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4月24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8]

小学生拾金不昧传递正能量

游客称赞:菏泽人品胜牡丹
本报讯 (记者 王 燕)眼下,盛开的牡丹花引来如潮的游人,都是为了一睹菏泽牡丹雍容华贵的芳姿。然而,游客在美景中赏花的同时,也被“崇文尚德、务实图强”的菏泽精神所感动。
   “我受十多名老战友的嘱托,希望能借助本报,通过对小学生郭世傲拾金不昧事迹的报道,来弘扬社会正气。”4月22日,姜玉娥向记者讲述了战友的包失而复得的经历,并为自己身为菏泽人而感到骄傲。姜女士告诉记者,4月17日,十几位曾经在沂蒙山区当过兵的姐妹相约来到菏泽赏牡丹。那天,她们刚走进曹州牡丹园,盛开的牡丹花瞬间映满了眼帘。硕大的花朵,姹紫嫣红争相开放,尽绽富贵靓姿,让大家欣喜不已。此时,已身在花海中的冯颖更是被牡丹的芳姿迷住了眼,闻着怡人的花香沉醉其中。在她赏花之余,才意识到自己随身携带的包不知什么时候弄丢了。由于里面有银行卡、现金和证件,此刻的冯颖非常着急,匆匆往回跑,一边用手机挂失银行卡,一边寻找丢失的包。正在她来回跑得满头大汗时,园内的一位保安人员告诉她刚才广播上播放了失物招领,可以到花园管理处问问。当冯颖来到广播室领回完好无损的包时激动不已。为了感谢拾包人,她向广播员要到了拾金不昧者的联系方式,并马上打电话表示感谢。拨通电话后,对方说:“不用谢,包是孩子拾的,这是他应该做的。通过捡包、交包这件事,让孩子体会到掉包人内心的焦急,从而教育他别人的东西不能要。”听完这一席话,冯颖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她走出广播室时,美丽的牡丹花又映入了眼帘,她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菏泽牡丹有“甲天下”的美誉,那是因为菏泽人美德佳天下!
   后来,姜玉娥经过打听了解到,那位拾金不昧的孩子是牡丹区第二完小六年级的学生郭世傲,那天带他交包的是他的姑姑郭华。他们捡到包交到广播室后,本不想留联系电话,是在园区广播员的坚持下,才留下电话。姜玉娥告诉记者,虽然老战友们的菏泽之行已经结束,但是这几日在她们的微信群里,依然被郭世傲一家拾金不昧的美德而感动,称赞菏泽人品胜牡丹。
  记 者 感 言
   小学生郭世傲捡了东西知道要归还,家长也将此作为教育孩子的一次机会,教会孩子要急人之所急,不能因贪欲将他人之物占为己有。千百年来,拾金不昧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是一个人良好道德风尚和崇高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也是菏泽精神——“崇文尚德、务实图强”的一种体现。像这样的好人好事虽小,但所释放出来的正能量感动着大家,温暖着人心,温暖着这座城市。笔者不禁要为郭世傲一家拾金不昧的行为点个赞,因为这不仅仅反映出个人的优秀品质,也充分体现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更是城市文明的一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