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05月24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6]

○往事如烟

□荆洲
  青春里的一场暗恋
   十八岁那年,我在县城的重点高中读高三,虽然不至于和男同学们的关系剑拔弩张,但还是有一道无形的三八线,悄悄横在彼此之间。同学们说黑板上面那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标语里面,我独独缺少了“活泼”二字,他们赠我雅号“夫子”,可以想见,当时的我,在她们眼里是近乎迂腐的。
   每每想起乡下的父母,他们辛苦劳作在田里,省吃俭用地供我读书,辛苦攒下的一筐鸡蛋够我一个月的伙食费了,每念及此,我更是心无旁骛。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心仪的大学。
   周围的女生中,时不时传来某人为她打饭,送热水袋,收到某人热辣情书的新闻,我的心里也时时泛起一片片酸酸的涟漪,心里一直牵挂的那个人,他知道我的心意吗?
   学期开始,他就坐在我的后面,我背后长了眼睛一般,能够时刻捕捉到他的目光焦点。现在我想,前后桌发生点什么的概率真的很大。晨读的时候,清晰的声音从背后传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浑厚的男中音,那么好听,不似青春期那些刚变声的男生们粗哑,仿佛他自己就是那位羽扇轻摇的诸葛先生。他在抄写板书的间隙里目光掠过我的后脑勺,是否有过神思恍惚的时候,我不得而知。只记得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一贯善辩的他忽然变得有些口吃,目光躲闪着不敢直视我,他的脸微微发红,衬托他的白净斯文,而我当时拼命按耐住自己砰砰的心跳,纠正着他用词不当的问题,在我看来,今天他发挥绝对失常。
   寒冷的冬天,他经常穿着一件银灰色的羽绒服,戴一双白色线手套,自行车虽然破旧,但是擦得铮亮,下了晚自习,就在我前面顶风飞一般骑着,着急赶着回家吃晚饭,而我,紧紧盯着前面灰色的背影,不紧不慢地跟着,内心有所依傍也满是温暖,直到拐角处看不见踪影。晚自习之前,我挤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左手一只酸面包,右手一本《空中英语教室》,在拥挤的人头涌动中,感觉生活处处是鲜花和掌声。寒门学子,能够有一个面包慰劳自己,上帝是多么眷顾我呀。
   轮到我发作业本的时候,我会将他的本子轻轻放在桌面上,不会如其他男生那样随便一丢,那一拿一放的动作里弥漫一种轻微的柔情,我陶醉于其中。我知道他的目光迎着我的手臂,很优雅地划着弧线,落在桌面上,每次走过他的书桌旁,我的脚步是轻飘飘的,仿佛升在云端,眼睛里也都是彩虹。
   就这样,我在日记里记录着每天走过他座位的感觉,和他说的每句话,甚至他去参加了什么活动,几点出去,几点回来,密密麻麻记在小本子上,躺在书包最隐蔽的位置,除了我,谁都不知道。
   他到底知道不知道我对他的深情?是告诉他还是不告诉他?每天的每天,我都在问自己这些问题。但看到身边的朋友,一旦挑开那层面纱,更多的是猜忌和不安带来的烦恼,我宁愿,享受一个人的挣扎。
   报志愿的时候,我多么想知道他到底报的是哪一所学校,将落脚哪座城市,未来的日子很长,将有更多希望。可是相遇之后,他的目光竟然变得疏离。后来听说,当地家世好的一个漂亮女生专门给他写了一封表白信,那之后下了晚自习的月夜,很多人能看到他们并肩行走的背影。我悄悄咽下苦涩的泪水,终于明白,内心的一场战争都是徒劳的。
   徘徊在大学校园,我终于明白,年轻的时候,不懂得爱,以为对一个人单方面的倾慕,就是爱,你悄悄酝酿的那场风暴,都专属于你一个人,你内心里风起云涌,表面上却风平浪静。当年也多亏了克制,没有辜负自己和亲人,也没有使他陷入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