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10月11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3]
“第一排贴讲台”现象为什么没了?
日前,巨野县龙堌镇文楼小学新建设的教学楼格外显眼。远听,一个个教室内,书声朗朗;近观,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排排桌椅整齐有序,每排桌椅间都有相当的距离。
“现在,每班学生均不超过45人。”校长耿广重说。
近两年,文楼小学随着生源的逐渐增多,原有教室已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求,多数班级出现了“大班额”现象,最大班级学生数接近70人。“第一排紧贴讲台,最后一排挨着墙壁”的教室布局也成为学校的常态。
“上级为我校新建教学楼一座,将原来的六个班扩为八个班,彻底解决了大班额问题。”校长耿广重说。
文楼小学的变化是巨野县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学校在农村”,巨野县将更多的“蛋糕”分给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每年至少投入1个亿用于学校建设,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学校的办学条件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先后建设了男女生宿舍楼、餐厅、综合楼、阶梯教室、高标准的塑胶操场……”柳林镇第一中学校长刘念兴说起学校的变化如数家珍。
柳林镇位于巨野县西南部,辖49个行政村,5.6万人,面积112平方公里。但是,此前的柳林镇第一中学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老化严重。近两年来,政府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对柳林镇第一中学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
“政府加大了对学校的投入力度,我们新征操场用地20余亩,改造了伙房餐厅等设施,配足配全了实验室、舞蹈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设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麒麟镇一中教务处主任江钦峰说。
为完善城区教育空间布局,巨野县加大统筹力度,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城区学校建设,实施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专项规划,科学布局城区教育资源,逐步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和择校问题。凤凰中学、东城小学、南观杨小学等一批老城区中小学的升级改造,让“大班额”现象消失于无形。
位于开发区的腾飞小学由济宁建筑设计院按24个班规模设计,占地35亩、建筑面积10300平方米,可以容纳24个教学班、千余名学生就读。
麒麟镇中心小学面对校舍存在安全隐患、设备落后等问题,投资500余万元,建设了一座占地30多亩,拥有17个教学班、8个功能性用房的现代化学校。现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标准化的功能用房、完善的教学设备和器材等以前城里学校的“专利”,如今也成了这所学校的“标配”。
巨野县通过城乡统筹、整体布局、统一规划,在县城着力打造教育组团,在镇区着力实施教育园区建设工程,逐步构建起“组团+园区”的教育均衡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投入8.3亿元,完成校舍建设36万平方米,运动场地建设61万平方米;全县规划的395个改薄项目已完成260个,在建46个,剩余的89个项目今年将全部开工并完成建设任务。
随着一所所校园破土新建,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主管部门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引进外地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按照“小学抓规范创特色,初中抓教改打基础,高中抓巩固促提高”的办学思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目前,全县义务教育发展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正向着教育现代化稳步迈进。 记者 武占民
“现在,每班学生均不超过45人。”校长耿广重说。
近两年,文楼小学随着生源的逐渐增多,原有教室已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求,多数班级出现了“大班额”现象,最大班级学生数接近70人。“第一排紧贴讲台,最后一排挨着墙壁”的教室布局也成为学校的常态。
“上级为我校新建教学楼一座,将原来的六个班扩为八个班,彻底解决了大班额问题。”校长耿广重说。
文楼小学的变化是巨野县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学校在农村”,巨野县将更多的“蛋糕”分给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每年至少投入1个亿用于学校建设,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学校的办学条件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先后建设了男女生宿舍楼、餐厅、综合楼、阶梯教室、高标准的塑胶操场……”柳林镇第一中学校长刘念兴说起学校的变化如数家珍。
柳林镇位于巨野县西南部,辖49个行政村,5.6万人,面积112平方公里。但是,此前的柳林镇第一中学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老化严重。近两年来,政府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对柳林镇第一中学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
“政府加大了对学校的投入力度,我们新征操场用地20余亩,改造了伙房餐厅等设施,配足配全了实验室、舞蹈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设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麒麟镇一中教务处主任江钦峰说。
为完善城区教育空间布局,巨野县加大统筹力度,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城区学校建设,实施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专项规划,科学布局城区教育资源,逐步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和择校问题。凤凰中学、东城小学、南观杨小学等一批老城区中小学的升级改造,让“大班额”现象消失于无形。
位于开发区的腾飞小学由济宁建筑设计院按24个班规模设计,占地35亩、建筑面积10300平方米,可以容纳24个教学班、千余名学生就读。
麒麟镇中心小学面对校舍存在安全隐患、设备落后等问题,投资500余万元,建设了一座占地30多亩,拥有17个教学班、8个功能性用房的现代化学校。现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标准化的功能用房、完善的教学设备和器材等以前城里学校的“专利”,如今也成了这所学校的“标配”。
巨野县通过城乡统筹、整体布局、统一规划,在县城着力打造教育组团,在镇区着力实施教育园区建设工程,逐步构建起“组团+园区”的教育均衡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投入8.3亿元,完成校舍建设36万平方米,运动场地建设61万平方米;全县规划的395个改薄项目已完成260个,在建46个,剩余的89个项目今年将全部开工并完成建设任务。
随着一所所校园破土新建,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主管部门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引进外地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按照“小学抓规范创特色,初中抓教改打基础,高中抓巩固促提高”的办学思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目前,全县义务教育发展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正向着教育现代化稳步迈进。 记者 武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