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7月2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王月印:“互联网+”为梦想插上翅膀
“2015年实现年产值3500万元,2016年实现年产值5500万元,2017年实现年产值7500万元,2018年实现年产值1亿元并完成股改,2019年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今年39岁的曹县中艺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月印,看着企业的五年发展规划,回首望去,一路艰辛。
2001年,大学毕业的王月印,来到曹县的某个政府部门上班。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和哥哥姐姐们,都希望王月印能过得安安稳稳。然而,就在仅仅工作了一年之后,王月印却萌生了辞职的想法。
“从小,我就不愿意过那种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想着靠自己的努力,做出一番事业来。”王月印说。经过一番考虑,生性独立的王月印,给家人们来了个“先斩后奏”:辞职了。
辞职后,该做什么?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王月印来到曹县的一家木材加工企业,做起了业务员。“一来,我打算以后做木材加工业这行,所以,就需要了解了解这一行业,二来,做业务员,能接触各类人,也能锻炼锻炼个人能力。”王月印解释说。
没有做过业务员的王月印,靠着自己的努力,很快就适应了角色,并拉到了不少订单。一年后,感觉自己对木材加工有了一定的了解,王月印选择再次辞职,正式走上了他的创业路。
2003年下半年,在朋友的帮助下,王月印借贷了50多万元,在一块占地5亩多的地方,开始了他的创业梦。“没有任何创业经验,并且有50多万元的外债,万一赔了,咋办?”很多人都不看好王月印。然而,王月印觉得,凡事不要想太多后路,认准了,往前走就是了。
因为此前做过业务员,结交了不少客户,仅用了4个来月的时间,刚刚起步的王月印,就拿到了一个70多万元的订单。第一仗就打得这么漂亮,王月印增添了不少信心,那些曾质疑他的人,也都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随着企业生产、销售的不断扩大,2006年初,王月印建起了一个占地20多亩的新厂区。就在新厂区建设之前的2005年,王月印接触到了一个新东西——电子商务。“那次,我去青岛跑业务,很偶然的机会,在火车上碰到了一个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我第一次认识到,原来,生意也可以在网上做。”王月印说。
听那位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讲了不少电商的好处后,没接触过这个新玩意的王月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网上做起了电商。然而,王月印的网店,直到过了半年之后,才接了两单生意。此后,虽也有一些订单,但和在线下获得的订单量还是不能相提并论。
虽说此间有阿里巴巴工作人员的到访,但没有从电商上获得多少订单的王月印,还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做线下销售。直到2010年,事情起了变化。“那一年,我做跨境电商,接到了一个来自美国、数额达300多万元的订单。”王月印说。从这时开始,尝到了电商的好处,王月印开始重视起电商来。
2013年,已创业了十来年的王月印,感到了迷茫,“十多年下来,企业发展不温不火,怎样才能让企业突破这个发展瓶颈?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然而,身处一个落后地区,怎么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王月印来到北京大学,开始进修EMBA课程,开拓视野。2014年上半年,王月印又来到南方,考察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在那里,王月印看到了一个个电商化企业。考察回来,王月印更改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全力做电商。
立竿就能见影。2014年下半年,王月印的企业收到了100多万美元的订单,2015年上半年,收到了200多万美元的订单。看到企业发展得如此迅猛,王月印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做了那么多年的企业,绕了不少弯路,直到找到了电商这条路径。下一步,我们会按照企业定的五年规划,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王月印说。
记者 胡德光
2001年,大学毕业的王月印,来到曹县的某个政府部门上班。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和哥哥姐姐们,都希望王月印能过得安安稳稳。然而,就在仅仅工作了一年之后,王月印却萌生了辞职的想法。
“从小,我就不愿意过那种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想着靠自己的努力,做出一番事业来。”王月印说。经过一番考虑,生性独立的王月印,给家人们来了个“先斩后奏”:辞职了。
辞职后,该做什么?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王月印来到曹县的一家木材加工企业,做起了业务员。“一来,我打算以后做木材加工业这行,所以,就需要了解了解这一行业,二来,做业务员,能接触各类人,也能锻炼锻炼个人能力。”王月印解释说。
没有做过业务员的王月印,靠着自己的努力,很快就适应了角色,并拉到了不少订单。一年后,感觉自己对木材加工有了一定的了解,王月印选择再次辞职,正式走上了他的创业路。
2003年下半年,在朋友的帮助下,王月印借贷了50多万元,在一块占地5亩多的地方,开始了他的创业梦。“没有任何创业经验,并且有50多万元的外债,万一赔了,咋办?”很多人都不看好王月印。然而,王月印觉得,凡事不要想太多后路,认准了,往前走就是了。
因为此前做过业务员,结交了不少客户,仅用了4个来月的时间,刚刚起步的王月印,就拿到了一个70多万元的订单。第一仗就打得这么漂亮,王月印增添了不少信心,那些曾质疑他的人,也都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随着企业生产、销售的不断扩大,2006年初,王月印建起了一个占地20多亩的新厂区。就在新厂区建设之前的2005年,王月印接触到了一个新东西——电子商务。“那次,我去青岛跑业务,很偶然的机会,在火车上碰到了一个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我第一次认识到,原来,生意也可以在网上做。”王月印说。
听那位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讲了不少电商的好处后,没接触过这个新玩意的王月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网上做起了电商。然而,王月印的网店,直到过了半年之后,才接了两单生意。此后,虽也有一些订单,但和在线下获得的订单量还是不能相提并论。
虽说此间有阿里巴巴工作人员的到访,但没有从电商上获得多少订单的王月印,还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做线下销售。直到2010年,事情起了变化。“那一年,我做跨境电商,接到了一个来自美国、数额达300多万元的订单。”王月印说。从这时开始,尝到了电商的好处,王月印开始重视起电商来。
2013年,已创业了十来年的王月印,感到了迷茫,“十多年下来,企业发展不温不火,怎样才能让企业突破这个发展瓶颈?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然而,身处一个落后地区,怎么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王月印来到北京大学,开始进修EMBA课程,开拓视野。2014年上半年,王月印又来到南方,考察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在那里,王月印看到了一个个电商化企业。考察回来,王月印更改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全力做电商。
立竿就能见影。2014年下半年,王月印的企业收到了100多万美元的订单,2015年上半年,收到了200多万美元的订单。看到企业发展得如此迅猛,王月印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做了那么多年的企业,绕了不少弯路,直到找到了电商这条路径。下一步,我们会按照企业定的五年规划,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王月印说。
记者 胡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