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1月20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3]

梦在远方行在脚下

———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文明创建活动纪实
在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的大家庭里,109个教学班,422位老师,7500多孩子努力进取,胸怀创造优质教育、建设师生幸福家园的美好理想,坚持以积淀校园文化为抓手,以创文明、铸名校为目标,连续19年保持着省级文明单位的称号。
  名师品牌创造优质教育
   在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的“九思楼”内,有一间特殊的办公室——“名师工作室”,在这里,每周都会有一堂教师相互交流课。
   2008年6月,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将快速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带动更多的新一代老师成长确定为最初的目标,并在2011年进行了第二届校级名师改选,从61位省市以上的优质课、能手、名师中,最终评选出了11位校级名师。通过名师的指导,年轻教师不仅在教学上找到了重点,更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充分发挥了名师的领军示范作用和酵母菌作用,让教师能更多地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名师带动新一代老师成长
   “我们建立了‘名师工作室’,目的一是为了名师们自己快速提高,二是为了带动更多的新一代老师的成长。”牡丹区二十一中校长李香凤说。
   除了“名师工作室”,为了促进校内教师多读书、多交流,二十一中还成立了“怡心书社”、“青年教师社团”等,将教师打造成全方位的人才。同时,学校还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单位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发挥德育隐性课程的作用,使文明养成潜移默化。
   初二英语教师察亚楠说:“在与书社其他名师的交流中,我知道了应该读怎样的书来强化专业素质,收获了很多教学的心得,少走了很多弯路。”
  特色教育伴学生成长
   源于学生、学校特点,牡丹区近三年落实“就近、划片、免试”入学的义务教育政策,二十一中每年小升初的学生都在2500人以上,学生来源广、班额大,基础、习惯和能力差别大,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因此,牡丹区二十一中实施“分层教学”,强调老师的学习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小组合作互助,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捆绑互助、成果展示,从而培养学习能力,树立学习信心。学校每学期298个老师,要互听297节课,同时各教研组又推荐一名优胜者在全校相近学科之间上大课,达到课堂实效,力求课堂高效。
   不仅如此,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学校还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2名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获得省优质课的老师任专职教师,帮助孩子快乐度过青春期,顺利越过叛逆期,正视人生中的挫折与困难。
   利用老师优势、社会资源、学生资源,二十一中学开展了以“美在民间”为主题的系列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程,让学生体味美、感知美、发现美,从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牡丹区二十一中从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门课程抓起,秉着不忘教育梦想、不忘一路前行的信念,用责任、执着、思考、超越的作风影响着一大帮志远、力行、好学、精思的孩子们,努力进取,为未来奠基。   记者 王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