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10月2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挺起菏泽经济“脊梁”

(上接第1版)
  能源化工转型提升
   2014年7月28日,从北京传来喜讯,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建设的万吨级聚甲氧基二甲醚工业化装置,经过连续稳定运行,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国家级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此次鉴定的 “万吨级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工业化技术”,是以产能过剩的甲醇为原料,生产一种新型绿色柴 油 调 和 组 分 聚 甲 氧 基 二 甲 醚(DMMn)。该产品能促使柴油充分燃烧,大幅度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降低大气PM2.5指标。按照业内专家的说法——“这是了不起的大事!”这也意味着,我市的传统优势能源化工产业正在摆脱低迷,迎来以科技创新为方向的崭新发展途径。2014年1-8月,能源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90.5亿元,实现利税120.6亿元,东明石化集团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200万吨,一次加工规模居全国地炼企业首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51位;玉皇化工居中国企业500强第456位和中国化工企业500强第71位,拥有国内首套稀土顺丁橡胶装置,是亚洲最大的碳五深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顺丁橡胶生产基地;洪业化工集团环己酮单套生产线世界最大、己二酸生产能力全国最大;尚舜化工促进剂产销量连续多年居全球同行业第一位;凯雷圣奥化工橡胶防老剂及中间体RT培司全球规模最大;菏泽金正大控释肥生产能力亚洲最大;辰信新能源全球首套万吨清洁柴油调和组分项目试车成成功。
  农副产品加工强项更强
   我市农副产品加工业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1.2亿元,出口创汇额67.4亿元,带动基地农户总数101.2万户:百隆纺织是中国纺织企业50强,色纱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曹普工艺是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鲁花花生油加工能力全国最大;五得利面粉厂是国内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之一;佳农果蔬农产品出口居全省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市农副产品加工业领导小组对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进行的摸底显示,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逼近能源化工产业,成为促进菏泽市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柱。数据显示,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8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7.3亿元,同比增长8.2%,总量占到规模以上企业的1/3多;实现利税130.2亿元,同比增长9.2%。带动基地农户总数68.4万户,户均增收10731元。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0.09%,高于全省5.57个百分点,呈现出质量、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
  商贸物流渐成规模
   今年我市着力发展现代物流、集聚发展专业市场、创新发展住宿餐饮业,使商贸物流产业交易额、社会消费品交易总额、住宿餐饮业收入同比均明显增长。今年以来,我市依托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通过集中合理布局商贸物流园区、企业和项目等,努力打造立足本市、辐射周边、东连环渤海、西接中原腹地的现代物流节点城市。在现代物流发展上,依托菏泽日益增长的经济优势,便利的公铁交通优势,快速发展的产业集聚优势,加快推进了巨野煤炭化工、东明石油化工和菏泽保税物流中心等10大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推进济铁菏泽铁路物流园区、青岛保税港区菏泽功能区等项目建设。围绕“建设大市场、拓展大商贸、发展大物流”的目标,加快推进毅德商贸城、新世纪国际世贸中心等建设,集聚发展专业市场,着力扩大中国(庄寨)林产品交易市场、鲁西南大蒜商贸城、单县商贸市场群等市场规模。2014年1-9月份,全市商贸物流业实现交易额1720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全年计划的7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60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了全年计划的75.6%;目前我市的省级商贸物流园区达到4个,分别为菏泽城区东部物流园区、菏泽牡丹商贸园区、单县湖西商贸园区和巨野煤化物流园区。目前,全市商贸物流网络初步建成,正在向综合化、基地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记者 王 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