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年06月15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3]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公众建议选登

为使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成果更加切实可行,更广泛地反映和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看法,近期我市通过《菏泽日报》、《牡丹晚报》、《齐鲁晚报》和市规划局网站、牡丹茶座等开展了“有奖问卷调查”、“菏泽规划大家谈有奖征文”活动。广大市民踊跃参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截至目前,共收到问卷调查2997件,有奖征文681件。
   为了巩固成果、扩大影响,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一步促进该项活动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本期选载14人所提有代表性的意见和建议。
   高度关注强化市民素质规划
   张芳华(中共菏泽市纪委原正县级检查员):
   1、要立足长远,充分认识素质规划在城市整体规划中的重要分量。首先考虑到人的因素,不仅要考虑每一项规划的质量水平及可行性,而且还要在硬件上体现人性化和制约性,使人们在硬性环境的陶冶和约束之中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保证各项规划的圆满实施,以促进和保障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健康运行。
   2、要有的放矢,切实提高素质规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的首要任务,是针对部分市民中存在的缺乏现代化城市理念、主人翁和公德意识缺失、荣誉感和责任感淡薄等问题,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着力提高广大市民“从一言一行做起,齐心协力创建文明城市”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针对市民素质所进行的宣传教育,既要有浓厚的舆论氛围,更要有常规性、持久性的硬件保证。在规划每一处建设场所和建筑设施的同时,都必须对素质教育保证的配套硬件做出相应的规划。
   3、要强化监管,确保素质规划落在实处。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应该认真总结和借鉴业已成功的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严格可行的素质监管措施,同时要建立一支文明有素的城市监管队伍,确保城市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时时处处都有专人监管。要强化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协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具体,齐抓共管,持之以恒,以强有力的机制和措施,保证素质规划乃至城市整体规划的贯彻实施。
   营造绿色、亮丽的生态环境,打造和谐宜居新型城市
   李志华 (广东省江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高级经济师):
   1、推进城乡园林一体化布局、绿化美化工程升级,打造林海花城、水邑商都。要建设城乡公园绿化精品,建设交通道路绿化精品,推进城乡人居绿化环境建设,推进林海花城、和谐宜居之城新规划。进行主要道路和标志性建筑物的设计。加快城市综合开发,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工程;提升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彰显绿色新城魅力。
   2、推进陆地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生态经济发展。要加快环保设施的规划建设,提高污染物处理能力,改善水环境,加强生态保护。做好以洙赵新河、万福河、赵王河、护城河等河流为主的水污染防治,实施河道净化美化工程,改善城乡主要河流水质。
   3、推进城乡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丰富生态宜居新城建设内涵。妥善处理再生资源回收问题。城市规划、建设部门要加快城乡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系统建设,开展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回收。完善使用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配套设施。生态宜居环境建设要与菏泽历史文化内涵互相融合。通过加强牡丹文化、水浒文化、黄河文化等有特色旅游文化,按“一镇一精品、一区(县)一特色”的目标进行健康发展和运作。
   打造古城靓点,大手笔、高起点规划规模宏大的黄巢广场
   荣海生(菏泽市社科联秘书长、副研究员):
   黄巢点将台给我们留下了一份丰厚的人文财富。规划建设好黄巢广场,是历史给我们的要求,是菏泽人的期盼。
   黄巢广场应突出并充分体现出黄巢的重要历史地位。要以黄巢点将台为中心建设一处标志性广场,这就不但要修复整理现有的点将台,还要规划建设一个黄巢塑像。广场不能拘泥于现在的状况,要大而精美,要有气势,至少要扩建到300余亩。雕塑应立于点将台以北,形成广场中轴。雕塑底座应高于点将台,塑像最好高31.7米,周围种植菊花、牡丹,这样才能形成对人们视觉的冲击。同时,还可以考虑建设一座黄巢纪念馆和一批仿唐建筑等配套设施。
   高度关注城市文化规划建设
   魏 萍(牡丹区计生局):
   1、城市文化要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引擎”。菏泽被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这是一块金字招牌,要丰富这一命名的深刻内涵,做好做足这篇大文章。
   (1)建设城市文化要高瞻远瞩。要保护菏泽“外圆内方”的古城格局;要恢复和建设明清时期的一些代表性建筑;要恢复坑塘密布、荷花飘香、游鱼成群的生态环境;要规划建设反映菏泽人文辉煌历史的文化长墙;要挖掘堌堆文化、红色文化、牡丹文化等。(2)建设城市文化要人无我有。要着力彰显中国牡丹之都的特色,努力打造具有民族的、历史的、风情的、独具牡丹个性的城市品牌。
   2、用城市雕塑打造菏泽城市亮丽风景。①加强城市雕塑的“公共性”。②增添城市雕塑的“文化性”。有计划地规划建设孙膑、庄子、范蠡、黄巢等雕塑,彰显菏泽历史文化厚重底蕴;③提升城市雕塑的“大众性”。
   刘传伟(市文广新局文化产业科):
   1、建议开辟建设 “老曹州文化一条街”、“菏泽名吃一条街”、“创意动漫城”等类似的文化集聚区。
   2、规划建设鲁西南民俗村。民俗村以特色的菏泽民俗文化为主题,在突出我市“一城四乡”的基础上,将岁时节令民俗、衣食住行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家族乡社民俗等,集观赏性、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来展示鲁西南地区的风土民情。
   穆国兵(关心城市规划的热心市民):
   1、城市与农村接壤处的设计改造。以城市为中心的50公里内的设计,考虑到20年以后的城市布局因素,将所有通往农村的主要干道两旁一公里内进行绿化改造,建成“生态空调氧吧”。
   2、充分利用菏泽水邑花乡资源。充分利用河道纵横、坑塘密布、河湖相连的天然水资源,大手笔做好“水文章”。
   3、加快城区道路改造步伐,建造具有菏泽特色的城市道路系统。改造老城区的道路,适当拓宽和修整;沟通东西向道路,有机连接新老城区;强化绕城交通,使之通畅便捷。
   4、城中村改造。在下步改造过程中增大绿量、加大绿化面积;要建立符合人文地理的特色建筑,彰显菏泽历史文化底蕴。
   5、绿化方案的设计实施。建议在城市周边的高新区和开发区,在道路两旁进行堆高后绿化,建造层次化的绿化效果。
   6、建章立制,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要加强城市规划的钢性,要出台地方性法规,籍以维护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赵效显(关心城市规划工作的人民教师):
   1、建议在解放大街、冀鲁豫革命纪念馆附近建立红色经典主题公园,建立红色雕塑群。让菏泽人生活在红色当中,感受红色文化,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选准“林”主题,做好“花”文章,设好“水”布局,加大绿化力度,让菏泽城区林更密,花更艳,水更清,形成“林海、花城、水邑”错落有致的生态文明体系。
   3、应充分整合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聚集潜在的文化资源,统一布局,保留传统,建设标志性建筑物,让一些文化资源成为菏泽的代名词。
   王张银(菏泽一中教师):
   1、沿黄滩区搬迁工程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借助新农村建设之契机,为其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花园式新村。
   2、加快“城中村”的改造建设,改善和提升市容市貌,彰显城市精神面貌。
   3、在恒盛以南建南环公路,减轻和缓解城区道路的交通压力,提高通行能力。
   4、加快菏泽火车站广场建设,整治周边环境,提升“窗口”地段的整体形象。
   5、合理整治有污染性的企业。要把“碧水蓝天”工程作为第一要务,严把企业环评关;对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坚决不准落地。
   6、菏泽市区主干道及街道绿化带,要广植牡丹,让其在城区遍地开花,着力打造中国牡丹之都。
   7、确立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发展格局,市区东西长,南北短,城市要跨过万福河门槛快速向南发展。
   建设城区个性化商业步行街
   李云龙(菏泽市慈善总会):
   1、政府统筹协调、搭建平台、商家具体运作。个性化的商业街发展要采取“政府扶持、民间筹资、地方承办;政府引导、加强宣传、调整业态、拓展空间、完善配套、强化服务”的方式进行。
   2、创新管理模式。加强监督管理和协调服务,积极倡导商户成立自律行业协会,加强对经营者进行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的培训,促进商业街向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3、注重发扬历史文化元素。要尊重古城历史文化,打造具备自身个性文化的商业街,体现人文景观文脉化、环境生态化、功能休闲化、管理现代化。
   4、统一规划,注重整体风格的协调和谐。个性化商业街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尽量选择条件相对成熟、具有个性化经营发展趋势的商业街,积极引导企业调整结构,向个性化经营发展。根据不同类型商业街的特点、发展趋势、经营内容与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个性化商业街的合适位置。
   5、营造功能配套、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购物环境。要净化和提升周边环境质量,拓宽道路,修建停车场,合理布局公交车站;精心布置街景、小憩地等休闲环境。
   注重城市美的整体性
   杨卫红(牡丹区计生局):
   1、积极提倡对城市中的旧城进行成街成片的系统改造,保护需要保护的历史性建筑,修旧如旧,保持原有风格和形式;对新区改造进行成街成片的综合开发,营造时尚、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彰显城市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
   2、城市建设,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
   3、城市各项设施的规划建设,要把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城市各项建设,经济、实用之原则,是其内容,而其艺术布局、美学要求则是形式。
   4、城市建设,要继承和发扬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把握老城内方外圆、牡丹之都等特色,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彰显城市个性美。
   单景宽 孙艳芳(东明县广播电视局):
   应实现菏泽东煤城、西油城、中商城战略构想。菏泽市的总体发展定位应该是:以日东高速为依托,东明、菏泽、巨野三点连成一线,在该线南北10公里以内,东明城区向东发展,巨野城区向西发展,菏泽向东西两边拓展,菏泽的工业园区及重工业项目向东明、菏泽、巨野之间乡镇转移,把巨野打造成煤城,菏泽打造成商城,东明打造成油城,实现东煤城、西油城、中商城战略构想,形成菏泽市整体城市格局。
   张有强(宏基、方正区域经理):
   1、打造菏泽城“古色古香”的整体印象。以古色古香为主、以特色食品为主,打造山东最有丰富特色食品和古色建筑及旅游景点的休闲娱乐城市。
   2、菏泽以小吃为其特色,会成为山东甚至华北的一大特色;要借助牡丹花会大力宣传食品文化之特色,为菏泽常年留客、引客增加新的支撑点,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可在高速路口、公园景区、进出市区口,推出大型广告着力展现菏泽城市的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
   冯亚天(牡丹区马岭岗镇政府):
   1、城市总体规划意识要超前。要用“四高”原则,使之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娱乐以及其他公用区布局合理,科学安排。
   2、注重城市建设的内涵与特色,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建设一批能体现菏泽特色的建筑物。例如在城区重要位置建几个特色雕塑,形成我市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地域文化,提高城市软实力。
   3、要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重道路两侧绿化和硬化、休闲设施维护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
   4、城市管理水平要提升。要把强化城市管理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来抓,对影响市容市貌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开展市容秩序、环境卫生、违法建设和户外广告等整治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改善市容环境。
   5、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建议开辟新的公交路线,争取做到全城覆盖。
   6、对老城区和人口密集处的道路进行改造、加宽,并加强管理,改变老城区“路难走、车难停”的“老大难”问题。
  整理/蒋宝府 周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