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07月05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7]

舜生诸冯、姚墟考辨

□ 潘建荣
   对虞舜的出生地,自古就有 “舜生诸冯”和“舜生姚墟”两种说法,先儒们对此颇多议论,莫衷一是。笔者通过对古代大量史籍的分析罗列,尤其是对关键地点如雷泽、负夏、鸣条、历山等地名的分析,认为诸冯与姚墟是古代对同一地名的不同称呼,且这一地点在上古时期之雷泽成阳一带,亦即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胡集镇附近。
   一、舜生诸冯说 较早持此说的是孟子。《孟子·万章下》云:“舜生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东汉经济学家赵岐注此句云:“生始,卒终也。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负,海也,在东方夷服之地,故曰东夷之人。”首先赵氏肯定了诸冯、负夏、鸣条皆是地名,且都属于东方夷服之地。舜从出生,到迁徙,到死亡的三个地名,都没有走出东夷之地,所以舜为东夷之人。对赵岐的这个注释,古今学者除把“负”字认为“海”外,皆认同之。北宋学者李昉撰《太平御览》引《孟子》语,注曰:“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也。负夏在东夷之地,故曰东夷之人。”宋儒朱熹《孟子注疏·卷八》云:“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在东方夷服之地。”宋儒赵顺孙《孟子纂疏·卷八》云:“诸冯在冀州之分,负夏在春秋卫地,鸣条在安邑之西。”赵顺孙氏把本属东夷之地的诸冯,定位在冀州与东夷的分界处,把负夏定在春秋的卫地,而把鸣条定在山西省古安邑城之西。其后元儒金履祥《孟子集注考证·卷四》发展得更远,曰:“[诸冯在]河中府河东县,其地有姚墟”云云。
   明代景泰年间学者陈敏政不同意金氏这个说法,在《篁墩文集》中云:“孟子说舜生在诸冯,迁居在负夏,没在鸣条,都是在东方夷服之地,是舜乃东夷之人也。”明代弘治学者李东阳在《怀麓堂集》中重审陈敏政的学术观点。反对者也大有人在,如万历年吕柟就不同意陈敏政的说法,其在《四书因问·卷四》中云:“东夷在边境之地,诸冯、负夏是今山西夏县地,鸣条就接着历山。近有人指山东并浙江上虞有舜冢等名,遂谓东夷乃此两处,不知山东以陈敬仲奔齐,上虞乃舜后姚墟封于此,子孙不忘远祖,故皆立此名也。”吕氏把舜的一生三地定在山西省境内,而山东舜迹则因陈为舜后,陈敬仲奔齐和舜后封上虞而有舜迹。明代天启年黄宗羲在《孟子师说·卷下》中则云:“冀州,今北京山西境;历山,晋地;雷泽,曹地;负夏,卫地;皆中土也。”
   《大明一统志》不论在曹州还是在濮州条目下,均不载诸冯地望。唯《大清一统志》曹州府下载有诸冯,言其“在菏泽县南五十里,相传即舜生处。又舜井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以上是前代关于舜生诸冯的诸多解释,其中不难发现,诸冯之地望,古代大多数学者比较倾向于古菏泽、濮水地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