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年04月26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大棚基地闯出致富路
——
—
定陶区滨河街道办事处扶贫侧记
目前,定陶区滨河街道办事处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精准扶贫为核心,充分依托当地种养技术和市场优势,发展种养循环经济,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带动百姓致富的脱贫道路。
定陶区滨河街道办事处马纪庄行政村位于定陶城东北10公里处,土壤肥沃,全村人口1196人,总耕地面积1930余亩,人均1.6亩。该村以前是传统农业大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收入微薄,迫于生活压力,年轻人只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些情况,村支书马秋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充分利用村里的土地,为村民谋求新的致富门路。
2016年,为帮助贫困户提前脱贫,定陶区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建设扶贫大棚,但由于滨河街道办事处位于新城区,农业一直是弱项,种植计划一直很难落实。马纪庄村党支部书记马秋生得知这一消息后,找到街道党工委领导,要求在马纪庄村建设蔬菜大棚基地,不仅能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还能给周围的村民提供就业机会。经过街道党工委的实地查看,最后,决定接纳马秋生的提议,在马纪庄村村北建设滨河街道扶贫大棚基地。
在建设大棚初期,土地流转是最难做的工作,由于村民在认识上有误区,大部分村民不愿配合工作,马秋生就带领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详细地向群众解释建设大棚基地的好处,并鼓励村民积极加入蔬菜种植合作社。征地期间,马秋生经常过家门而不入,而且嗓子一直处于沙哑状态,最严重的时候,都说不出话来。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所有土地的流转工作,共流转土地600余亩。
2016年6月初,马纪庄扶贫大棚基地开始建设,为了能在9月份建成,赶上冬天蔬菜上市,必须加紧建设进度,为此,街道党工委领导多次到大棚基地亲自盯进度,马秋生更是24小时在大棚基地指挥工作,经过80多天的努力,9月底,蔬菜大棚基地最终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由于村民们不懂种植技术,在种植初期,他们也吃了不少亏,于是,街道领导立即组织村民到相邻的乡镇进行学习种植技术,并定期邀请区农业局技术指导员到马纪庄村的大棚里进行指导,同时,为村民提供销售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当年种植的黄瓜、西红柿、芹菜、草莓等喜获丰收。截止到2016年底,仅三个月的时间,就产生效益分红62万元,不仅解决了252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再兜底问题,而且还帮助附近25个村380多名在该村扶贫大棚打工的贫困户脱了贫。
滨河街道在现有的扶贫蔬菜大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在原址以北继续进行土地流转,截至目前,该村有122个蔬菜大棚,该基地的黄瓜、西红柿、芹菜已经成功申报绿色产品标志,并成立瑞麟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荃富专业合作社,从而将他们的蔬菜大棚基地、蔬菜专业合作社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通讯员 王小梅 赵咏婷 记者 刘卫国
目前,定陶区滨河街道办事处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精准扶贫为核心,充分依托当地种养技术和市场优势,发展种养循环经济,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带动百姓致富的脱贫道路。
定陶区滨河街道办事处马纪庄行政村位于定陶城东北10公里处,土壤肥沃,全村人口1196人,总耕地面积1930余亩,人均1.6亩。该村以前是传统农业大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收入微薄,迫于生活压力,年轻人只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些情况,村支书马秋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充分利用村里的土地,为村民谋求新的致富门路。
2016年,为帮助贫困户提前脱贫,定陶区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建设扶贫大棚,但由于滨河街道办事处位于新城区,农业一直是弱项,种植计划一直很难落实。马纪庄村党支部书记马秋生得知这一消息后,找到街道党工委领导,要求在马纪庄村建设蔬菜大棚基地,不仅能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还能给周围的村民提供就业机会。经过街道党工委的实地查看,最后,决定接纳马秋生的提议,在马纪庄村村北建设滨河街道扶贫大棚基地。
在建设大棚初期,土地流转是最难做的工作,由于村民在认识上有误区,大部分村民不愿配合工作,马秋生就带领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详细地向群众解释建设大棚基地的好处,并鼓励村民积极加入蔬菜种植合作社。征地期间,马秋生经常过家门而不入,而且嗓子一直处于沙哑状态,最严重的时候,都说不出话来。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所有土地的流转工作,共流转土地600余亩。
2016年6月初,马纪庄扶贫大棚基地开始建设,为了能在9月份建成,赶上冬天蔬菜上市,必须加紧建设进度,为此,街道党工委领导多次到大棚基地亲自盯进度,马秋生更是24小时在大棚基地指挥工作,经过80多天的努力,9月底,蔬菜大棚基地最终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由于村民们不懂种植技术,在种植初期,他们也吃了不少亏,于是,街道领导立即组织村民到相邻的乡镇进行学习种植技术,并定期邀请区农业局技术指导员到马纪庄村的大棚里进行指导,同时,为村民提供销售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当年种植的黄瓜、西红柿、芹菜、草莓等喜获丰收。截止到2016年底,仅三个月的时间,就产生效益分红62万元,不仅解决了252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再兜底问题,而且还帮助附近25个村380多名在该村扶贫大棚打工的贫困户脱了贫。
滨河街道在现有的扶贫蔬菜大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在原址以北继续进行土地流转,截至目前,该村有122个蔬菜大棚,该基地的黄瓜、西红柿、芹菜已经成功申报绿色产品标志,并成立瑞麟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荃富专业合作社,从而将他们的蔬菜大棚基地、蔬菜专业合作社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通讯员 王小梅 赵咏婷 记者 刘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