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08月1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为农民生命健康建立起又一道屏障

——我市推行新农合大病保险侧记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努力建设幸福菏泽……”在今年的市人代会上,孙爱军市长向全市人民作出庄严承诺。为了这些庄严的承诺,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民生优先不动摇,紧紧围绕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建设幸福菏泽的奋斗目标,注重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收入、住房、上学、看病、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办成了一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大事要事和实事好事。从即日起,本报将依次刊发25项重点民生工作进展情况,这是一张破冰前行的民生改革清单,也是一张意义深远凝结着希望的幸福指南,敬请读者关注。
   “住了14天院,总共花了12630元,新农合给报销了7200元,大病保险又给补偿了653元,这样算下来才花了4000多元,真没想到给报这么多。”8月9日,记者在定陶县人民医院病房楼大厅里,碰到了康复出院的张湾镇河西董村乔二云老人。她告诉记者,自己患了脑梗塞,入院时,头晕呕吐、四肢无力,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病情得到极大好转,医生允许出院。结账时,1万多元的医疗费用,让她和老伴的心沉了下来。可令她没想到的是,拿着缴费单,在新农合报销、大病补偿窗口,报销了近8000元,这让他们老两口大舒一口气。
   本地就医可以进行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那么异地呢?8月9日下午,定陶县马集镇李君辑行政村的李志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了人寿保险公司设立的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处,工作人员在审查完材料后,顺利给他办理了报销手续。“我父亲得了食道癌,我带他去河南看病,总共花了13080元,没想到回到咱们这儿也能报销。你看,新农合给报了8000多元,大病保险又给报了1115元,这真是减轻我们的负担了!”“定陶县从5月份开始对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实行联网报销,本地就医的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可同时在医院报销,省外就医的可以在保险公司直接报销,截至7月底,全县新农合大病保险共报销2800人次,资金总额370万元。”定陶县新农合办公室主任杨依俊告诉记者。
   新农合大病保险按照参合人每人15元的标准,从统筹地区新农合基金中切块给保险公司,由经招标产生的商业性保险机构经营。20类重大疾病在各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医疗费用、终末期肾病透析和血友病治疗门诊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例不低于70%,封顶线10万元。经新农合报销后,保险公司对个人实际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再次补偿,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出8000元的部分补偿比例为73%,8000元以内(含8000元)的部分补偿比例为17%,费用越高,报销比例越高,大病保险年封顶20万元。
   市卫生局局长闫传银告诉记者,大病保险制度运行7个月来,共有18018名参合农民获得大病保险再次补偿,占总参合人数的2.36‰,补偿金额2360.66万元。大病患者的实际报销比例达到66.66%。正是由于大病保险制度在设计过程中采取高费用、高保障理念,因此对于少数高额医疗费用患者作用明显,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农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建立起又一道屏障。
   今年以来,全市卫生系统全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卫生事业呈现更好更快发展态势。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单县中心医院、单县中医医院已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分别由原来的18.6%、52%提高到20.5%、61%。
   十项惠民便民措施实现全覆盖——预约诊疗、志愿者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出院病人随访、远程会诊、节假日门诊、院务公开、临床路径、新农合病人治疗优惠、规范服务等十项惠民便民措施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实施,实现了全覆盖。
   “先诊疗后付费”医改新政惠民生——数据显示,新模式推行一年来,已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共有292家医疗机构开展此服务模式,受益患者已达20万人次。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惠及千家万户——全市累计建立居民档案699.37万人份,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了80%。
  记者祝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