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3月29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关注生命成长 实施四大工程
——郓城高级中学“低进优出”办学之路的探索
□唐衍兵
郓城高级中学 (以下简称郓高),前身是郓城第二中学,1956年建于距县城10公里的郓城县潘渡镇。历经近半个世纪风雨,虽然其间有过辉煌,但是到20世纪初,教师办学缺自信、想进城、谋转行,人心惶惶;学生学习差、习惯差,人生目标渺茫,学校风雨飘摇,已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挑战。
2001年,经组织考察、出任二中书记兼校长时,面对这一办学现实,深知形势严峻,倍感责任重大。在带领全校师生步履维艰地办学攀行中果断做出了引资向城区搬迁的办学命题。后经市教育局批准、市发改委立项,由济南鸿德有限公司注入资金1.6亿元,于2005年3月动工,以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动工兴建了一座占地18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高层次、全寄宿的高级中学——郓城高级中学。
扎好笼,并不一定马上引来凤还巢。在“择校”之风浓烈、生源不能均衡分配的社会背景下,由于我校原来是农村中学,大部分城乡居民仍看好多年在城里办学的省市重点中学,我们仍需面对“第三世界”生源的现实:中考成绩500分以上的凤毛麟角,400多分的不富裕,300分上下的比比皆是……参差不齐的生源基础决定了不少学生知识经验不足、行为习惯差、理念信念缺失、人生目标渺茫……
我校生源成分呈现四多:学困厌学的多,留守儿童多,品行不良的多,被其他学校抛弃的多。面对这一窘境,我们追求的是 “不选择学生”的教育,坚持“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为孩子的现实出路导航”的办学理念,把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细化为郓高的“分区管理、分层次教学”,教师以雕刻家雕鹤画龙般的精心,使学生道德成长、智力发展、身心康健,追寻到了教育之神奇化境界——原来被认为升本无望的,有3000多人升本,其中还有300多人进入全国985大学、211大学。菏泽市教育局局长陈宝华,在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上,脱稿几次为我校“点赞”,称之为“郓高现象”,并安排分管业务副局长李洪友、教研室主任韩建华来我校解剖“郓高现象”。李洪友深度考察我校后,幽默地说“郓高”油锤稳不少出油。韩建华听完我校老师讲的课,称赞比其他有的一中老师的课讲得还好。
回顾近10年来我校走过的路,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任务,以改革创新为行动标杆,以特色建设为突破口,以课程建设为内涵支撑,以回归教育本真为行动导向,坚持“志在弘毅,气有浩然,融通文理,能于创新”的育人目标,弘扬了“和谐、敬业、博雅、创新”的学校精神,初步实现了“学生向往、百姓满意、引领社会良好风尚的优质学校”的发展愿景。具体来说,我们坚持了学校发展的四大行动改进工程:
●实施 “文化孵化工程”,根植生态学园●
积极营造学校文化氛围,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四个层面形成学校的“文化自觉”状态,努力将我校的文化建设确立为学校发展的支撑和引擎。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实现“以文化人”。(1)继续抓好校园基础建设,完善学校布局规划和局部整修,盘活校内闲置资源;狠抓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在市级绿色学校和花园式学校的基础上力争3年内实现山东省绿色学校和山东省花园式学校的创建成功。(2)深入挖掘郓城二中老校的文化底蕴,彰显学校的厚重文化内涵,锻铸“和谐、敬业、博雅、创新”的郓高精神。(3)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践行“厚德、励志、笃学、达才”的校训,让“求真、崇美、尚善”在校内蔚然成风。(4)加强师生文化引领:教师——“循道悟毫微镜鉴古今,保墒筑宏愿憧憬未来”,学生——“穷真理善思辨集大成,通人文蕴情感得大盈”。
2.丰富校园生活,师生在育人故事的编织中共成长。以“德育生活化”为核心,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促进师生行为的改变。(1)利用“两个基地”开展“感恩促心,励志促学”系列教育活动。常态地开展传统文化诵读会、师生趣味运动会、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规范国旗下讲话、校会、班会、晨会等集会,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2)完善以塑造郓高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教育载体。完善校档案室,整理校史,发掘校友资源,加强学校与校友之间的互动与联谊;建设郓高校史馆和人文科技馆;恢复出版《郓城高级中学报》,创办校内期刊——《生命成长》;规范校内“微群”管理,加强与媒体的交流与互动,树立学校良好形象。(3)大力推进学校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创新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弘扬“家”文化,树立家国意识,凝聚学校精神。从一个小组是个家到一个宿舍是个家、从一个班级是个家到一个级部是个家、再到郓高是我家,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意识,继而培养其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一是寒暑假统一组织“探寻家族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返校后将自己的家族变迁、名人逸事、家训、家规、家风等如数家珍般地讲给老师、同学听。二是以“欢迎回家”作为开学第一课。开学前从学校到年级到老师,都以“家庭迎新”的标准迎接学生入校、返校,让学生一踏进校门就感受到家的温暖。三是在每届学生中相继开展“树木认养”活动,让一届届学生逐步学会责任担当和传递,让学生毕业离校了仍有对母校的牵挂;让学校这个“家”不再只属于“自我”,而是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我们的家”。四是将“有温度的教室”、“温馨宿舍”、“文明餐厅”的创建活动形成常态。
4.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以制度规范人。突出“增量提升”评价,引领师生关注自我“相对高度”的提升,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友好竞争氛围。(1)以干部竞争上岗为抓手,优化干部队伍,注重年轻干部培养,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开展优秀处室组评比,提高群众对干部的满意度;(2)以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为抓手,推动学校的师风、教风建设。本着看起点、比进步的原则,对教学成果奖励方案进行修订;本着以实干论英雄、以实绩论奖惩的原则,完善职称评定办法、年终考核办法,班级管理量化考核、教师教学常规月考核办法等,修订优秀处室组评比办法、教科研成果奖励方案等。(3)以层级管理、推动学校管理的制度化、网络化、科学化建设。
●实施“双轮驱动工程”,提升教育品质●
未来五年,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以改进教学方式促常规教学,以加强课程建设促内涵提升。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智慧课程。
(1)提升教学品质的“课堂创新”,推进以“六环节自主课堂教学模式”(题组检测旧知—自学成果展示—点评小结—尝试解题—质疑解疑—题组训练)为基础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率、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建设促进课堂教学创新的动力机制(制定基于个人实际的课堂教学创新行动方案),架构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训),注重挖掘学科教学中人文教育素材(提高学科课堂文化品位)等策略,从理念更新、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方式改进、课堂专业观察等维度提高课堂品质。
(2)致力“基于问题设计的活动课堂”的主题探索,突出“学科价值”的校本研训。以主题分类式研讨的形式,逐渐构建起“课堂教学精品奖、探索奖”教师展示课,“主题活动课堂”展示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展示课等系列开课制度,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
(3)以“项目驱动”等方式,促进特色学科组建设。根据校情、学情实实在在地进行富有成效的校本教研,加强品牌学科组的建设,塑造一批在理念、教学、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与团队合作等方面形成体系并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的、稳定的优势学科,继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5年内,原有的艺术学科基础上力争创建3个特色学科。
(4)建立健全学校评价制度。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精神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各类评价方案,即《郓城高级中学课程评价方案》、《郓城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案》、《郓城高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郓城高级中学教师综合评价方案》。
2.建构“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形成郓高课程特色。
(1)建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以“志在弘毅、气有浩然”为目标的郓高课程体系,实现“激发学生潜能、促进自主学习”的达成。
郓高课程分类及效能:
①学科类课程:“六环节自主学习导学模式”、校本课程纲要、高效作业——学习潜能的激发;
②德育课程:高一(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高二(抓住今天,做今天的主人)、高三(人生的抉择)——动力潜能激发;
③人生规划体验课程:做人计划、访谈专家、读名人传记、走近企业、走近高校、认识自我——动力潜能的激发;
④三维一体社团课程:生活与技能、社会与人文、科学与技术——志趣潜能的激发;
⑤创新素养:通识课程、专业素养、项目研究——创新潜能的激发。
(2)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使“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以“校园皆课程、校园即课堂”为标杆,将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都纳入“课程”的范畴,包括学生的生活、运动、行为、习惯等,更包括各学段的学科学习及高三的复习。
(3)加强基于教材的校本教研,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一是以“六环节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在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中促进校本研究;二是立足学情、以“一日一题”为切点落实适于学生基础的课程体系的形成;三是探索推广“学科活动课”的教学成果,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促志趣,以活动促效率,真正实现“活动融入学科、活动融入课堂”。
(4)加强社团教学,催生课程的拓展。推进学科类、科技类、人文类、艺术类、创新类等社团的组建和相应课程的开发。取得市科技局、林业局、环保局、煤炭局等部门的支持,巩固、建设好恒基集团、曹州牡丹园、污水处理、郓城煤矿等实践基地。
(5)将“德育生活化”上升到“课程”的层面进一步深化。①以“四大区域文化”为依托,建设郓高“人文书院”,强化人文素养,即黄河文化(坚守、尊重)、泰山文化(责任、自信和文明的传承)、孔孟文化(励志、仁爱)、水浒文化(责任、担当)。②加强两个德育基地建设,即山东卫视《天下父母》亲情教育基地和《和谐中国网》“弟子规”教育基地。另开辟孔子学院传统文化教育基地1个、冀鲁豫皖纪念馆和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等2个教育基地。③加快生涯规划体验课程的建设与开发。
●实施“名师工程”,筑牢发展根基●
促进角色的重建,引导价值追求的重塑,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
1.确立教师价值追求。
继续深化“六观”教育活动,即教师应确立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团队观、名师观和幸福观”,引导教师建立与时俱进的育人价值观,形成职业信仰、职业人格。
2.明确教师内涵结构。
从职责、能力、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明确的界定和推进:①在课程建设能力上,人人参与,实现理想课程向现实课程的转变;②在课堂教学能力上,以“一师一课”为抓手,促进教学能力、课堂质量的提升;③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学风格,凝炼出教学主张和思想。
3.优化成长生态。
(1)创设认同文化:将包含学校的核心理念、办学宗旨和使命、师生发展的目标、学校中长期发展等学校愿景进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地规划、提炼,并成为学校全体成员的价值共识和行为引领。
(2)创设教研文化: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和动力,对校本教研的制度、形成内容等进行总结、改善和提升,使之形成适合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教研文化。
4.树立差异性发展的目标意识。
教师个体之间存在着心理因素、能力素质、生活环境的差异。为此,在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评定上,把握好“增量提升”的评价标准,对各年龄段、技术职称段和不同学科的教师做到差异性评价与激励。
5.专业发展走向自觉。(1)规范引领。①成立“教师专业发展”专题工作小组,全面统筹、指导、安排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落实。②学校依据年龄、学历和现有的专业化能力及发展趋势等制定专业发展愿景目标的引领;每位教师从 “见习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领军教师——专家教师”为梯次规划自己的愿景目标。③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逐步探索并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现代管理。
(2)教研训一体化。①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科研”校本研修主流程,建立学科指导小组、教学研讨小组,着眼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②落实好“教学基本技能大赛”、“课改先进个人评选”和“课改先进教研组长的评选”。③开展学习沙龙、专题论坛活动,实行学术论坛制度,为一线教师搭建交流经验、展示教研成果的平台。④借助外力,强化引领,学校设立 “教师专业成长专项资金”,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学习,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并实施好 “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研修”的梯次培养。每个学期选派3—5名教师到外地跟岗研修;每学期聘请3—5名名师、专家来校上示范课,做学术报告。
(3)全面启动“全员阅读工程”,升华育人价值。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人才需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创意设计者、信息整合者、知识批判分析者、终身学习者。①为教师创设环境幽雅、书香氛围浓厚的书吧,支持教师在课余时间拓展教育视野。②组织阅读社团,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活动,以主持访谈和读书报告等多样的形式为老师的阅读交流提供方便。③每学期举办2—3次由学科组轮流负责承办的教师论坛,每期选择一个与教师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包括理论阐述、精彩案例、教学故事等,让老师们共同经历思维的碰撞和激荡。④每学年组织一次学术节,引导教师走向学术,把目光投送到更远的天地,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6.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做好因高考制度的变革带来的学科教师的 “潮夕现象”的应对,做好适应新高考的师资储备,做好“选择性”教学的充分准备。
●实施“生命成长工程”,演绎教育奇迹●
1.规范“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引领学生职业志趣,点亮学生心灯。目标上,引导学生从认识世界走向认识自我;内容上,包括心理疏导、人生指导;目的上,体现激发志趣、适应新高考;措施上,确保教材、师资资源;实施中保证学段目标的达成和全员育人的落实。
2.实施“学生健康成长工程”。搞好阳光体育活动,强化体质健康监测,丰富心理健康内涵,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健康起来;丰富艺术教育的形式和内涵,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生艺术团,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让学生高雅、高尚起来;拓展素质教育途径,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活泼起来、自立起来;开发校本课程,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能力,认识价值,让学生丰富起来、完善起来。
3.因材施教,确保各类学生充分发展。①根据学生基础薄的生源现实,因材施教、量身定制,建立起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与个性需求的完备课程体系。②开展“生师互找学教运动”,落实“陪伴式教育”。让“学生围在老师身边,老师行走于学生中间”成为不变的校园风景,形成“生找师、师找生、生找生”的学习常态。③更新学生观、人才观,开拓国际视野,2016年启动“国际班”的开设。
4.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学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通过自我管理实现“零管理”。①在学生中设立校长助理,成立学生民主评议团、自律委员会、自治会等组织,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②自创社团,把学生个性发展的主动权和机会交给学生。③自主研究,以科学家工作的方式学习。积极探索和推进研究性学习,利用节假日到高校实验室、企业、政府机构、矿区、牡丹种植基地、黄河滩区,开展调查研究和实验,并以课题的确立、举办报告会、论文征集等形式予以强化、推动。
5.强化“特色教育工程”。以“项目建设—学科建设—文化建设”为核心策略,加强核心项目管理,在篮球、艺术体操、传统文化诵读这三个传统项目有新突破的基础上,引进优势项目,拓展特色空间。
6.深化“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1)新生入校的前两周完成家庭信息的整理分类工作;(2)将家长委员会设在级部、班级,增强合作的有效性;(3)开设“家长讲堂”,将学校教育延伸至家庭;(4)挖掘家长资源,为学校所用、为班级所用、为课堂所用、为课程所用。
“四大工程”贯穿于郓高办学的十年历程,十年的静待花开换来了生命绽放。郓高深知在教育的路上只有 “进行时”,我校的“四大工程”也会在“反思中求改进、改进中促提高”的旋律中自我调整为适应新时代教育的最强音符。
作者:山东省郓城县高级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