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今日牡丹区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7年05月10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3]

麦秆画出致富新路子

5月5日,记者来到牡丹区黄堽镇邓庄村任秀丽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整墙的麦秆画。用麦秆制成的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每一幅画作都十分精致。
   今年37岁的任秀丽介绍,麦秆画是我国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它取材于小麦秸秆,经蒸、煮、浸、剖、刮、碾、贴、剪、烫、粘贴、组合等十几道工序制作完成,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可制作出既古朴典雅,又惟妙惟肖的艺术作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装饰性及收藏价值。
   “2007年我刚结婚时,就发现村里家家户户都挂着麦秆画,这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任秀丽一手拿着剪子,一手拿起麦秆给记者演示起来。不一会儿,一片仙鹤的羽毛便在任秀丽手中成型了。“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不仅是我国特色工艺品,还是一条致富路。你看,像这样的小幅作品能卖到200元左右,大的就贵了,得要2000元呢!”任秀丽抚摸着一幅“大展鸿图”的画屏笑得很灿烂。
   今年2月份,任秀丽在村里成立了麦秆画工作室,但要想发展壮大这项事业,光靠她一个人是不行的,她便号召村里的贫困户、残疾人、闲散的妇女一起来做,还邀请村里有名的麦秆画工艺师邓新红担任技术总监,开始了麦秆画的制作和营销。“村子里会这门手艺的不多,原来的老师傅都不在了,邓新红老师从小就跟着老父亲学习制作麦秆画,是目前村子里手艺最好的。”任秀丽告诉记者,麦秆画制作时,需要沉下心慢慢做,不能心焦气燥,因为整个制作过程全凭手工完成。首先要对麦秆进行筛选,把中空的麦秆用刀具按照画面的要求切段、去节、破开、成片,然后经过剪截、漂白、染色等19道工序处理。
   如今,任秀丽不光在微信、微博上销售自己的麦秆画,还将麦秆画的制作方法一项项传授给了村里贫困户和闲散妇女。这不仅让闲散妇女有了事儿可做,也让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邓庄村村民曹海军就是其中之一,他年轻时在工地受伤,身体残疾,学会了麦秆画技术后,一边制作手工艺品,一边还能照顾家庭。他说:“我不仅学到了手艺,每天还能拿到30多元工钱,比以前强多了。”“我希望结合牡丹文化把麦秆画作为本土民间手工艺术品推向旅游市场,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任秀丽说。 记者 李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