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07月02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7]

“老年大学”敲钟开课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放松身心的同时视野也变得开阔,真正体会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老年大学”敲钟开课
   6月24日早7点,记者在定陶县青年路老干部活动中心,看到了这样一支队伍,三十几位老人,有男有女,他们搬着马扎扛着“家什”,有时跳段健身排舞,有时三五围坐下盘棋……“跳舞、打球、画画,想学啥这都有,有老师免费教,要想身体好、心情好,就到‘老年大学’这里来上课!”看见记者走了进来,一位热心大婶话里有话。和他们聊聊,话题一定很多。
  广场是教室,有才你来教
   “‘老年大学’?上的都有啥课?”带着好奇,记者和这位大婶边走边聊起来。
   在大婶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老年大学”的“老师”们。“我们都是附近的居民,去年县里在这儿修了场地添了设备,我们就自发组成舞蹈队、门球队、羽毛球队等,挑出有特长的来当老师、当队长。”说话的是70岁的葛老师,年轻时当过中学音乐教师,是唱歌队的队长。她又笑着说:“‘老年大学’是我们对这个大院的昵称,广场就是教室,能发挥余热的就是老师。”
   记者看到活动中心的每个角落,被“学生”们打扫得干干净净。“乒乓球室”、“羽毛球室”、“跳舞室”都是“露天教室”,因环境需要,三间整齐干净的瓦房专门准备给了 “创作室”、“书画作品展览室”和“棋牌室”。肩上扛着门球杆的李大爷高兴地指着一个方向对记者说:“看,那是门球场,前几天县里专门派人给我们扩建了四个场地,人再多也能玩得开!”
   记者看到65岁的董大爷撺东撺西热得满头是汗,原来他一口气担任了“乒乓球”和“羽毛球”两门课的老师,董老忙得不亦乐乎:“我爱上网搜一些‘国手’们的打法,偶尔也当把‘裁判’,他们说我打得好,懂得球技,就拉我当老师了。”
   “画画讲究黑白灰,点线面,先画阴影部分,最后提亮高光……”创作室里,退休老干部王贵景手拿画笔,一边在纸上作图示范,一边向大家讲解画画技巧。听人介绍说,王老师精通素描、国画和工笔画,作品曾多次获国家和省级各项奖项,是县里小有名气的画家。这时,记者注意到王老师的手上贴着块医用胶布,像是刚打完吊瓶。“每周五下午是画画时间,王老师每次都提前赶到,风雨无阻,这几天发烧打吊瓶,还坚持来。”旁边心直口快的潘大姐一说起来,几个居民也纷纷表示非常感动。但王老师却摆摆手:“小病不算啥,给大家办事没点奉献精神那还行?”言语间显露一片质朴之情。
  “没人愿来”到“无人肯走”
   “别看现在大家这么热闹,但是当初我找他们来组建‘大学校’的时候可是好一个费劲呢。”说话的是葛老师,酷爱文化生活的她早就想组建一个属于老人文化娱乐的地方,如今活动中心里“学生”这么多,几乎都是她挨家挨户“敲门招生”拉过来的。
   “自己啥特长都没有,一不会扭腰二不会打球,去也白去。”、“家里离不开人,忙着看孙子呢!”、“还不如在家打麻将呢!起码能赢个菜钱”提起葛老师当初拉人去“上学”,“不去!没空!”几乎是每个人的第一反应。葛老师只好使上“美人计”,到谁家就先亮一嗓子,硬是“诱惑”了七八位“新生”组建了一支“唱歌队”。
   “唱着唱着,大家都爱上这儿了。”说到这里,几名唱歌队的老人们不约而同地说,“唱的时候喊上几句,觉得心里舒坦,浑身很放松,好像带走了所有烦恼。”当初那些不愿意来的人,现在每天都盼 “上课”,早上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的课程,每次“放学”都不尽兴,即使到了饭点,大家谁都不愿意先走,还想磨蹭一会儿。56岁的赵庆梅说:“学了几首歌,有事没事哼几句,心情就是好。我还介绍了几个老邻居过来,他们都很享受这里的快乐。”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来“老年大学”上课的人越来越多,课程也越来越丰富。下课时间,大家聚在一起仿佛一个和谐融洽的大家庭,见面问候一声,坐下聊几句,既温馨又从容,漫长的一天很充实地过去了。谈起“大学”上课的好处,74岁的王德江大叔感触颇深,他开心地告诉记者:“我原来老是大病不犯小病不断,抵抗能力弱,经常打吊瓶,但坚持打乒乓球一年多后,身子骨硬朗了,气色也好了。”
  “我们追求更专业”
   前不久,董老师去济南大明湖旅游,巧遇一个老年团队举办 “欢乐大游行”活动,游行团队里有狮子舞队、大秧歌队、踢踏舞队……各个耍得有模有样,董老师看后深有感触,并把游行盛况用视频记录了下来。回到“老年大学”,董老师招呼大家伙一起欣赏视频,在一片赞叹声中,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人家的文化元素这么活跃,我们的文化建设也应该提到一个高度上来”、“文化活动是生活水平的体现,我们的设施和文化水平还有差距”、“咱们也不能一直玩业余,也要追求更专业”……老人们志同道合,他们的意见达成共识:创造自己的文化风格,打出自己的团队品牌,扩展全县知名度。
   随后,“老年大学”的学生们根据活动场地名称,自发命名成立“老干部活动中心团队”。不久,在县里有关部门帮助下,他们申请美化了新场地、安装了新设备。为了提高文化水平,有的组队凑钱请一些专业老师过来指导,有的组队从网上下载教案视频,边看边摸索,有的组队向其他老年团队学习请教,知长补短。
   日前,县里组织开展了文化联谊比赛和体育运动会,“老年大学”的成员们第一次以团队的形式报名参赛。为了能在这次文艺联谊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团队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做功课”了。可在情景剧编排过程中,负责编舞的老师突患重病,队员们一夜间没有了“主心骨”,没了指导,好像突然间连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更别谈节目编排了。反复思忖后,大家决定发动集体的力量,先对照着电视或视频自学,再共同研究确定每一个动作和细节,终于顺利地将整套节目编排完成。自此以后,集体研究确定动作的办法也成为了文艺队的一项传统,而这套凝聚着集体力量的《阿婆进城记》情景剧节目以贴近生活,幽默风趣的表演荣获“文艺表演二等奖”。
   如今,定陶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团队”已组建成立了10余支不同规模的文艺表演队,包括戏曲、舞蹈、器乐、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成员们除了参加政府、社会各项演出和比赛外,还定期到学校、敬老院、孤儿院等处进行公益展演,成了丰富当地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主要力量。
   图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乒乓球室”成员郭大娘,别看年纪已72岁 ,可打起球来步伐灵活,浑身充满了劲儿。 记者 王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