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9月30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村村自找“好门道”个个唱起“拿手戏”

——巨野县“一村一品”建设侧记
“看菜下饭,看人说话。”巨野县集中培植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村村自找“好门道”,个个唱起“拿手戏”,“一村一品”亮点频闪。
  手攥“特色”好挣钱
   这几天,大义镇大王庄村食用菌种植户李正民主要忙两样活儿——收菇和点票子。他种的袖珍菇摊上了好行情,每天产500多公斤菇还供不应求,万把元的钞票就直接塞进了腰包。
   “袖珍菇与其他菇相比价位属于中上等,但投入的成本不高,效益相当于平菇的两倍。”李正民说。以前,他年年“一劳本等”地种粮食。
   据村干部孙道云介绍,去年,县里打“一村一品”牌,大王庄的乡亲们觉得是个机会,就将眼光盯准了袖珍菇。从去年开始,村里种了两季袖珍菇,效益非常可观。眼下,周边的种植户发展到40多家。
   在巨野,像大王庄这样打“特色牌”的村庄很多。县里按“一村一品促增收,一镇一业促发展”思路,以镇村为单元,以农户为载体,引导各镇村依据自身实际,构筑起了“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富裕、一个品牌彰显一方特色”的格局。
  “常规战”不寻常
   谢集镇王胡同村靠养猪发财。今年,全村年生猪出栏量500头,每头可卖1600元到2000元。
   “生猪行情好,价格一直看涨,盈利10万不是啥问题。”村民王维祥说,他准备再盖一个规范化的养猪场,要自动化,不用清圈。
   养殖是农民致富的“常规战”。但是,跟王胡同村不同,谢集村的“常规战”打得一点“不常规”。
   走进王秋福家,只见一群野山鸡满院子跑来跑去。“普通鸡八元钱一斤,俺的野山鸡一只少了120元谁也拎不走。”王秋福说,首批饲养的1000多只山鸡已经进入出栏期,销售收入可达10多万元。
   结合“一村一品”,巨野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养殖业,建立了甲鱼、狐狸、香椿燕等10余个特色养殖实验示范基地,形成了朱烟墩村金桥蛋鸡养殖基地、张楼村龙福养牛专业合作社、曹楼村海东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多个传统养殖业“龙头”。
  背靠大树好乘凉
   “松花菜亩产最少4000斤,现在批发价格每斤一元多,亩收入五六千元,纯收入2000元左右。”刘国银说。
   刘国银是巨野子合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合作社专门从寿光引大量的蔬菜新品种,一边种植一边摸索。如今,初次引进的松花菜刚成熟就预售一空,刘国银和伙伴们都稳稳当当地赚了一笔。
   “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巨野,绝大多数像刘国银这样的蔬菜种植户都加入了合作社。
   “合作社统一聘请专家技术指导,提供种苗、农资、病虫害防治、产品销售等服务,解决了技术、销售等难题。”永城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勇说。
   永城种植专业合作社以蔬菜生产基地为依托,现有大棚43个,主要品种有黄瓜、西红柿、辣椒、芹菜等蔬菜,年产蔬菜45万公斤,带动15个村建起260多个蔬菜大棚。
   巨野县将“一村一品”与专业合作社相结合,走捆绑式经营、联手闯市场的路子。目前,全县创建省市级示范社20家,发展家庭农场30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2万亩,新发展专业特色村100个。
   记者 武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