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5月10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3]
精准“滴灌”激活贫困村“一池春水”
—— 山东省农村信用联社派驻成武县党集镇“第一书记”扶贫工作剪影
植根于农,立社为民,这是农村信用社的宗旨所在。2015年以来,省联社派驻成武县党集镇的“第一书记”们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接地气、机制活、敢担当的优势,积极为党集镇刘老家村、刘海村、张石店村扶贫攻坚鼓劲助力。
帮扶中,派驻党集镇的省联社菏泽办事处副主任曾庆红、监保科科长孙玉臻、科技中心副主任肖凯三位“第一书记”按照省联社、办事处要求,深入调研,结合贫困村(户)的自然状况、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实际,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制定联系户脱贫致富计划。短短一年,三个贫困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派驻成武县党集镇刘老家村“第一书记”、省联社菏泽办事处副主任曾庆红(右)和菜农交流蔬菜种植情况
“第一书记”孙玉臻(左二)向前来取经者介绍帮扶经验
“第一书记”肖凯在张石店村油用牡丹田里查看牡丹长势
刘海村千亩海棠田内,“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商讨下步如何开展林下养殖菜农在新建的销售大厅内出售自家蔬菜由山东省农村信用联社投资30万元建设的衣之缘服装有限公司外景服装厂内的设备已经安装到位
刘老家村480㎡的党员活动室、80㎡的卫生室、600㎡的健身广场已建成启用刘海村新建的小学将在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下派到党集镇刘海行政村任“第一书记”之初,曾庆红从群众口中听到的最多的呼声,就是要求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进村主干道还是泥土路,一到下雨天,泥泞难行,村民们迫切希望改造道路。这也成为曾庆红心里最记挂的事。
通过走访,曾庆红把了解到的村情民意一一记在民情日记上。经多方协调,确定在村里主要街道修路4公里,打通村内交通。在省财政厅、省交通厅支持2公里路面的基础上,又向地方争取“一事一议”资金,最后再向后方单位争取了一部分资金。目前,村里新修的道路干净整洁,已达到了乡村示范道路标准。
“村两委办公室、村民议事场所使用的还是5间老房子,已经三十多年,村里没有卫生室、文化场所。一到天黑,村民连个休闲的地方也没有。”派驻刘海村的“第一书记”孙玉臻说。
为改变刘海村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在后方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筹资7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高标准的村民活动中心,包括村两委办公室、村民议事场所、卫生服务室、村民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咱农民也有了娱乐学习的地方。”刘海村的村民称赞道。
“村内电网老化非常严重,用电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派驻张石店村的“第一书记”肖凯说道。为满足该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肖凯多方争取资金,为张石店村完成了电网改造,困扰村民多年的用电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助村民增收
在党集镇刘老家行政村的冬暖式蔬菜大棚里,60亩芸豆已经开始进行采摘。“第一书记”曾庆红告诉记者,这60亩棚菜每1.2亩土地补贴4000元,村民承担风险小,收入稳定。“今年,我们为了方便蔬菜销售,还投资7万元建立了销售大厅,安装了电子磅。有了产业后,村里就能实现长效增收。”曾庆红说。
在刘海村,千余亩的海棠长势良好。“第一书记”孙玉臻向前来取经的其他驻村“第一书记”们介绍自己的扶贫心得,“去年我们结合一村一品发展规划与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规定,制定《2015年刘海村百亩海棠种植方案》,按照精准扶贫的原则,共种植海棠1063亩,流转土地450亩,其中包括59户贫困户流转了土地,贫困户每亩每年可得到流转费用1500元。同时我们成立了春华秋实合作社,贫困村民到合作社务工,年收入预计6000余元。”
“去年我们向村民免费发放油用牡丹苗24万多株,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基础上,逐步达到项目扶贫方案确定的目标。”在田里查看牡丹长势的“第一书记”肖凯说。
借助光伏发电,帮扶无劳动能力群众另辟脱贫蹊径
根据市委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省联社派驻刘老家、刘海村“第一书记”大力支持两村加快推进光伏扶贫工程,支持光伏发电设施接入国家电网运行管理,每度电以0.98元的价格由当地电力部门收购。目前,两村建立光伏发电站2处,预计每年收入5.7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帮扶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孤寡老人。
文/图 记者 杨 飞 通讯员 袁 磊 陈国燕
“第一书记”们引导村民种植的油用牡丹长势喜人 (资料片)
帮扶中,派驻党集镇的省联社菏泽办事处副主任曾庆红、监保科科长孙玉臻、科技中心副主任肖凯三位“第一书记”按照省联社、办事处要求,深入调研,结合贫困村(户)的自然状况、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实际,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制定联系户脱贫致富计划。短短一年,三个贫困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派驻成武县党集镇刘老家村“第一书记”、省联社菏泽办事处副主任曾庆红(右)和菜农交流蔬菜种植情况
“第一书记”孙玉臻(左二)向前来取经者介绍帮扶经验
“第一书记”肖凯在张石店村油用牡丹田里查看牡丹长势
刘海村千亩海棠田内,“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商讨下步如何开展林下养殖菜农在新建的销售大厅内出售自家蔬菜由山东省农村信用联社投资30万元建设的衣之缘服装有限公司外景服装厂内的设备已经安装到位
刘老家村480㎡的党员活动室、80㎡的卫生室、600㎡的健身广场已建成启用刘海村新建的小学将在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下派到党集镇刘海行政村任“第一书记”之初,曾庆红从群众口中听到的最多的呼声,就是要求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进村主干道还是泥土路,一到下雨天,泥泞难行,村民们迫切希望改造道路。这也成为曾庆红心里最记挂的事。
通过走访,曾庆红把了解到的村情民意一一记在民情日记上。经多方协调,确定在村里主要街道修路4公里,打通村内交通。在省财政厅、省交通厅支持2公里路面的基础上,又向地方争取“一事一议”资金,最后再向后方单位争取了一部分资金。目前,村里新修的道路干净整洁,已达到了乡村示范道路标准。
“村两委办公室、村民议事场所使用的还是5间老房子,已经三十多年,村里没有卫生室、文化场所。一到天黑,村民连个休闲的地方也没有。”派驻刘海村的“第一书记”孙玉臻说。
为改变刘海村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在后方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筹资7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高标准的村民活动中心,包括村两委办公室、村民议事场所、卫生服务室、村民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咱农民也有了娱乐学习的地方。”刘海村的村民称赞道。
“村内电网老化非常严重,用电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派驻张石店村的“第一书记”肖凯说道。为满足该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肖凯多方争取资金,为张石店村完成了电网改造,困扰村民多年的用电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助村民增收
在党集镇刘老家行政村的冬暖式蔬菜大棚里,60亩芸豆已经开始进行采摘。“第一书记”曾庆红告诉记者,这60亩棚菜每1.2亩土地补贴4000元,村民承担风险小,收入稳定。“今年,我们为了方便蔬菜销售,还投资7万元建立了销售大厅,安装了电子磅。有了产业后,村里就能实现长效增收。”曾庆红说。
在刘海村,千余亩的海棠长势良好。“第一书记”孙玉臻向前来取经的其他驻村“第一书记”们介绍自己的扶贫心得,“去年我们结合一村一品发展规划与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规定,制定《2015年刘海村百亩海棠种植方案》,按照精准扶贫的原则,共种植海棠1063亩,流转土地450亩,其中包括59户贫困户流转了土地,贫困户每亩每年可得到流转费用1500元。同时我们成立了春华秋实合作社,贫困村民到合作社务工,年收入预计6000余元。”
“去年我们向村民免费发放油用牡丹苗24万多株,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基础上,逐步达到项目扶贫方案确定的目标。”在田里查看牡丹长势的“第一书记”肖凯说。
借助光伏发电,帮扶无劳动能力群众另辟脱贫蹊径
根据市委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省联社派驻刘老家、刘海村“第一书记”大力支持两村加快推进光伏扶贫工程,支持光伏发电设施接入国家电网运行管理,每度电以0.98元的价格由当地电力部门收购。目前,两村建立光伏发电站2处,预计每年收入5.7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帮扶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孤寡老人。
文/图 记者 杨 飞 通讯员 袁 磊 陈国燕
“第一书记”们引导村民种植的油用牡丹长势喜人 (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