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06月07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1]

马成银:用心诠释《弟子规》

年逾五旬,他痴迷于挖掘传统文化《弟子规》的深刻内涵,投资数万元自购设备,放映有关传统文化的电影专场一百多场次——
  —
  
   见到马成银时,他正在往车上搬运音响、投影机等电影放映设备。见到记者来访,他还有点不好意思,黝黑的脸上显出腼腆的神色。“《弟子规》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教育意义深远,很有内涵,在这个道德出现滑坡的时代,学习弟子规能让人受益匪浅!”马成银对记者说。
   马成银是单县终兴镇程楼村的一位村民,平时在县城做太阳能生意。去年夏天的一次北京旅行,让他痴迷上了中国传统文化。北京的朋友送给他几本有关《弟子规》方面的书籍和光盘。回来后,他仔细地看了起来。一下子就被光盘当中的人现身诠释《弟子规》的做法所吸引。他一遍一遍地反复观看光盘,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感悟。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不孝、忤逆、道德缺失等,无不与古训《弟子规》相悖。
   为了深入了解有多少人知道《弟子规》,马成银还做起了社会调查,走上街头和一些市民、学生攀谈。在很多市民眼中不知道《弟子规》是什么,更有甚者,学生当中不知道的也大有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竟然不知道,令人匪夷所思。马成银于是产生了要传播《弟子规》的想法,他自筹资金5000元,从北京的朋友那里购进了有关《弟子规》的书籍和光盘,免费送给一些朋友。后来,他又向一些机关单位免费赠送弟子规书籍。
   马成银感觉这样的影响面还是太小,要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经过苦思冥想,他决定购买放映设备。他用准备进货买太阳能的钱买来了笔记本电脑、投影机等放映设备。当晚,他选择了人群相对集中的湖西革命历史陵园门口,架起设备放映起来。
   一开始,很多散步的市民以为是搞商业宣传的,前来观看的人寥寥无几。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屏幕的正上方印制了一个长长的红色条幅,“落实弟子规,做好中国人”!一下子把众人的目光吸引了过来,人渐渐地越聚越多。为方便市民观看,他还买了200个马扎放在现场。
   一直坚持观看的年近七旬的老妪王云房对记者说,“看了这个碟片之后,一些家长里短讲得头头是道,做人的道理、婆媳关系、邻里关系都能和《弟子规》联系起来。过几天,我要把我儿媳也一块叫过来看,都能得到好处!”
   在附近常年摆摊卖马扎的年轻人马德国看了后也受益匪浅。看到观看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表达爱心,他捐助100个马扎,方便群众就坐。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看着屏幕上出现的古训,在现场观看的单县南城中学初一学生李恒泪流满面。他哽咽着说:“古训上说的句句在理,我们要听从父母的教诲,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不能感情用事,父母的话是我们成长中的铺路石,我们不能因为父母唠叨几句就叛逆。”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弟子规》,马成银从内心感到高兴,并坚定了一直要传播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在县城演出结束后,他决定再到农村演出,首先从自己村里开始。每天天不黑,他就赶到村里,架起设备。很多村民天不黑就回家准时观看。“人之初,性本善,做善事,不间断”,看了《弟子规》后的村民程远臣、仇保华从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看到雨后村中道路泥泞,村民进出不便,他俩一商量,出钱出工,帮助村民修了一条长1.2公里的水泥路。程远臣笑着对记者说:“做点善事、好事,从内心里感到是一种安慰!”
   马成银是《弟子规》的忠实传播者,同时也是一位忠实践行者。为在全村形成一种孝亲敬老的良好风气,近日,他在村头巷尾贴了一张告示,让村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乘车到县城观光旅游、洗浴、就餐,30多位老人感慨万千,“成银这孩子,对咱老年人不薄,有孝心!”
   “我要让《弟子规》走遍全县的角角落落,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中受到启发,让社会更加和谐!”马成银坚定地对记者说。  通讯员 李仁启 记者 葛广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