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7月15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3]
“为群众干些实事,心里踏实!”
——
—
党员侯庆忠小传
44岁的侯庆忠是单县徐寨镇时集村党支部书记,其报恩桑梓的故事被群众津津乐道。
侯庆忠的母亲早逝,三兄弟中他最小,父亲身体不好,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年仅16岁的侯庆忠便跟着乡亲们到数千里外的广东打工,在建筑工地上干零活。
侯庆忠年龄较小,身体单薄,干活却不惜力。一天下来,浑身酸疼,似乎连吃饭的气力都没有。再苦再累,侯庆忠都咬牙坚持下来。由于肯吃苦头,干活实在,手脚勤快,仗义疏财,同乡工友都愿意接近侯庆忠。不管有无交情,只要看到老乡遇到困难,他就慷慨解囊予以帮助。打工3年中,他资助过16名工友,几乎倾其所有积蓄。
经过数年的辛苦打拼、省吃俭用,侯庆忠最终积攒了3万块钱。加上东挪西凑,他购买了一辆小卡车,带着4名同村同龄青年给建筑工地运送物料,一年后,他又到江西镇江包工地、包矿山,腰包积蓄近百万元。正值生意风生水起时,侯庆忠却选择了 “归隐家乡”。“安逸的生活,并非我愿望。”侯庆忠想到回家报恩。
侯庆忠所在的时集村位于单县最北部,与济宁市金乡县接壤,北邻东鱼河,土壤肥沃,民风淳朴。然而,一条又长又高的东鱼河大堤,也把时集村封闭在“另一个世界里”。
一直以来,时集村的道路坑坑洼洼,狭窄不齐,每逢雨雪,村里的人出不去,村外的人进不来,就连收购农产品的小商小贩都绕着走,“时集的东西不值钱”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时集村流传着一个“难以启齿”的故事,如今,再经侯庆忠娓娓道来,笔者仍然感觉其沉重的心情:本村一个帅小伙与家住金乡县的心仪姑娘在外务工期间恋爱,姑娘家登门相亲这天,适逢下雨,女方七大姑八大姨皆是提着鞋、光着脚,两腿泥泞,狼狈不堪地进了村……相亲者临走丢下话,“就是再好的小伙子,也不能嫁到这泥窝子里!”
当时,“相亲的故事”像一块巨石压在侯庆忠的心头,“给老少爷们修一条好出路”成为侯庆忠最大的心愿。
2011年,时集村两委换届,备受群众拥戴的青年党员侯庆忠进入了村干部班子。上任伊始,他从自个腰包里拿出1万元,号召新任干部带头,引导群众集资出工,经过两个月的操心劳作,铺修了5公里的水泥路,彻底改变了交通出行状况,时集村的“歇后语”“相亲故事”成为尘封的“村史”。
此时,侯庆忠的另一个“梦想”接踵而至。他带领群众外出参观学习、请农技专家进村授课、凑上家庭积蓄、全体干部示范带头,发展大棚瓜菜种植500余亩,其余田地种植大蒜,并套种菠菜、棉花、玉米等,复种效益达到最大化,全村年人均增收1万元。
2012年夏,侯庆忠与创业成功者联手,为村里主街道安装了路灯,栽植了绿化苗木。2013年秋,侯庆忠带头捐款5000元,集资修建了文化广场、文艺大舞台,安装了健身器材,乡亲们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接着,在侯庆忠资助和鼓励下,村里成立了秧歌健身队、文艺宣传队,每到农闲,乡亲们不再聚众赌博、无聊酗酒,而是呼朋唤友聚集在广场上引吭高歌,跳舞健身。
侯庆忠还出钱评选表彰“时集好人”,累计有百名“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好儿子”受到奖励。邻居和谐、家庭和睦,新风蔚然时集村。
如今,侯庆忠正在实现另一个心愿:自己再掏腰包,把村里300多米长的泥土路铺上混凝土,让家家户户“出门进村脚不粘泥”。“我是党员,还是群众的带头人,为乡亲们干些实事,心里踏实。”侯庆忠说。
通讯员 刘厚珉 宋长安
44岁的侯庆忠是单县徐寨镇时集村党支部书记,其报恩桑梓的故事被群众津津乐道。
侯庆忠的母亲早逝,三兄弟中他最小,父亲身体不好,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年仅16岁的侯庆忠便跟着乡亲们到数千里外的广东打工,在建筑工地上干零活。
侯庆忠年龄较小,身体单薄,干活却不惜力。一天下来,浑身酸疼,似乎连吃饭的气力都没有。再苦再累,侯庆忠都咬牙坚持下来。由于肯吃苦头,干活实在,手脚勤快,仗义疏财,同乡工友都愿意接近侯庆忠。不管有无交情,只要看到老乡遇到困难,他就慷慨解囊予以帮助。打工3年中,他资助过16名工友,几乎倾其所有积蓄。
经过数年的辛苦打拼、省吃俭用,侯庆忠最终积攒了3万块钱。加上东挪西凑,他购买了一辆小卡车,带着4名同村同龄青年给建筑工地运送物料,一年后,他又到江西镇江包工地、包矿山,腰包积蓄近百万元。正值生意风生水起时,侯庆忠却选择了 “归隐家乡”。“安逸的生活,并非我愿望。”侯庆忠想到回家报恩。
侯庆忠所在的时集村位于单县最北部,与济宁市金乡县接壤,北邻东鱼河,土壤肥沃,民风淳朴。然而,一条又长又高的东鱼河大堤,也把时集村封闭在“另一个世界里”。
一直以来,时集村的道路坑坑洼洼,狭窄不齐,每逢雨雪,村里的人出不去,村外的人进不来,就连收购农产品的小商小贩都绕着走,“时集的东西不值钱”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时集村流传着一个“难以启齿”的故事,如今,再经侯庆忠娓娓道来,笔者仍然感觉其沉重的心情:本村一个帅小伙与家住金乡县的心仪姑娘在外务工期间恋爱,姑娘家登门相亲这天,适逢下雨,女方七大姑八大姨皆是提着鞋、光着脚,两腿泥泞,狼狈不堪地进了村……相亲者临走丢下话,“就是再好的小伙子,也不能嫁到这泥窝子里!”
当时,“相亲的故事”像一块巨石压在侯庆忠的心头,“给老少爷们修一条好出路”成为侯庆忠最大的心愿。
2011年,时集村两委换届,备受群众拥戴的青年党员侯庆忠进入了村干部班子。上任伊始,他从自个腰包里拿出1万元,号召新任干部带头,引导群众集资出工,经过两个月的操心劳作,铺修了5公里的水泥路,彻底改变了交通出行状况,时集村的“歇后语”“相亲故事”成为尘封的“村史”。
此时,侯庆忠的另一个“梦想”接踵而至。他带领群众外出参观学习、请农技专家进村授课、凑上家庭积蓄、全体干部示范带头,发展大棚瓜菜种植500余亩,其余田地种植大蒜,并套种菠菜、棉花、玉米等,复种效益达到最大化,全村年人均增收1万元。
2012年夏,侯庆忠与创业成功者联手,为村里主街道安装了路灯,栽植了绿化苗木。2013年秋,侯庆忠带头捐款5000元,集资修建了文化广场、文艺大舞台,安装了健身器材,乡亲们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接着,在侯庆忠资助和鼓励下,村里成立了秧歌健身队、文艺宣传队,每到农闲,乡亲们不再聚众赌博、无聊酗酒,而是呼朋唤友聚集在广场上引吭高歌,跳舞健身。
侯庆忠还出钱评选表彰“时集好人”,累计有百名“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好儿子”受到奖励。邻居和谐、家庭和睦,新风蔚然时集村。
如今,侯庆忠正在实现另一个心愿:自己再掏腰包,把村里300多米长的泥土路铺上混凝土,让家家户户“出门进村脚不粘泥”。“我是党员,还是群众的带头人,为乡亲们干些实事,心里踏实。”侯庆忠说。
通讯员 刘厚珉 宋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