽油工艺技术填补世界空白,牡丹催化技术国际领先,牡丹区跻身国家牡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