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4月21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市立医院:后劲看学风 实力看技术
●他们为什么能始终站在技术最前沿?普外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司世同,为了把一位胃癌病人的全胃切除手术做得更好,他把国内外有关全胃切除医疗经典书籍摆了一桌子一床,反复比对各个国家的不同术式,看哪一种术式最适
于本病例,技术上最先进、最便捷、创伤最小、效果最好。在综合各国专家20多种术式技术之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利弊,根据自己实践,他又进一步创新突破,创建一个全胃切除术后新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改良朗曼吻合术。从此此类手术成功率高达99%以上,经网上检索,为世界首创;●他们为什么能始终站在技术最前沿?肝胆学科带头人、医学博士叶永强,一上午做了三台大手术至下午2时,没顾得上喝口水,又匆匆去坐门诊。在患者未到的短短三五分钟空隙时间,他迅速打开电脑,查阅美国最新内镜下重度胰腺癌手术切除的英文资料;●他们为什么能始终站在技术最前沿?神经外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宋景元,他的两部手机里几乎全是中外最新的脑血管神经解剖、手术入路、颅内出血引流减压、耳后三叉神经痛、面眼痉挛微血管减压等中外大师级高端专家实况手术图像及其文字资料,他无论班上班下,无论身在何处,哪怕有个几分钟时间,也要打开手机看来看去;●他们为什么能始终站在技术最前沿?伤口、造口学科带头人、副主任护师崔雪玲,2013年赴上海学习国际造口治疗技术三个月,正巧赶上其父从患病、重病、到去世。她时常白天在上海听课,晚上乘高铁返菏照看父亲,天不明又返回上海,玩起令人震惊的千里大走读,高铁票厚厚一叠,硬是以四门课程全优的成绩,成为全市第一个拥有资质证书的国际造口、伤口治疗师。用老百姓的话说,只要有长时间治不好、长不上口的伤口、造口、瘘口、压疮、老烂腿等等,找到崔雪玲,算是找对人了!换药三五回就好,花钱寥寥……请看——
——菏泽市立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纪实·系列报道之六
编者按
医院之间的比对,在于其医护团队能否 “管打”;在于学科和内涵建设的好坏优劣。而这一切的一切,其力量的源泉来自哪里?即“学习”二字。离开学习谈医疗技术发展,即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谈。因此说,一个学风浓浓的民族,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一个学风浓浓的医院,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医院。菏泽市立医院建院69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三乙到三甲,尤其是近三四年来在医院大力开展的学科建设年活动中,在全力冲刺三甲医院的号角声中,院长赵利华把学习看得很重,抓得更紧,措施更加有力度,用于学习方面的投资也一再加大。在不断加大加强和加快国内业务技术学习交流、进修培训和请大师进院举行学术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学习之外,又把选送优秀人才出国学习培训常态化、经常化。全院现已有8名中青年专家前往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学习深造。
愈来愈浓的学风,必然结出愈来愈丰硕的果实。2014年6月18日,市立医院一举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在全省近百家地市级医院中由后进前移至第19位,赢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和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的高度评价。这应该说是该院数以百计的学科带头人以学风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带动医院内涵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病人的诊疗安全。也正是这种学习上的韧劲、牛劲,在引领市立医院不断向高峰攀登!向辉煌进军!今天,本报特对市立医院的学习风气作以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司世同:读书是命,学习是天
攀爬的是书山,创造的是奇迹●
是他,带领团队将胃癌手术做得精了又精,敢于和国内的任何一家医院相媲美!
是他,首开国内国外乳腺癌等术后“O”型引流的先河,使病人术后康复更快效果更好。在他发明此引流方法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才发现北京有家医院使用了此办法!
是他,在全胃切除手术中,发明了改良朗曼吻合术,一举攻克了食道和肠子对接后食物滞留的世界性难题,将全胃切除的手术质量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2015年3月16日,记者找到市立医院副院长、普外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司世同,采访他三十年如一日嗜书如命,嗜学如天,攻读普外医学,在技术上一路创新突破的感人事迹。
在市立医院肝胆外科,许多青年医生都说科副主任孙智勇买书最多。可找到孙智勇询问此事,他说市立医院普外一族,要说买书读书最多的可能要首推司世同副院长。自己读的书虽多,可和他一比,又不算啥了!
“作为医院,抓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把医院首先建设成学习型医院!”
“作为医生,首先应成为爱读书、勤钻研的学习型医生!”
这是司世同接受采访时,多次重复的话语。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去北京301医院进修期间,在这所解放军总医院的博大图书馆里,他过足了书瘾。凡涉及普外的经典医学专著,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他竟然全部通读了一遍。书里有些外科手术的难点、重点章节,他还一一写在笔记本上,回到宿舍再慢慢嚼。尤其对黄志强、吴孟超等院士级大师编撰的血管外、脾外、肝胆外、胃肠外、肛肠外等等比较经典的书籍,重点部分他坚持一字一句精读。为了便于携带,他不惜花钱,时常把偌大一本书分成若干分册,缩印装订成巴掌大的小本本,往衣兜里一装随身带。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时间长短都能随手翻阅一页两页、三页五页。每逢周六周日,尽管他在北京同学朋友很多,尽管北京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众多,有多少次他也很想去会同学、看朋友、逛公园、看名胜,可这些想法最后都被书籍驱散了。北京为期一年的进修归来,他偌大的背包里成了普外王国。
司世同从一名普通住院医生成长为大普外科主任兼胃肠外科主任、普外学科带头人、业务副院长。现在天天忙得不可开交,再沉下心来博览群书已不现实。可他会结合一些疑难危重手术病例,有选择地阅读中外各种版本书籍对同一病症不同的术式描述。如他在为一女童做直肠阴道损伤手术时,为了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精益求精。尽管他在其此类手术上已炉火纯青,可他仍然慎之又慎,翻阅专业书刊,取各家之长。总之,下功夫越大,其手术的成功率自然越高。他在胃癌全胃切除手术中,综合分析国内外名院名家手术的优点,为彻底消除全胃切除后反流性食道炎的难题,经反复构思、设想,改进术式,打破传统的对接套路,最后终于探索成功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新方法——改良朗曼吻合术,用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大大降低了让病人非常痛苦的并发症——反流性食道炎,让病人受益。
民间自古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可作为医生,也同样是读书破万卷,治病如有神。不久前,从北京来的几位普外科大家,观看了司世同所做胃癌全切手术,直呼市立医院的手术完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再说司世同带领其团队在胃肠、乳腺等术后所实施的“O”型引流,引流效果更好,病人康复更快,又为全国首创。在此之前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经查新检索,也未见有提及,获得了菏泽市科技成果二等奖,真可谓一个专家畅游书海的功力有多大,他驾驭诸多疑难危重病种的功力就有多大!
[记者点评]把书本读薄把功底读厚
“只有把书本读薄了,人的知识功底才能厚起来”这是司世同三十年畅游书海、攀登书山的体会。作为普外术式大全的《实用外科手术学》,现在的最新本已是第七版,论厚度足有几千页,论重量足有半个坯块重。每当新修订的版本问世,司世同都几乎在第一时间搞到手。无论工作再忙,他也坚持阅读,尤其是新修改的地方,他还要读多遍。能把厚书读薄是个真功夫。
“每买一本书,哪怕能用上一点点都没白买”。这是司世同见好书就读、见好书就买的力量源泉。
●肝胆外科:看英文书籍、学英文资料、看英文录像、用英文交接班已成时尚!为什么如此重视英文?孙智勇、赵海旺、马方明等几位大夫说:学科带头人叶永强之所以这样要求大家,是因为看英文资料可与国际最新理论和技术直接对接,如等到专家翻译成中文再学习,就已经滞后了!●
记者带着“他们为什么能时刻站在技术最前沿”这个题目,于3月13日上午走进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探访,似乎一下子置身于一个英文世界:
“陈记者,这是我刚刚翻译的国外肝胆外科最新的技术资料!”
“好家伙,恁厚一本,这得多长时间才能译过来?!”
“叶主任要求每个医生每天都要完成他布置的英文作业,每天的上午交接班会上,每天下午下班前病例讨论总结会上,都要硬挤出一些时间,让大家相互交流各自完成的英文翻译作业,每个人都要将学到的最新技术宣讲出来,让大家共享!”
“哟,你们叶主任这个做法够可以的,谁要是没顾上学、或学不好,讲不出来,可要心里发慌、脸上发烫!”
“是啊!就我们科里这个学习风气,凡走进来的青年医生,你不想成为一块好钢都不当家。”
青年医生马方明向我们介绍起学习情况滔滔不绝。
因副院长、肝胆外科主任叶永强去手术室做手术,科副主任孙智勇等几位医生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科里学习、创新、突破的情况。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叶永强作为从第三军医大学走出的肝胆外科医学博士;作为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北京301医院肝胆外科名誉主任董家鸿的得意门生;作为在临床摸爬滚打二十多年、做各类肝胆胰腺手术数以万计的高端专家,他深知当今作为知识、技术大爆炸时代,世界医疗技术更是每时每刻都在创新突破,一天不学习都有可能落伍。为此,他要求自己及其团队每天都要利用班前班后和工作空隙,从书籍上、从网络上学习肝胆外科最新的世界各国英文资料。
对科里遇到的一些疑难病例,他们更是动员各位医生分头查找技术资料,提出各自的治疗方案,相互取长补短;他们还充分利用科里幻灯、幕布,播放台湾荣军总医院、日本北海道医学院附院和香港等地医院肝胆外科技术最拔尖专家做此类手术的实况录像。
菏泽作为胆总管结石多发地区,过去传统的多种取石术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在碎石、取石中取不彻底,容易残留。结合这个问题,全科人员在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展开攻关。2014年12月份,他们终于在网络图书馆里查找到德国专家借用U-100型最新款式的激光碎石机取石,很好地解决了结石难于取出的老大难问题。于是,他们又想办法搞到德国专家做此类手术有关录像资料,反复查看,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开展。便立即向院领导打报告,引进了德国U-100型激光碎石机,立马用于临床。使复杂肝胆管结石得以准确、有效地治疗,而且对胆管系统创伤小,痛苦小,病人花费少。经网上检索,目前使用此种设备取石的医院,全山东省仅有两家。
在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有一个被命名为“肝胆相照”的微信群,科里的每一个医生在疾病诊治中遇到疑难问题和看不了、拿不准的片子等,只要发到微信群里,叶永强和众医生们总会在微信群里展开讨论,集思广益,最终问题得到解决。大家又都通过讨论、争论,形成一致认识,提高了诊断水平。
“一次,我给病人诊病时,发现胆总管末端占位,怀疑是结石,可又不敢下结论。便把CT片子发到微信上求证。叶主任正出发外地,他从手机微信上看到片子,说是结石无疑,应该如何处理等。就这样,虽远隔千山万水,我总觉得叶主任时刻就在身边,我看病有了靠山,有了底气,误诊、误判、当断不断延误病人病情的情况没有了。俺科里有了这个微信群,叶主任高超的肝胆治疗技术资源,大家都得到了共享,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病人喽。”
听医生赵海旺谈到他们的“肝胆相照”微信群;听其他人谈到科里医生们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学技术;记者感受到肝胆外科浓浓的看书学习风气。
孙智勇等几位年轻专家还讲了许多有关买书、借书、读书、背书的故事。孙智勇在科里是典型的书迷,他光是肝、胆、胰、脾外科手术方面的书籍,就有很多套,在桌子上摞了老高。若时间宽裕,他力求通读。如今科里病人多、手术多,空闲的时间太少,他也会根据每一个时间段里哪几种手术的多少,来选择所读书的相关内容章节,有针对性地学习。如他针对肝左叶和肝右叶切除手术,翻出了日本等外国专家编著的相关专著八本,一一对照各国专家不同的阐释和术式,吸取诸家之长,为已所用。许多人知道他爱读书,把本想打算请他吃顿饭的念头取消,改为给他买一本最新版的、他最喜欢的有关肝胆外科技术书籍或悄悄为他订阅一本他最爱看的肝胆外科杂志。近两三年,他就收到别人悄悄给他购买或为他订阅的书籍和杂志达五、六本,他想把钱付给对方,可总找不到人。
为答谢同志们,孙智勇把自己买来的肝胆胰脾综合诊断书籍分别送给年轻大夫学习。一位名叫袁玉彬的年轻医生,为感谢孙主任的送书之恩,他又买了一套最新版的《肝、胆、胰、脾》回赠孙智勇。
肝胆外科的医生们不仅从书本上、从网络上学习,还在科内经常性举行业务技术取长补短经验交流会。记者采访时,肝胆外科的专家们正在围绕胰腺癌淋巴结清扫进行业务研讨。孙智勇说,虽然病症治疗的基本知识面大同小异,可总有新修订的标准在不断出现。淋巴结清扫作为胰腺癌治疗的关键环节,清扫到哪一步算是标准清除?清扫哪一步算是扩大清除?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和叶主任总是经常和大家展开热烈的讨论,结合一个个病例具体分析,结果大家都能较好把握住清扫的范围。如今这个科对胰腺癌85%以上的治疗好转率、康复率,就是对他们业务学习、业务研讨成绩的最大肯定。
去年,省三甲医院评审团走进市立医院肝胆外科,一位评审团领导无意中看到一位青年医生用手机拍下的全体医生忘我学习、业务研讨的场面,很是感动,赞美菏泽市立医院专家队伍学风浓浓,底气十足,大有希望。
●崔雪玲:苦读、苦学、苦钻,成为菏泽唯一拥有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资质的护士长,使成百上千久治不愈不长口的老烂腿、压疮、伤口、造口、糖尿病足,经过三五次换药,就康复如初,花钱寥寥●
有谁能想到:在市立医院门诊大楼二楼西侧十多个科室门诊坐诊的专家队伍里还有一位护士专科学历、仍在担任市立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护士长的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崔雪玲,每周二、周四,她会端坐在门诊里为来自四面八方、经久治而不长口患者诊疗,给予造口人士做造口宣教并进行造口并发症的处理。
青岛开会偶遇+上海三个月苦学=国际伤口造口师
要说崔雪玲是如何从一个普通护理工作者一举成为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的经历,这还源于她赴青岛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时的偶遇。当时与会的一位护理界代表在会上介绍了伤口造口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崔雪玲虽对其朦朦胧胧,可她却对这些技术能把那些久治不愈的伤口、造口治好,简直是欣喜若狂。她经向有关人员打听,全国有8所学校,定期举办伤口造口学习班,她便通过网络向这些学校频频报名参加此病治疗学习。两年时间过去了,可都因报名学习人数多而培训人数少,始终未能如愿。直到2013年,她不学到此项技术不罢休的执着劲,终于感动了上海交大,通知她前去上海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在院、科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她毅然告别家人,匆匆赶赴上海。可就在她“白加黑”、“五加二”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向国际一流专家学习的日子里,家里老父亲突然患病,且每况愈下。家人的电话向她频频打来,这使得崔雪玲倍受煎熬。作为老父亲引以自豪的孝顺女儿,一方面,她恨不得立即回到父亲病床前日夜侍候尽孝;可另一方面,自己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上海交大学习机会,怎么也不忍心半途而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决定两方兼顾,忠孝两全。白天正常听课、做作业、参与业务演示交流,而在星期六、星期天坐高铁回菏泽照顾父亲,周日晚上再返沪,不误星期一的上海学习,玩起千里大走读。这让谁说都撑不了,可她竟硬挺过来了,不但老人床头尽了孝,而且在上海三个月的学习中,其伤口、造口、压疮和大小便失禁治疗与护理共四门功课,均以优异成绩拿到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的资质证书,成为全市唯一。为市立医院晋升三甲补齐了一块短板。
高三学生术后伤口久治不愈,且越烂越大,急坏家长;
四处打听北京301医院谁有熟人?闵伟琪向其举荐崔雪玲,12天治愈。
该故事讲述的是菏泽城区李某上高三的儿子,正在全力迎战高考之际,屁股上长了囊肿,去省城一家医院手术切除后,因酒精纱布引起过敏,皮肤被烧黑,伤口溃烂,门诊换药持续40多天,不但不见效果,而溃烂面积日甚一日,扩展至40多平方厘米。儿子痛不欲生,家长更是急得团团转。
在万般无奈之际,有人劝其快去北京301医院,市立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闵伟琪曾在北京301医院工作过,找他介绍个熟人。李某似若找到救星似的,匆匆找到闵主任。闵伟琪听对方介绍了术后久治不愈,且越来越溃烂的情况,底气十足地说:“你何必去301,市立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的护士长崔雪玲就能治好”。李某喜出望外,当即去找崔雪玲,可恰巧她出发外地。电话联系后,崔雪玲让其用手机拍个伤口图像发给她,李某很快得到此伤口能治好的回复。结果,崔雪玲提前从外地返回菏泽,立即为李某儿子治疗。在伤口涂药三天后,其伤口溃烂面积就有了明显缩小,前后共换药4次共12天,伤口完全治愈,且花钱不多。患者全家对崔雪玲感恩戴德,直呼神医!
据不完全统计,崔雪玲从2013年上海学习归来至2015年3月上旬,经其治愈的伤口、造口、老烂腿、压疮(俗称褥疮)等数以千计,治愈率近乎100%,很多患者向她送锦旗、写感谢信。其中,菏泽学院退休老干部宋希琳在写给崔雪玲的感谢信末尾写到:“求医勿乱治,大医看市立。疮伤久不好,快把雪玲找。”
[记者点评]学习:乃医者之本,患者之命!
从听课懵懵懂懂到驾驭国际一流技术!这是记者写完崔雪玲学习三个月,成为世界一流伤口造口师而发出的感概。作为一名护士长,她能够站在世界技术最前沿,取决于她孜孜不倦的学习,取决于她在任何艰难困苦下的苦读。崔雪玲经过长达两年时间几十次报名争取,终于等到去上海交大学习的机会。令她想不到的是恰恰父亲在这个时间患了重病。如果她稍有懈怠,即会失去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这国际伤口造口师资质不知何时才能与她结缘?这成百上千伤口造口患者不知还要忍受久治不愈的痛苦多少年?不知还要有多少个家庭“一人患病,全家人受煎熬?”由此可见,学习乃医者之本,患者之命!
●宋景元:“慎于术前,严于术中,善于术后”之座右铭,一路助推他带领其团队把神经外科推向省重点学科●
在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宋景元的办公室书橱里,有一本《实用神经外科手术学》,因为这本书已经发黄,像是老古董,格外引人注目。取出此书,发现这是宋景元于1990年12月邮购的,至今已25年,他在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十二个字:慎于术前,严于术中,善于术后。
让我们感动的是,他在学习征程上几十年热血沸腾、激情燃烧。25年前他作为神经外科的青年才俊,在北京天坛医院师从王忠诚院士,为学到神经外科十八般武艺,天坛八个病区的房门,他都一一配了钥匙,以方便出入各个病区,向各病区专家学习查房、诊病、跟踪随访手术病例。在专家们做难度大、技术性强的开颅手术时,他早早选好角度,拍照、录像,长枪短炮一齐上,把全套资料搞到手,回到宿舍慢慢消化。
时至今日,三十年过去了,他功成名就。从一名普通外科医生,一路升至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副主任、主任、副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在神经外科各种大小手术上,可谓炉火纯青,然而他越是技术娴熟,越是如履薄冰,慎之又慎。如今,技术进步了,在学习上不光是看书,而且办公桌上电脑里和两部手机里都装满了各种神经外科电子图书及其重大手术现场操作录像,在每一台疑难开颅大手术之前,他都要翻书或查看录像,各种术式反复推敲对比,结合病人个体差异选择好最佳手术方案之后,再上手术台,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干基础与干临床不一样,基础知识侧重于学术,而临床侧重于实用,带着问题学,结合疑难危重病例进行攻关”。这是宋景元在临床实践中坚持学习的原发动力。二十多年前,河南长恒一个儿童让他诊病,其头颅很大,前囟门凸出,被诊断为广泛硬膜膜下积液,又称外围性脑积水,颅压升高所致。如按常规治疗,就要间断穿刺引流,疗效缓慢。可向来慎于术前的宋景元借鉴大量技术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如穿刺持续引流,颅内积水一股脑儿放完,会出现低颅压反应,仍会给孩子带来生命危险。他思来想去,决定实施缓慢适度引流。为了便于操控,他在引流管上安一个调解开关阀门,边引流边观察病人变化。结果,在整个引流过程中,避免了低颅压反应,孩子的大脑没有受到创伤等刺激,很快康复。十几年以后,这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家长对宋景元精准创新治疗仍然感激不尽,念念不忘。
俗话说,学习是成功的阶梯。用心治病,熟能生巧。宋景元为在显微镜下长时间手术,增加手腕的稳定性,他亲自进医院铁工房间,和焊工师傅一块研制了托手架,使手术质量大为提高;在开颅手术时,为增加患者头部的稳定性,他也发明了一种与手术台配套的头颅支架,手术质量和治疗效果明显提高。过去脑出血、脑积液病人出现危重情况,基本上都靠开颅解决问题。宋景元结合中外新技术、新发明,把其他部位施用的双腔管创造性地用于脑出血、脑脓肿、脑积液等引流,且看他取比毛衣针还细的两根硅胶软管套在一起,经颅骨打眼后将软管直插颅内出血、积液部位,轻而易举地引流到体外,再注进药物消炎清洗即可。使这类风险大、死亡率高的重大疾病治疗,变得简单化。此技术获山东省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奖。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之所以能一举晋升为省重点学科,填补了全市一大空白,宋景元和他的团队在临床医术上的诸多创新突破功不可没。
[记者点评]复杂病症,便捷治疗,乃大医所为
民间有句俗话: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聪明;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愚蠢。宋景元在技术上的最大特征是爱书本,更重实践。无论是出外进修,或与国内同行交流,或是现场观摩王忠诚院士等专家的神经外高难度大手术,他都把对方是如何将复杂的手术环节变得简单化牢记在心,并力求在此基础上能再有自己的创新突破。这是宋景元开颅成千上万,救命不计其数,堪称万颅之魂的关键所在。
●王福贤:床头放书一大箱,用坏台灯一大筐。苦学苦钻新技术,内镜技术谱新篇●
“内镜下肿瘤、息肉电凝电切术!”“内镜下微波治疗术!”“内镜下氩气治疗术!”“内镜下ERCP乳头肌切开胆道取石术!”“内镜下硬化剂注射及组织胶注射止血术!”“内镜下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内镜下胃肠异物钳取术!”“内镜下金属钛铗止血术!”“食道贲门狭窄扩张治疗术并记忆合金内支架置放术!”…………打开王福贤的技术档案让人惊叹不已的是,这位平时不善言辞、默默无闻的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干事业竟是如此轰轰烈烈、超凡脱俗、卓尔不群。
这里,我们且不讲他医海生涯40年,先后前往北京医科大、北京协和医院连续进修两年,经受了当代中国消化内科技术王国顶尖大师的技术洗礼;也不讲他参加中国卫生援外代表团前往大洋洲西沙摩亚首都医院,与专家进行技术交流,为该国上至总统、下到平民百姓诊病治病的日日夜夜;还不讲他先后在三个国家级、四个地市级医院学习进修、工作及四十年坚持买书、读书,畅游书海,“床头放书一大箱,用坏台灯一大筐”的惊人之举,而是单讲讲这位花甲之年的老专家从市立医院内科主任、全市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的位置上走下来之后,激情不减当年,更加潜心学习钻研新技术,成为全市唯一的山东省消化内镜学会委员、菏泽市消化内镜学会主委。牡丹区一部门负责同志王某患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人已进入昏迷状态,生命似乎进入倒计时,病人一家老小找到王福贤时,已是哭声一片。王福贤把患者病情弄准确之后,一边安慰病人全家不要怕、不要哭,病人还有救、还能救。一边在内镜下找准出血部位,通过内镜下血管内硬化剂注射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似若泉涌的出血口被准确、完全、牢固地堵死。病人胃部大出血戛然而止。又经第二次、第三次后续巩固硬化治疗及综合治疗,病人快速康复。一家人直呼神医。收到如此神奇疗效在全国尚不多见,至今25年,该患者仍在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记者点评]厚积“厚”发,从偶然到必然
王福贤平时在门诊坐诊时,哪怕有丁点空隙时间,他也要打开电脑查看网上消化内科最新医学动态;在每天睡觉前,床头上的大书堆不翻腾一阵子也像一项任务未完成似的无法入眠,几十年如一日。他抢救诸多疑难危重病人的一个个神话般的传奇故事,看似偶然,实为必然。有人不解地问他一生不会打牌,不会下棋,不会打麻将,上街只去书店,不去商店,只会看书治病,别的没有任何嗜好,如此一年又一年,啥时是个头?他说:“只要喘着气,就得学;只要有疑难病症、疑难病种,学习攻关不会罢休!”
●李洪洲:冲刺技术最前沿,大跨度挺进微创时代“微创!腔镜!电切!……”●
和菏泽市立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市泌尿外科学会主委李洪洲一谈到临床业务,他三句话不离本行,且讲的全是最先进的微创手术。这里,有关他利用各种学习平台苦学苦钻最前沿技术的事例不再多说,只是将这位重量级的专家在满腹经纶之后,一年365天,天天早上班、晚下班、多看病、快看病、多做手术、快做手术、做好手术的惊人之举向读者展示。
今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初四,李洪洲要为一位肾癌病人做手术切除肿瘤。如在过去,做这类手术,切口一般在25公分,要去筋骨,在时间上少说也要将近一上午,手术室工作人员将他的第二台手术安排在上午12时左右进行。李洪洲看了手术时间安排表,问第二台手术为什么往后推到12时?工作人员说他第一台手术大约要四五个小时,第二台手术估摸要到中午了。李主任说:“现在利用腔镜做微创手术,一个小时都用不了!快告诉患者家属,上午9时许即可做第二台手术。”结果,第一台手术,从上午8时开始,到把病人推出手术室,还不到一个小时。再说记者采访的3月13日下午,李洪洲在上午所做的肾上腺肿瘤切除,他在病人腹部插入三个细细的软管,在腔镜下操作切除比馒头还大的瘤子,仅用半个小时,创伤很小,服点消炎药即可。就这样,泌尿外科,手术量最大的前列腺、肾结石、肾上腺、肾囊肿等等手术,几乎全部都是“腔镜化”。有时,病人家属为在肾上腺巨大肿瘤切除手术时更加保险,又从省立医院请来专家以防万一。可上级专家看了李洪洲及团队所做此类手术的录像惊叹:“要说三年前请我们来还有必要,可如今,李主任的手术又快又好,无可挑剔。既然病人家属执意请我们来了,这样吧,老李你上台主刀,我们看着!”
李洪洲做手术,之所以能充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赖,取决于他在每一台手术之前,慎之又慎,反复查看片子,他还时常亲自到CT室、磁共振室从机器上调取病人检查时的图像资料,和医技人员一块研讨肿瘤的部位、深浅、形状、大小以及从何处进刀切割最佳等。由于手术前工作做得精细、准确,在术中便是游刃有余,又快又好。说一千,道一万,一个专家的手术好坏优劣,病人心里有杆秤。眼下,李主任每天都要做手术三四台,2014年,在他主持下完成了400多台手术。
[记者点评]病人的满意度乃医院发展的擎天大柱
作为医院,强化学习风气,是为了提高技术水平,更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让病人满意。万变不离其宗,医院的一切工作,其最终目的就是为让病人满意,让人民放心。本篇章所写市立医院部分医生、专家、学科带头人,他们为给病人多治病、快治病、治好病,以坚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习,坚持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记者采访时,正在办公室处理公务的副院长司世同,仍在不断接待找他做胃癌切除手术的病人及家属;记者几次约泌尿外科主任李洪洲采访,可他做完这台手术,又紧接着另一台手术,连接电话的时间都没有;记者还先后寻找肝胆外科主任叶永强、心内科二病区主任吴付轩、病理科主任宋华著、CT室主任徐夏荫等人采访,他们虽也非常想和记者谈谈有关业务学习的感受和体会,可又基本上天天被病人包围,连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有,直到此万字大稿告罄,也未能采访到他们。病人有选择医院和选择医生的权利,众多患者能指名道姓找他们治病,就是对其医德医术的最大认可!
院长感言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讲的一句话。将学习比喻拉开的弓弩,才能就像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
本系列报道之六,从学习风气报道市立医院的后劲与实力,应该说是抓住了本院突破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所在。近几年来,医院学习风气愈来愈浓,一大批学科带头人更是医院学风的带头人。本篇章所列举的只是部分科室、专家学者、青年医生在学习上的执着、痴迷,固然是本院学习风气的一个缩影,固然是医院几年来重振学风的一个例证,可我仍然认为还有许多不满意之处,因为医学的进步和发展要与时俱进,不学习就会落后,医务工作者的学习永无止境,学习永远在路上。学习的氛围有待进一步浓起来,学习的弓弩有待进一步拉开,医生的才能有待进一步中石没镞,击中鹄的。学习应当成为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基本常态,当学习成为常态、学风成为院风、学术成为生命,医务工作者都成为学者之日,即是市立医院建成人们心目中的医学高地之时。
——赵利华
于本病例,技术上最先进、最便捷、创伤最小、效果最好。在综合各国专家20多种术式技术之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利弊,根据自己实践,他又进一步创新突破,创建一个全胃切除术后新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改良朗曼吻合术。从此此类手术成功率高达99%以上,经网上检索,为世界首创;●他们为什么能始终站在技术最前沿?肝胆学科带头人、医学博士叶永强,一上午做了三台大手术至下午2时,没顾得上喝口水,又匆匆去坐门诊。在患者未到的短短三五分钟空隙时间,他迅速打开电脑,查阅美国最新内镜下重度胰腺癌手术切除的英文资料;●他们为什么能始终站在技术最前沿?神经外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宋景元,他的两部手机里几乎全是中外最新的脑血管神经解剖、手术入路、颅内出血引流减压、耳后三叉神经痛、面眼痉挛微血管减压等中外大师级高端专家实况手术图像及其文字资料,他无论班上班下,无论身在何处,哪怕有个几分钟时间,也要打开手机看来看去;●他们为什么能始终站在技术最前沿?伤口、造口学科带头人、副主任护师崔雪玲,2013年赴上海学习国际造口治疗技术三个月,正巧赶上其父从患病、重病、到去世。她时常白天在上海听课,晚上乘高铁返菏照看父亲,天不明又返回上海,玩起令人震惊的千里大走读,高铁票厚厚一叠,硬是以四门课程全优的成绩,成为全市第一个拥有资质证书的国际造口、伤口治疗师。用老百姓的话说,只要有长时间治不好、长不上口的伤口、造口、瘘口、压疮、老烂腿等等,找到崔雪玲,算是找对人了!换药三五回就好,花钱寥寥……请看——
——菏泽市立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纪实·系列报道之六
编者按
医院之间的比对,在于其医护团队能否 “管打”;在于学科和内涵建设的好坏优劣。而这一切的一切,其力量的源泉来自哪里?即“学习”二字。离开学习谈医疗技术发展,即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谈。因此说,一个学风浓浓的民族,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一个学风浓浓的医院,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医院。菏泽市立医院建院69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三乙到三甲,尤其是近三四年来在医院大力开展的学科建设年活动中,在全力冲刺三甲医院的号角声中,院长赵利华把学习看得很重,抓得更紧,措施更加有力度,用于学习方面的投资也一再加大。在不断加大加强和加快国内业务技术学习交流、进修培训和请大师进院举行学术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学习之外,又把选送优秀人才出国学习培训常态化、经常化。全院现已有8名中青年专家前往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学习深造。
愈来愈浓的学风,必然结出愈来愈丰硕的果实。2014年6月18日,市立医院一举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在全省近百家地市级医院中由后进前移至第19位,赢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和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的高度评价。这应该说是该院数以百计的学科带头人以学风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带动医院内涵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病人的诊疗安全。也正是这种学习上的韧劲、牛劲,在引领市立医院不断向高峰攀登!向辉煌进军!今天,本报特对市立医院的学习风气作以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司世同:读书是命,学习是天
攀爬的是书山,创造的是奇迹●
是他,带领团队将胃癌手术做得精了又精,敢于和国内的任何一家医院相媲美!
是他,首开国内国外乳腺癌等术后“O”型引流的先河,使病人术后康复更快效果更好。在他发明此引流方法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才发现北京有家医院使用了此办法!
是他,在全胃切除手术中,发明了改良朗曼吻合术,一举攻克了食道和肠子对接后食物滞留的世界性难题,将全胃切除的手术质量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2015年3月16日,记者找到市立医院副院长、普外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司世同,采访他三十年如一日嗜书如命,嗜学如天,攻读普外医学,在技术上一路创新突破的感人事迹。
在市立医院肝胆外科,许多青年医生都说科副主任孙智勇买书最多。可找到孙智勇询问此事,他说市立医院普外一族,要说买书读书最多的可能要首推司世同副院长。自己读的书虽多,可和他一比,又不算啥了!
“作为医院,抓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把医院首先建设成学习型医院!”
“作为医生,首先应成为爱读书、勤钻研的学习型医生!”
这是司世同接受采访时,多次重复的话语。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去北京301医院进修期间,在这所解放军总医院的博大图书馆里,他过足了书瘾。凡涉及普外的经典医学专著,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他竟然全部通读了一遍。书里有些外科手术的难点、重点章节,他还一一写在笔记本上,回到宿舍再慢慢嚼。尤其对黄志强、吴孟超等院士级大师编撰的血管外、脾外、肝胆外、胃肠外、肛肠外等等比较经典的书籍,重点部分他坚持一字一句精读。为了便于携带,他不惜花钱,时常把偌大一本书分成若干分册,缩印装订成巴掌大的小本本,往衣兜里一装随身带。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时间长短都能随手翻阅一页两页、三页五页。每逢周六周日,尽管他在北京同学朋友很多,尽管北京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众多,有多少次他也很想去会同学、看朋友、逛公园、看名胜,可这些想法最后都被书籍驱散了。北京为期一年的进修归来,他偌大的背包里成了普外王国。
司世同从一名普通住院医生成长为大普外科主任兼胃肠外科主任、普外学科带头人、业务副院长。现在天天忙得不可开交,再沉下心来博览群书已不现实。可他会结合一些疑难危重手术病例,有选择地阅读中外各种版本书籍对同一病症不同的术式描述。如他在为一女童做直肠阴道损伤手术时,为了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精益求精。尽管他在其此类手术上已炉火纯青,可他仍然慎之又慎,翻阅专业书刊,取各家之长。总之,下功夫越大,其手术的成功率自然越高。他在胃癌全胃切除手术中,综合分析国内外名院名家手术的优点,为彻底消除全胃切除后反流性食道炎的难题,经反复构思、设想,改进术式,打破传统的对接套路,最后终于探索成功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新方法——改良朗曼吻合术,用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大大降低了让病人非常痛苦的并发症——反流性食道炎,让病人受益。
民间自古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可作为医生,也同样是读书破万卷,治病如有神。不久前,从北京来的几位普外科大家,观看了司世同所做胃癌全切手术,直呼市立医院的手术完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再说司世同带领其团队在胃肠、乳腺等术后所实施的“O”型引流,引流效果更好,病人康复更快,又为全国首创。在此之前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经查新检索,也未见有提及,获得了菏泽市科技成果二等奖,真可谓一个专家畅游书海的功力有多大,他驾驭诸多疑难危重病种的功力就有多大!
[记者点评]把书本读薄把功底读厚
“只有把书本读薄了,人的知识功底才能厚起来”这是司世同三十年畅游书海、攀登书山的体会。作为普外术式大全的《实用外科手术学》,现在的最新本已是第七版,论厚度足有几千页,论重量足有半个坯块重。每当新修订的版本问世,司世同都几乎在第一时间搞到手。无论工作再忙,他也坚持阅读,尤其是新修改的地方,他还要读多遍。能把厚书读薄是个真功夫。
“每买一本书,哪怕能用上一点点都没白买”。这是司世同见好书就读、见好书就买的力量源泉。
●肝胆外科:看英文书籍、学英文资料、看英文录像、用英文交接班已成时尚!为什么如此重视英文?孙智勇、赵海旺、马方明等几位大夫说:学科带头人叶永强之所以这样要求大家,是因为看英文资料可与国际最新理论和技术直接对接,如等到专家翻译成中文再学习,就已经滞后了!●
记者带着“他们为什么能时刻站在技术最前沿”这个题目,于3月13日上午走进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探访,似乎一下子置身于一个英文世界:
“陈记者,这是我刚刚翻译的国外肝胆外科最新的技术资料!”
“好家伙,恁厚一本,这得多长时间才能译过来?!”
“叶主任要求每个医生每天都要完成他布置的英文作业,每天的上午交接班会上,每天下午下班前病例讨论总结会上,都要硬挤出一些时间,让大家相互交流各自完成的英文翻译作业,每个人都要将学到的最新技术宣讲出来,让大家共享!”
“哟,你们叶主任这个做法够可以的,谁要是没顾上学、或学不好,讲不出来,可要心里发慌、脸上发烫!”
“是啊!就我们科里这个学习风气,凡走进来的青年医生,你不想成为一块好钢都不当家。”
青年医生马方明向我们介绍起学习情况滔滔不绝。
因副院长、肝胆外科主任叶永强去手术室做手术,科副主任孙智勇等几位医生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科里学习、创新、突破的情况。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叶永强作为从第三军医大学走出的肝胆外科医学博士;作为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北京301医院肝胆外科名誉主任董家鸿的得意门生;作为在临床摸爬滚打二十多年、做各类肝胆胰腺手术数以万计的高端专家,他深知当今作为知识、技术大爆炸时代,世界医疗技术更是每时每刻都在创新突破,一天不学习都有可能落伍。为此,他要求自己及其团队每天都要利用班前班后和工作空隙,从书籍上、从网络上学习肝胆外科最新的世界各国英文资料。
对科里遇到的一些疑难病例,他们更是动员各位医生分头查找技术资料,提出各自的治疗方案,相互取长补短;他们还充分利用科里幻灯、幕布,播放台湾荣军总医院、日本北海道医学院附院和香港等地医院肝胆外科技术最拔尖专家做此类手术的实况录像。
菏泽作为胆总管结石多发地区,过去传统的多种取石术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在碎石、取石中取不彻底,容易残留。结合这个问题,全科人员在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展开攻关。2014年12月份,他们终于在网络图书馆里查找到德国专家借用U-100型最新款式的激光碎石机取石,很好地解决了结石难于取出的老大难问题。于是,他们又想办法搞到德国专家做此类手术有关录像资料,反复查看,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开展。便立即向院领导打报告,引进了德国U-100型激光碎石机,立马用于临床。使复杂肝胆管结石得以准确、有效地治疗,而且对胆管系统创伤小,痛苦小,病人花费少。经网上检索,目前使用此种设备取石的医院,全山东省仅有两家。
在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有一个被命名为“肝胆相照”的微信群,科里的每一个医生在疾病诊治中遇到疑难问题和看不了、拿不准的片子等,只要发到微信群里,叶永强和众医生们总会在微信群里展开讨论,集思广益,最终问题得到解决。大家又都通过讨论、争论,形成一致认识,提高了诊断水平。
“一次,我给病人诊病时,发现胆总管末端占位,怀疑是结石,可又不敢下结论。便把CT片子发到微信上求证。叶主任正出发外地,他从手机微信上看到片子,说是结石无疑,应该如何处理等。就这样,虽远隔千山万水,我总觉得叶主任时刻就在身边,我看病有了靠山,有了底气,误诊、误判、当断不断延误病人病情的情况没有了。俺科里有了这个微信群,叶主任高超的肝胆治疗技术资源,大家都得到了共享,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病人喽。”
听医生赵海旺谈到他们的“肝胆相照”微信群;听其他人谈到科里医生们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学技术;记者感受到肝胆外科浓浓的看书学习风气。
孙智勇等几位年轻专家还讲了许多有关买书、借书、读书、背书的故事。孙智勇在科里是典型的书迷,他光是肝、胆、胰、脾外科手术方面的书籍,就有很多套,在桌子上摞了老高。若时间宽裕,他力求通读。如今科里病人多、手术多,空闲的时间太少,他也会根据每一个时间段里哪几种手术的多少,来选择所读书的相关内容章节,有针对性地学习。如他针对肝左叶和肝右叶切除手术,翻出了日本等外国专家编著的相关专著八本,一一对照各国专家不同的阐释和术式,吸取诸家之长,为已所用。许多人知道他爱读书,把本想打算请他吃顿饭的念头取消,改为给他买一本最新版的、他最喜欢的有关肝胆外科技术书籍或悄悄为他订阅一本他最爱看的肝胆外科杂志。近两三年,他就收到别人悄悄给他购买或为他订阅的书籍和杂志达五、六本,他想把钱付给对方,可总找不到人。
为答谢同志们,孙智勇把自己买来的肝胆胰脾综合诊断书籍分别送给年轻大夫学习。一位名叫袁玉彬的年轻医生,为感谢孙主任的送书之恩,他又买了一套最新版的《肝、胆、胰、脾》回赠孙智勇。
肝胆外科的医生们不仅从书本上、从网络上学习,还在科内经常性举行业务技术取长补短经验交流会。记者采访时,肝胆外科的专家们正在围绕胰腺癌淋巴结清扫进行业务研讨。孙智勇说,虽然病症治疗的基本知识面大同小异,可总有新修订的标准在不断出现。淋巴结清扫作为胰腺癌治疗的关键环节,清扫到哪一步算是标准清除?清扫哪一步算是扩大清除?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和叶主任总是经常和大家展开热烈的讨论,结合一个个病例具体分析,结果大家都能较好把握住清扫的范围。如今这个科对胰腺癌85%以上的治疗好转率、康复率,就是对他们业务学习、业务研讨成绩的最大肯定。
去年,省三甲医院评审团走进市立医院肝胆外科,一位评审团领导无意中看到一位青年医生用手机拍下的全体医生忘我学习、业务研讨的场面,很是感动,赞美菏泽市立医院专家队伍学风浓浓,底气十足,大有希望。
●崔雪玲:苦读、苦学、苦钻,成为菏泽唯一拥有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资质的护士长,使成百上千久治不愈不长口的老烂腿、压疮、伤口、造口、糖尿病足,经过三五次换药,就康复如初,花钱寥寥●
有谁能想到:在市立医院门诊大楼二楼西侧十多个科室门诊坐诊的专家队伍里还有一位护士专科学历、仍在担任市立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护士长的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崔雪玲,每周二、周四,她会端坐在门诊里为来自四面八方、经久治而不长口患者诊疗,给予造口人士做造口宣教并进行造口并发症的处理。
青岛开会偶遇+上海三个月苦学=国际伤口造口师
要说崔雪玲是如何从一个普通护理工作者一举成为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的经历,这还源于她赴青岛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时的偶遇。当时与会的一位护理界代表在会上介绍了伤口造口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崔雪玲虽对其朦朦胧胧,可她却对这些技术能把那些久治不愈的伤口、造口治好,简直是欣喜若狂。她经向有关人员打听,全国有8所学校,定期举办伤口造口学习班,她便通过网络向这些学校频频报名参加此病治疗学习。两年时间过去了,可都因报名学习人数多而培训人数少,始终未能如愿。直到2013年,她不学到此项技术不罢休的执着劲,终于感动了上海交大,通知她前去上海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在院、科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她毅然告别家人,匆匆赶赴上海。可就在她“白加黑”、“五加二”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向国际一流专家学习的日子里,家里老父亲突然患病,且每况愈下。家人的电话向她频频打来,这使得崔雪玲倍受煎熬。作为老父亲引以自豪的孝顺女儿,一方面,她恨不得立即回到父亲病床前日夜侍候尽孝;可另一方面,自己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上海交大学习机会,怎么也不忍心半途而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决定两方兼顾,忠孝两全。白天正常听课、做作业、参与业务演示交流,而在星期六、星期天坐高铁回菏泽照顾父亲,周日晚上再返沪,不误星期一的上海学习,玩起千里大走读。这让谁说都撑不了,可她竟硬挺过来了,不但老人床头尽了孝,而且在上海三个月的学习中,其伤口、造口、压疮和大小便失禁治疗与护理共四门功课,均以优异成绩拿到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的资质证书,成为全市唯一。为市立医院晋升三甲补齐了一块短板。
高三学生术后伤口久治不愈,且越烂越大,急坏家长;
四处打听北京301医院谁有熟人?闵伟琪向其举荐崔雪玲,12天治愈。
该故事讲述的是菏泽城区李某上高三的儿子,正在全力迎战高考之际,屁股上长了囊肿,去省城一家医院手术切除后,因酒精纱布引起过敏,皮肤被烧黑,伤口溃烂,门诊换药持续40多天,不但不见效果,而溃烂面积日甚一日,扩展至40多平方厘米。儿子痛不欲生,家长更是急得团团转。
在万般无奈之际,有人劝其快去北京301医院,市立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闵伟琪曾在北京301医院工作过,找他介绍个熟人。李某似若找到救星似的,匆匆找到闵主任。闵伟琪听对方介绍了术后久治不愈,且越来越溃烂的情况,底气十足地说:“你何必去301,市立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的护士长崔雪玲就能治好”。李某喜出望外,当即去找崔雪玲,可恰巧她出发外地。电话联系后,崔雪玲让其用手机拍个伤口图像发给她,李某很快得到此伤口能治好的回复。结果,崔雪玲提前从外地返回菏泽,立即为李某儿子治疗。在伤口涂药三天后,其伤口溃烂面积就有了明显缩小,前后共换药4次共12天,伤口完全治愈,且花钱不多。患者全家对崔雪玲感恩戴德,直呼神医!
据不完全统计,崔雪玲从2013年上海学习归来至2015年3月上旬,经其治愈的伤口、造口、老烂腿、压疮(俗称褥疮)等数以千计,治愈率近乎100%,很多患者向她送锦旗、写感谢信。其中,菏泽学院退休老干部宋希琳在写给崔雪玲的感谢信末尾写到:“求医勿乱治,大医看市立。疮伤久不好,快把雪玲找。”
[记者点评]学习:乃医者之本,患者之命!
从听课懵懵懂懂到驾驭国际一流技术!这是记者写完崔雪玲学习三个月,成为世界一流伤口造口师而发出的感概。作为一名护士长,她能够站在世界技术最前沿,取决于她孜孜不倦的学习,取决于她在任何艰难困苦下的苦读。崔雪玲经过长达两年时间几十次报名争取,终于等到去上海交大学习的机会。令她想不到的是恰恰父亲在这个时间患了重病。如果她稍有懈怠,即会失去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这国际伤口造口师资质不知何时才能与她结缘?这成百上千伤口造口患者不知还要忍受久治不愈的痛苦多少年?不知还要有多少个家庭“一人患病,全家人受煎熬?”由此可见,学习乃医者之本,患者之命!
●宋景元:“慎于术前,严于术中,善于术后”之座右铭,一路助推他带领其团队把神经外科推向省重点学科●
在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宋景元的办公室书橱里,有一本《实用神经外科手术学》,因为这本书已经发黄,像是老古董,格外引人注目。取出此书,发现这是宋景元于1990年12月邮购的,至今已25年,他在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十二个字:慎于术前,严于术中,善于术后。
让我们感动的是,他在学习征程上几十年热血沸腾、激情燃烧。25年前他作为神经外科的青年才俊,在北京天坛医院师从王忠诚院士,为学到神经外科十八般武艺,天坛八个病区的房门,他都一一配了钥匙,以方便出入各个病区,向各病区专家学习查房、诊病、跟踪随访手术病例。在专家们做难度大、技术性强的开颅手术时,他早早选好角度,拍照、录像,长枪短炮一齐上,把全套资料搞到手,回到宿舍慢慢消化。
时至今日,三十年过去了,他功成名就。从一名普通外科医生,一路升至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副主任、主任、副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在神经外科各种大小手术上,可谓炉火纯青,然而他越是技术娴熟,越是如履薄冰,慎之又慎。如今,技术进步了,在学习上不光是看书,而且办公桌上电脑里和两部手机里都装满了各种神经外科电子图书及其重大手术现场操作录像,在每一台疑难开颅大手术之前,他都要翻书或查看录像,各种术式反复推敲对比,结合病人个体差异选择好最佳手术方案之后,再上手术台,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干基础与干临床不一样,基础知识侧重于学术,而临床侧重于实用,带着问题学,结合疑难危重病例进行攻关”。这是宋景元在临床实践中坚持学习的原发动力。二十多年前,河南长恒一个儿童让他诊病,其头颅很大,前囟门凸出,被诊断为广泛硬膜膜下积液,又称外围性脑积水,颅压升高所致。如按常规治疗,就要间断穿刺引流,疗效缓慢。可向来慎于术前的宋景元借鉴大量技术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如穿刺持续引流,颅内积水一股脑儿放完,会出现低颅压反应,仍会给孩子带来生命危险。他思来想去,决定实施缓慢适度引流。为了便于操控,他在引流管上安一个调解开关阀门,边引流边观察病人变化。结果,在整个引流过程中,避免了低颅压反应,孩子的大脑没有受到创伤等刺激,很快康复。十几年以后,这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家长对宋景元精准创新治疗仍然感激不尽,念念不忘。
俗话说,学习是成功的阶梯。用心治病,熟能生巧。宋景元为在显微镜下长时间手术,增加手腕的稳定性,他亲自进医院铁工房间,和焊工师傅一块研制了托手架,使手术质量大为提高;在开颅手术时,为增加患者头部的稳定性,他也发明了一种与手术台配套的头颅支架,手术质量和治疗效果明显提高。过去脑出血、脑积液病人出现危重情况,基本上都靠开颅解决问题。宋景元结合中外新技术、新发明,把其他部位施用的双腔管创造性地用于脑出血、脑脓肿、脑积液等引流,且看他取比毛衣针还细的两根硅胶软管套在一起,经颅骨打眼后将软管直插颅内出血、积液部位,轻而易举地引流到体外,再注进药物消炎清洗即可。使这类风险大、死亡率高的重大疾病治疗,变得简单化。此技术获山东省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奖。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之所以能一举晋升为省重点学科,填补了全市一大空白,宋景元和他的团队在临床医术上的诸多创新突破功不可没。
[记者点评]复杂病症,便捷治疗,乃大医所为
民间有句俗话: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聪明;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愚蠢。宋景元在技术上的最大特征是爱书本,更重实践。无论是出外进修,或与国内同行交流,或是现场观摩王忠诚院士等专家的神经外高难度大手术,他都把对方是如何将复杂的手术环节变得简单化牢记在心,并力求在此基础上能再有自己的创新突破。这是宋景元开颅成千上万,救命不计其数,堪称万颅之魂的关键所在。
●王福贤:床头放书一大箱,用坏台灯一大筐。苦学苦钻新技术,内镜技术谱新篇●
“内镜下肿瘤、息肉电凝电切术!”“内镜下微波治疗术!”“内镜下氩气治疗术!”“内镜下ERCP乳头肌切开胆道取石术!”“内镜下硬化剂注射及组织胶注射止血术!”“内镜下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内镜下胃肠异物钳取术!”“内镜下金属钛铗止血术!”“食道贲门狭窄扩张治疗术并记忆合金内支架置放术!”…………打开王福贤的技术档案让人惊叹不已的是,这位平时不善言辞、默默无闻的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干事业竟是如此轰轰烈烈、超凡脱俗、卓尔不群。
这里,我们且不讲他医海生涯40年,先后前往北京医科大、北京协和医院连续进修两年,经受了当代中国消化内科技术王国顶尖大师的技术洗礼;也不讲他参加中国卫生援外代表团前往大洋洲西沙摩亚首都医院,与专家进行技术交流,为该国上至总统、下到平民百姓诊病治病的日日夜夜;还不讲他先后在三个国家级、四个地市级医院学习进修、工作及四十年坚持买书、读书,畅游书海,“床头放书一大箱,用坏台灯一大筐”的惊人之举,而是单讲讲这位花甲之年的老专家从市立医院内科主任、全市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的位置上走下来之后,激情不减当年,更加潜心学习钻研新技术,成为全市唯一的山东省消化内镜学会委员、菏泽市消化内镜学会主委。牡丹区一部门负责同志王某患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人已进入昏迷状态,生命似乎进入倒计时,病人一家老小找到王福贤时,已是哭声一片。王福贤把患者病情弄准确之后,一边安慰病人全家不要怕、不要哭,病人还有救、还能救。一边在内镜下找准出血部位,通过内镜下血管内硬化剂注射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似若泉涌的出血口被准确、完全、牢固地堵死。病人胃部大出血戛然而止。又经第二次、第三次后续巩固硬化治疗及综合治疗,病人快速康复。一家人直呼神医。收到如此神奇疗效在全国尚不多见,至今25年,该患者仍在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记者点评]厚积“厚”发,从偶然到必然
王福贤平时在门诊坐诊时,哪怕有丁点空隙时间,他也要打开电脑查看网上消化内科最新医学动态;在每天睡觉前,床头上的大书堆不翻腾一阵子也像一项任务未完成似的无法入眠,几十年如一日。他抢救诸多疑难危重病人的一个个神话般的传奇故事,看似偶然,实为必然。有人不解地问他一生不会打牌,不会下棋,不会打麻将,上街只去书店,不去商店,只会看书治病,别的没有任何嗜好,如此一年又一年,啥时是个头?他说:“只要喘着气,就得学;只要有疑难病症、疑难病种,学习攻关不会罢休!”
●李洪洲:冲刺技术最前沿,大跨度挺进微创时代“微创!腔镜!电切!……”●
和菏泽市立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市泌尿外科学会主委李洪洲一谈到临床业务,他三句话不离本行,且讲的全是最先进的微创手术。这里,有关他利用各种学习平台苦学苦钻最前沿技术的事例不再多说,只是将这位重量级的专家在满腹经纶之后,一年365天,天天早上班、晚下班、多看病、快看病、多做手术、快做手术、做好手术的惊人之举向读者展示。
今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初四,李洪洲要为一位肾癌病人做手术切除肿瘤。如在过去,做这类手术,切口一般在25公分,要去筋骨,在时间上少说也要将近一上午,手术室工作人员将他的第二台手术安排在上午12时左右进行。李洪洲看了手术时间安排表,问第二台手术为什么往后推到12时?工作人员说他第一台手术大约要四五个小时,第二台手术估摸要到中午了。李主任说:“现在利用腔镜做微创手术,一个小时都用不了!快告诉患者家属,上午9时许即可做第二台手术。”结果,第一台手术,从上午8时开始,到把病人推出手术室,还不到一个小时。再说记者采访的3月13日下午,李洪洲在上午所做的肾上腺肿瘤切除,他在病人腹部插入三个细细的软管,在腔镜下操作切除比馒头还大的瘤子,仅用半个小时,创伤很小,服点消炎药即可。就这样,泌尿外科,手术量最大的前列腺、肾结石、肾上腺、肾囊肿等等手术,几乎全部都是“腔镜化”。有时,病人家属为在肾上腺巨大肿瘤切除手术时更加保险,又从省立医院请来专家以防万一。可上级专家看了李洪洲及团队所做此类手术的录像惊叹:“要说三年前请我们来还有必要,可如今,李主任的手术又快又好,无可挑剔。既然病人家属执意请我们来了,这样吧,老李你上台主刀,我们看着!”
李洪洲做手术,之所以能充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赖,取决于他在每一台手术之前,慎之又慎,反复查看片子,他还时常亲自到CT室、磁共振室从机器上调取病人检查时的图像资料,和医技人员一块研讨肿瘤的部位、深浅、形状、大小以及从何处进刀切割最佳等。由于手术前工作做得精细、准确,在术中便是游刃有余,又快又好。说一千,道一万,一个专家的手术好坏优劣,病人心里有杆秤。眼下,李主任每天都要做手术三四台,2014年,在他主持下完成了400多台手术。
[记者点评]病人的满意度乃医院发展的擎天大柱
作为医院,强化学习风气,是为了提高技术水平,更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让病人满意。万变不离其宗,医院的一切工作,其最终目的就是为让病人满意,让人民放心。本篇章所写市立医院部分医生、专家、学科带头人,他们为给病人多治病、快治病、治好病,以坚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习,坚持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记者采访时,正在办公室处理公务的副院长司世同,仍在不断接待找他做胃癌切除手术的病人及家属;记者几次约泌尿外科主任李洪洲采访,可他做完这台手术,又紧接着另一台手术,连接电话的时间都没有;记者还先后寻找肝胆外科主任叶永强、心内科二病区主任吴付轩、病理科主任宋华著、CT室主任徐夏荫等人采访,他们虽也非常想和记者谈谈有关业务学习的感受和体会,可又基本上天天被病人包围,连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有,直到此万字大稿告罄,也未能采访到他们。病人有选择医院和选择医生的权利,众多患者能指名道姓找他们治病,就是对其医德医术的最大认可!
院长感言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讲的一句话。将学习比喻拉开的弓弩,才能就像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
本系列报道之六,从学习风气报道市立医院的后劲与实力,应该说是抓住了本院突破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所在。近几年来,医院学习风气愈来愈浓,一大批学科带头人更是医院学风的带头人。本篇章所列举的只是部分科室、专家学者、青年医生在学习上的执着、痴迷,固然是本院学习风气的一个缩影,固然是医院几年来重振学风的一个例证,可我仍然认为还有许多不满意之处,因为医学的进步和发展要与时俱进,不学习就会落后,医务工作者的学习永无止境,学习永远在路上。学习的氛围有待进一步浓起来,学习的弓弩有待进一步拉开,医生的才能有待进一步中石没镞,击中鹄的。学习应当成为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基本常态,当学习成为常态、学风成为院风、学术成为生命,医务工作者都成为学者之日,即是市立医院建成人们心目中的医学高地之时。
——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