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年05月27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污水“洗”成清水
—— 安 兴 河 人 工 湿 地 见 闻
清水潺潺、绿草依依,草丛间星星小花上蝴蝶嬉戏,河面上芦苇、蒲草等绿色植物随风摇曳。芦苇荡深处,水鸟时抚水面,鸣叫声声入耳。
“上游涌入的是污水,下游流出的却是清水。安兴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成后,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群落净化河中的污水,成效初显。这种人工高度集成的生态式污水处理工艺,正在菏泽引发着环境、经济多重效应的变化。”5月23日,在牡丹区安兴镇安兴河下游,牡丹区水务局副局长翟效宏对记者说,湿地又被称为“城市绿肺”,具有“化污为清”的神奇功能。
69岁的王克荣在岸边住了一辈子,说起这条安兴河的演变,叹了一口气:“我小时候,整天在这河里洗澡,天热时,大伙儿都在堤上乘凉,晚上拿张席就睡这儿了。可十几年前,河里污水越来越多,河水的颜色变了,开始发臭难闻,夏天苍蝇乱飞,用河水浇麦子,地里都起一层绿毛。”
上世纪90年代末,城市发展速度逐步加快,菏泽城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大量排入安兴河,一条清渠逐渐变为群众口中的“臭水沟”。
牡丹区针对安兴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和外排水水质、水量现状,综合考虑生态安全性、持久性、经济可行性、管理简便等多方面因素,确定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在安兴河河道内建设河道走廊湿地工程,对安兴河进行生态处理。
安兴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位于河流下游,项目规划总投资9000万元,第一期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长约4.6公里,平均宽度为120米,湿地面积750亩,投资1200万元。2011年9月动工,11月底一期工程投入使用。
栽植蒲草、芦苇等19.23万平方米,河道内建造人工浮床2600平方米,右岸堤顶修筑砼道路长度2000米……
湿地工程采用 “拦河坝+河道滞留塘+表面流人工湿地+生态护坡”组合工艺,对安兴河上游来水进一步净化。设计出水水质达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项目实施后,年可削减COD排放量360吨、氨氮9吨,极大改善河水体环境质量。
芦苇、蒲草、黄花鸢尾、莲藕……河里的植物多了起来,河水的颜色慢慢变清,岸边百姓憨厚的笑容又浮上嘴角。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建设运行,能涵蓄水源,调节水量,补充地下水资源,清除和软化毒物及杂质,河水水质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安兴镇党委书记刘伟告诉记者,他们正着手准备打造湿地旅游景点,改变生态环境,造福百姓。
“实施生态修复后,安兴河下游出水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南水北调’工程经过山东,有效保障了水质的安全。”翟效宏说,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因此,常常利用湿地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来有效清除污水中的 “毒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不仅仅是安兴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2011年,市委、市政府投资12亿元建设10处人工湿地,彰显打造生态菏泽、绿色菏泽的魄力。如今,一处处人工湿地逐步落成,成为菏泽的 “绿肺”,滤除污浊,让城市回归自然生态。
记者 张啸
“上游涌入的是污水,下游流出的却是清水。安兴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成后,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群落净化河中的污水,成效初显。这种人工高度集成的生态式污水处理工艺,正在菏泽引发着环境、经济多重效应的变化。”5月23日,在牡丹区安兴镇安兴河下游,牡丹区水务局副局长翟效宏对记者说,湿地又被称为“城市绿肺”,具有“化污为清”的神奇功能。
69岁的王克荣在岸边住了一辈子,说起这条安兴河的演变,叹了一口气:“我小时候,整天在这河里洗澡,天热时,大伙儿都在堤上乘凉,晚上拿张席就睡这儿了。可十几年前,河里污水越来越多,河水的颜色变了,开始发臭难闻,夏天苍蝇乱飞,用河水浇麦子,地里都起一层绿毛。”
上世纪90年代末,城市发展速度逐步加快,菏泽城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大量排入安兴河,一条清渠逐渐变为群众口中的“臭水沟”。
牡丹区针对安兴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和外排水水质、水量现状,综合考虑生态安全性、持久性、经济可行性、管理简便等多方面因素,确定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在安兴河河道内建设河道走廊湿地工程,对安兴河进行生态处理。
安兴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位于河流下游,项目规划总投资9000万元,第一期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长约4.6公里,平均宽度为120米,湿地面积750亩,投资1200万元。2011年9月动工,11月底一期工程投入使用。
栽植蒲草、芦苇等19.23万平方米,河道内建造人工浮床2600平方米,右岸堤顶修筑砼道路长度2000米……
湿地工程采用 “拦河坝+河道滞留塘+表面流人工湿地+生态护坡”组合工艺,对安兴河上游来水进一步净化。设计出水水质达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项目实施后,年可削减COD排放量360吨、氨氮9吨,极大改善河水体环境质量。
芦苇、蒲草、黄花鸢尾、莲藕……河里的植物多了起来,河水的颜色慢慢变清,岸边百姓憨厚的笑容又浮上嘴角。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建设运行,能涵蓄水源,调节水量,补充地下水资源,清除和软化毒物及杂质,河水水质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安兴镇党委书记刘伟告诉记者,他们正着手准备打造湿地旅游景点,改变生态环境,造福百姓。
“实施生态修复后,安兴河下游出水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南水北调’工程经过山东,有效保障了水质的安全。”翟效宏说,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因此,常常利用湿地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来有效清除污水中的 “毒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不仅仅是安兴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2011年,市委、市政府投资12亿元建设10处人工湿地,彰显打造生态菏泽、绿色菏泽的魄力。如今,一处处人工湿地逐步落成,成为菏泽的 “绿肺”,滤除污浊,让城市回归自然生态。
记者 张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