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11月15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农民有利

——巨野县借土地流转之机发展油用牡丹产业侧记
11月7日,立冬。在巨野县龙堌镇毕海村村北头一块刚栽种十几天油用牡丹的田地一角,村民毕德恩扒开一层薄土,惊喜地喊到:“动势了!动势了!”十几个村民聚拢察看,果然,油用牡丹苗粉红色芽苞已开裂。这块高达3000亩的土地,就是巨野县借土地流转之机发展油用牡丹产业之一角。
   “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巨野巧借土地流转之机,坚持政府有为、市场有效,落脚点是让农民得实惠。”巨野县委书记成伟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市场的事交给市场
   发展现代农业,以推广种植油用牡丹为例,巨野县一改过去行政命令“一刀切”的做法,以土地流转为切入口,切实按市场规律行事,农业的事让农民说了算!
   龙堌镇毕海村农民毕玉捍在村里成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通过时下土地流转,毕玉捍嗅到了转型发展现代农业的机会,他注册成立了“山东省巨野县碧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去年和今秋,毕玉捍相继投资600多万元,从本村群众手里流转到3000亩土地,全部栽种上了油用牡丹。
   油用牡丹前三年几乎没有任何产出,但可以“以短补长”,靠市场补收益。秋天间作菠菜,明年春天间作辣椒。目前,毕玉捍已与康师傅方便面下属的深圳一个脱水蔬菜企业达成协议,签订了油用牡丹田里间作的菠菜订单,100万元订金已打入毕玉捍账户。明年一开春,200万元的辣椒订金就可到位。谈起种植油用牡丹的前景,毕玉捍一脸的兴奋。
   与碧海源公司相比,落户龙堌镇巴庵村的久大农业公司更是“财大气粗”。该公司背靠上海企业,在巴庵村一出手就流转了村里200多户农民的2100亩土地,全部栽种上了油用牡丹。但这仅仅是“久大”进军油用牡丹产业的一小步。据公司负责人王静介绍,久大公司正着手编制农业旅游观光、设施农业、油用牡丹深加工等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巨野县像“碧海源”、“久大”这样从事油用牡丹种植规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企业有四家,仅今年,就流转土地近6000亩。
  政府做好该做的事
   巨野县委副书记李建刚介绍,今后无论是油用牡丹种植大户还是合作社性质的现代农业种植,县里除了给予一定的补贴外,还千方百计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人员引进、指导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力求建立稳定、科学、有效的农业发展长效机制。
   记者在毕玉捍的“碧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油用牡丹田里看到,田间道路已铺上石子,正在修整。毕玉捍说,县里的政策对种植大户有倾斜,自己心里有底,最近还要上滴灌设施。据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的巨野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赵法新说,今年秋季墒情好,气温偏高,牡丹苗的成活率肯定高。
  农民算好增收致富账
   把土地流转出去,跟自己种,到底哪个更划算?
   毕海村62岁的村民毕德恩告诉记者,他家的6亩耕地流转给了毕玉捍。毕德恩说,一亩地一年的纯收入基本和流转租金持平,但一亩地的投入节省了,全年在自己的田里打工还能挣5000多元。
   现在,他为碧海源看守牡丹田,每天的工资40元。挖菠菜、摘辣椒忙的季节,每天能挣80多元,熟练工一天能挣110元。一个妇女或者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在牡丹田里打工,每年能挣5000多元,多的能挣万元。
   “久大”公司临时负责人谷传才告诉记者,今年秋季栽种牡丹,每亩劳务费达180元。公司光支付给巴庵村群众的劳务费就达近40万元,有的人一天能挣200多元。
   在牡丹田里打工的,都是本村群众。农忙时节,所有在家留守的老人妇女等劳动力全部出动也忙不过来,多的时候要有几百人,租金加上打工挣的钱,农民比自己种地能增收2到3倍。通讯员 徐巨转 谢新华 记者 苏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