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06月07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3]
(上接第一版)建一个园区拉一根链条
如火如荼的大蒜种植热潮之下,“大蒜价格不稳”,“撑死一年,饿死一年”……也是大田集镇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所面临的挑战。怎么办?
“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围绕大蒜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努力培植冷藏、加工等农业龙头企业。”在忽高忽低的市场行情之下,大田集镇人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通过外引、内联和扶持等多种方式,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加快大蒜贮藏、保鲜和深加工企业的发展,着力培植发展大蒜产业园,拉长产业链条。
眼下,大田集镇大蒜产业园区天鸿果蔬的生产车间内,500多名员工在各条生产线上紧张忙碌着,从田间地头拉来的大蒜,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了蒜米、蒜粒、蒜粉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韩国、日本、印尼、新加坡、俄罗斯、阿联酋、也门、法国、荷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按照目前行情,大蒜一吨7000元,加工成蒜粉就卖到了15000元一吨,附加值提升了一倍。”天鸿果蔬有限公司负责购销的副总经理陈雷告诉记者,该公司加工生产的大蒜产品国外市场需求量极大,每年出口量在5000—6000吨,出口额达到1亿元。
“像天鸿这样的规模企业,大田集镇还有19家,其中3个企业成为市级龙头企业,1个企业入围省级龙头企业,6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侯凌雁告诉记者,目前,全镇建有大蒜保鲜恒温库300多门,储藏能力15万吨,建有蒜片、蒜粉、蒜粒、蒜酥、火蒜等各类加工企业200余家,每年有大蒜、蒜粒、蒜蓉等20余个大蒜产品供应市场,年加工储藏大蒜近70万吨,成为山东省重要的大蒜加工基地之一。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富民产业链条。
“大蒜产业是大田集镇人十几年来培育出的产业,作为乡镇,我们能做的只是做好服务,将产业引导好,这样才对得起蒜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景元告诉记者,未来,大田集镇将围绕打造“流通、品牌、龙头、集群”四大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大蒜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力争到2016年,大蒜产业园加工企业达到30家,销售收入过50亿元,成为全省首屈一指大蒜加工基地。
画一张蓝图建一个“城市”
在大田集镇,家有百万家产只是寻常人家。
在大田集镇,门面房卖到了4000多元一平方米。
在大田集镇,私家车占到成武县的1/3。
大田集镇的老百姓富了,行走在主干道东丰路上,道路宽敞平坦,一些县城里才有的品牌店旺客隆、三联家电等已经开到了这里。
然而,从东丰路经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我们才来到了大田集镇政府。与记者想象中的“富镇”不同,这里的建筑仅仅为几排七十年代建设的瓦房,有些地方,墙皮已经脱落。与人民的“富裕”不同,镇政府的“寒酸”让记者意外。
“老百姓富起来了,接下来,我们的打算就是让他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今年,我们打算拿出1000万元完成东丰路绿化、亮化和美化。”面对记者的诧异,侯凌雁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他告诉记者,虽然镇域内拥有几百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但是来自于这些企业的税收却了了无几。2012年,全镇财政收入6752万元,除去工资发放和日常消费,全部用于了基础设施建设中。
“目前,我们正通过招引工业项目,拉动镇域税收,从而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侯凌雁告诉记者,目前,大田集镇正以壮大工业主导产业为核心,把呈祥、天鸿等10家重点企业作为培植重点,力争到2016年全镇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2家,过亿元企业达到7家。
以工业发展带动城镇发展。2012—2030年大田集镇城镇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大田集镇建设成为城乡产业循环高效、公共服务方便快捷、设施配套合理完备、生态环境优美宜人、社会生活和谐有序、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新型工贸重镇。城镇建设的发展目标为:至2030年,镇区面积达到12.5平方公里,全镇人口达到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万人,城镇化率70%。
“小城镇建设就像是‘画城’一样,现在城已经‘画’出来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建!”孙景元告诉记者,城终归是为民而建,因此配套是基础。
截至目前,全镇新增住宅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生产性建筑面积63.5万平方米,全镇累计修建村镇道路68公里,安装路灯300盏,新铺供水管道2公里,排水管道4公里,自来水受益人口达到3万人,全镇共完成投资4.7766亿元。
然而,城镇开发仍有困难。
“大田集镇被确定为市级重点镇,每年用地指标是50亩,这与快速扩张的城镇开发相比,明显不够。”说起困境,侯凌雁不再像介绍大蒜产业那样兴奋。他告诉记者,为了解决用地难题,大田集镇正在通过整合废旧窑场、引导企业进园区集群发展等方式腾出建设用地。
“去年,全镇整合土地110亩,但是仅镇域内的商贸开发就需要160亩土地。”侯凌雁告诉记者,目前全镇整体发展规划已经出炉,对于他们而言,挖潜整合为城镇建设腾出用地,将是当务之急。
记者手记:
在菏泽,以产业兴镇的镇区很多,牡丹区沙土镇、定陶县陈集镇、曹县庄寨镇……这些镇区既有共性,但是又各具特色。大田集镇作为以大蒜立镇的农业重镇,三十多年来,始终如一将大蒜作为主导产业,千方百计将产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使得该产业真正成为了富民产业。从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是,在发展特色产业时,可能面临市场风险,这时,政府做的不是及时减少种植规模,而是招引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道完善的稳定的产业链条。在镇域经济开发中,大田集镇不讲声势、不讲阵容,踏踏实实、紧跟实际,在面对瓶颈时,静下心来想办法,城镇开发稳妥推进,是值得学习的低调的积极。
“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围绕大蒜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努力培植冷藏、加工等农业龙头企业。”在忽高忽低的市场行情之下,大田集镇人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通过外引、内联和扶持等多种方式,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加快大蒜贮藏、保鲜和深加工企业的发展,着力培植发展大蒜产业园,拉长产业链条。
眼下,大田集镇大蒜产业园区天鸿果蔬的生产车间内,500多名员工在各条生产线上紧张忙碌着,从田间地头拉来的大蒜,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了蒜米、蒜粒、蒜粉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韩国、日本、印尼、新加坡、俄罗斯、阿联酋、也门、法国、荷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按照目前行情,大蒜一吨7000元,加工成蒜粉就卖到了15000元一吨,附加值提升了一倍。”天鸿果蔬有限公司负责购销的副总经理陈雷告诉记者,该公司加工生产的大蒜产品国外市场需求量极大,每年出口量在5000—6000吨,出口额达到1亿元。
“像天鸿这样的规模企业,大田集镇还有19家,其中3个企业成为市级龙头企业,1个企业入围省级龙头企业,6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侯凌雁告诉记者,目前,全镇建有大蒜保鲜恒温库300多门,储藏能力15万吨,建有蒜片、蒜粉、蒜粒、蒜酥、火蒜等各类加工企业200余家,每年有大蒜、蒜粒、蒜蓉等20余个大蒜产品供应市场,年加工储藏大蒜近70万吨,成为山东省重要的大蒜加工基地之一。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富民产业链条。
“大蒜产业是大田集镇人十几年来培育出的产业,作为乡镇,我们能做的只是做好服务,将产业引导好,这样才对得起蒜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景元告诉记者,未来,大田集镇将围绕打造“流通、品牌、龙头、集群”四大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大蒜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力争到2016年,大蒜产业园加工企业达到30家,销售收入过50亿元,成为全省首屈一指大蒜加工基地。
画一张蓝图建一个“城市”
在大田集镇,家有百万家产只是寻常人家。
在大田集镇,门面房卖到了4000多元一平方米。
在大田集镇,私家车占到成武县的1/3。
大田集镇的老百姓富了,行走在主干道东丰路上,道路宽敞平坦,一些县城里才有的品牌店旺客隆、三联家电等已经开到了这里。
然而,从东丰路经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我们才来到了大田集镇政府。与记者想象中的“富镇”不同,这里的建筑仅仅为几排七十年代建设的瓦房,有些地方,墙皮已经脱落。与人民的“富裕”不同,镇政府的“寒酸”让记者意外。
“老百姓富起来了,接下来,我们的打算就是让他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今年,我们打算拿出1000万元完成东丰路绿化、亮化和美化。”面对记者的诧异,侯凌雁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他告诉记者,虽然镇域内拥有几百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但是来自于这些企业的税收却了了无几。2012年,全镇财政收入6752万元,除去工资发放和日常消费,全部用于了基础设施建设中。
“目前,我们正通过招引工业项目,拉动镇域税收,从而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侯凌雁告诉记者,目前,大田集镇正以壮大工业主导产业为核心,把呈祥、天鸿等10家重点企业作为培植重点,力争到2016年全镇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2家,过亿元企业达到7家。
以工业发展带动城镇发展。2012—2030年大田集镇城镇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大田集镇建设成为城乡产业循环高效、公共服务方便快捷、设施配套合理完备、生态环境优美宜人、社会生活和谐有序、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新型工贸重镇。城镇建设的发展目标为:至2030年,镇区面积达到12.5平方公里,全镇人口达到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万人,城镇化率70%。
“小城镇建设就像是‘画城’一样,现在城已经‘画’出来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建!”孙景元告诉记者,城终归是为民而建,因此配套是基础。
截至目前,全镇新增住宅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生产性建筑面积63.5万平方米,全镇累计修建村镇道路68公里,安装路灯300盏,新铺供水管道2公里,排水管道4公里,自来水受益人口达到3万人,全镇共完成投资4.7766亿元。
然而,城镇开发仍有困难。
“大田集镇被确定为市级重点镇,每年用地指标是50亩,这与快速扩张的城镇开发相比,明显不够。”说起困境,侯凌雁不再像介绍大蒜产业那样兴奋。他告诉记者,为了解决用地难题,大田集镇正在通过整合废旧窑场、引导企业进园区集群发展等方式腾出建设用地。
“去年,全镇整合土地110亩,但是仅镇域内的商贸开发就需要160亩土地。”侯凌雁告诉记者,目前全镇整体发展规划已经出炉,对于他们而言,挖潜整合为城镇建设腾出用地,将是当务之急。
记者手记:
在菏泽,以产业兴镇的镇区很多,牡丹区沙土镇、定陶县陈集镇、曹县庄寨镇……这些镇区既有共性,但是又各具特色。大田集镇作为以大蒜立镇的农业重镇,三十多年来,始终如一将大蒜作为主导产业,千方百计将产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使得该产业真正成为了富民产业。从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是,在发展特色产业时,可能面临市场风险,这时,政府做的不是及时减少种植规模,而是招引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道完善的稳定的产业链条。在镇域经济开发中,大田集镇不讲声势、不讲阵容,踏踏实实、紧跟实际,在面对瓶颈时,静下心来想办法,城镇开发稳妥推进,是值得学习的低调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