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08月13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再见,含铝食品添加剂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联合发文,对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做出了重大调整。从2014年7月1日开始,3种含铝的食品添加剂(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不能再用于食品加工和生产;馒头、发糕等面制品(除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含铝膨松剂 (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而在膨化食品中也不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食品添加剂。
其实早在2013年年初,原卫生部就已经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准备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如今只是瓜熟蒂落而已。之所以说是“重大调整”,是因为我国食品添加剂中,含铝的品种除铝色淀以外,最常见的有5种,其中3种被禁用,两种被限制使用范围。
◇为什么要限制含铝添加剂?
铝是人体非必需的微量元素,虽然它是地壳里最多的金属元素,但大多数天然食品中的铝含量并不高,人们吃进去的铝主要还是来自含铝食品添加剂。在我国,含铝食品添加剂常常出现在面粉、馒头、面条、油条、油饼、麻花、炸糕、粉条、面包、膨化食品、海蜇等食品中。硫酸铝钾(钾明矾)和硫酸铝铵(铵明矾)是使用最多的含铝食品添加剂,主要作为膨松剂用于面制品。
有一些人认为铝吃多了易得老年痴呆症,在学术界确实也有研究发现,铝的摄入与老年痴呆有相关性,但这一点还并未形成科学界的共识。目前科学界较一致的看法是,铝主要会影响骨骼和神经系统健康。有关部门于2011年6月,将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确定为每周每千克体重2毫克,这相当于一个60千克的成年人每周吃120毫克铝依然是安全的。然而,中国有不少人的铝摄入量已经超过这个数值。
◇以前的标准太宽松?
这次“重大调整”是否能说明中国过去的食品添加剂标准过于宽松了呢?其实也未必。如果能严格执行原标准,大多数消费者的健康还是有保障的。但在实际生活中,超量、超范围使用的情况太多,导致总的摄入量偏高,所以不得不进一步加以限制。
◇如何控制食品中的铝含量?
打蛇要打七寸,控制食品中铝的含量也要抓对重点,这就需要科学家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比如我国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膨化食品是儿童铝摄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年龄越小的孩子相对摄入量越高,因此在膨化食品中禁止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对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很有帮助。此外,风险评估结果还显示,中国人的常见主食面食中铝含量偏高,且面粉、馒头、油条是最主要的铝摄入来源,于是政府也决定大幅削减明矾在面制品中的使用范围。
◇食品工业界会受影响吗?
这次的调整对食品工业界会不会带来冲击呢?应该说影响是有的,但并不影响正常生产。比如禁用的3种含铝食品添加剂,它们都可以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食品添加剂替代。膨化食品中可以使用其他色素替代铝色淀,工业化生产的发酵面制品(比如馒头)主要用酵母、发酵粉和复合膨松剂即可,不需要用明矾。
◇怎样避免铝摄入过量?
尽管已经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但由于存在海量的难以监管的小作坊、路边摊甚至黑作坊,超量、超范围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尤其是明矾)的情况依然会存在。对于普通消费者,如果想避免摄入过多的铝,除了尽可能从可靠的商家购买食品,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北方人吃面食居多,所以铝摄入量远多于南方居民。建议北方居民面食、米饭、杂粮搭配吃,这也符合平衡膳食的理念。
其次,油条、油饼、麻花等油炸面制品不要每天都吃或一次吃太多,偶尔吃吃无妨。也不要购买过于蓬松的馒头、包子、蒸糕或焙烤、油炸面制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海蜇,因为“三矾二水”的工艺决定了它是铝含量最高的加工食品。虽然我们不是天天吃海蜇,不至于影响健康,但建议用醋泡泡再吃,有利于降低铝含量。
最后,减少铝制器具、铝箔的使用,避免使用这些器皿盛装酸性食物,比如番茄、醋等。 张小萌
其实早在2013年年初,原卫生部就已经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准备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如今只是瓜熟蒂落而已。之所以说是“重大调整”,是因为我国食品添加剂中,含铝的品种除铝色淀以外,最常见的有5种,其中3种被禁用,两种被限制使用范围。
◇为什么要限制含铝添加剂?
铝是人体非必需的微量元素,虽然它是地壳里最多的金属元素,但大多数天然食品中的铝含量并不高,人们吃进去的铝主要还是来自含铝食品添加剂。在我国,含铝食品添加剂常常出现在面粉、馒头、面条、油条、油饼、麻花、炸糕、粉条、面包、膨化食品、海蜇等食品中。硫酸铝钾(钾明矾)和硫酸铝铵(铵明矾)是使用最多的含铝食品添加剂,主要作为膨松剂用于面制品。
有一些人认为铝吃多了易得老年痴呆症,在学术界确实也有研究发现,铝的摄入与老年痴呆有相关性,但这一点还并未形成科学界的共识。目前科学界较一致的看法是,铝主要会影响骨骼和神经系统健康。有关部门于2011年6月,将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确定为每周每千克体重2毫克,这相当于一个60千克的成年人每周吃120毫克铝依然是安全的。然而,中国有不少人的铝摄入量已经超过这个数值。
◇以前的标准太宽松?
这次“重大调整”是否能说明中国过去的食品添加剂标准过于宽松了呢?其实也未必。如果能严格执行原标准,大多数消费者的健康还是有保障的。但在实际生活中,超量、超范围使用的情况太多,导致总的摄入量偏高,所以不得不进一步加以限制。
◇如何控制食品中的铝含量?
打蛇要打七寸,控制食品中铝的含量也要抓对重点,这就需要科学家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比如我国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膨化食品是儿童铝摄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年龄越小的孩子相对摄入量越高,因此在膨化食品中禁止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对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很有帮助。此外,风险评估结果还显示,中国人的常见主食面食中铝含量偏高,且面粉、馒头、油条是最主要的铝摄入来源,于是政府也决定大幅削减明矾在面制品中的使用范围。
◇食品工业界会受影响吗?
这次的调整对食品工业界会不会带来冲击呢?应该说影响是有的,但并不影响正常生产。比如禁用的3种含铝食品添加剂,它们都可以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食品添加剂替代。膨化食品中可以使用其他色素替代铝色淀,工业化生产的发酵面制品(比如馒头)主要用酵母、发酵粉和复合膨松剂即可,不需要用明矾。
◇怎样避免铝摄入过量?
尽管已经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但由于存在海量的难以监管的小作坊、路边摊甚至黑作坊,超量、超范围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尤其是明矾)的情况依然会存在。对于普通消费者,如果想避免摄入过多的铝,除了尽可能从可靠的商家购买食品,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北方人吃面食居多,所以铝摄入量远多于南方居民。建议北方居民面食、米饭、杂粮搭配吃,这也符合平衡膳食的理念。
其次,油条、油饼、麻花等油炸面制品不要每天都吃或一次吃太多,偶尔吃吃无妨。也不要购买过于蓬松的馒头、包子、蒸糕或焙烤、油炸面制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海蜇,因为“三矾二水”的工艺决定了它是铝含量最高的加工食品。虽然我们不是天天吃海蜇,不至于影响健康,但建议用醋泡泡再吃,有利于降低铝含量。
最后,减少铝制器具、铝箔的使用,避免使用这些器皿盛装酸性食物,比如番茄、醋等。 张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