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新闻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7年05月23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抓具体抓根本抓长效扶到人扶到事扶到位

——市开发区2017年第一季度精准扶贫记
      “今天又来了好几批衣服的订单,又能拿到不小的收入了。”日前,记者在市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曹楼社区的扶贫车间内,当地村民李闪闪笑着说道。
   今年28岁的李闪闪经营起了这个扶贫车间,每天依靠服装订单,加工服装,带动了当地十余名贫困人员在此就业。
   从贫困户到脱贫再到带动贫困户脱贫,对于年轻的李闪闪来说实属不易。10年前,李闪闪在一次学习制作服装的机会结识了身患残疾的丈夫。两人自结婚后,便依靠着制作小订单衣服来维持生计。
   “那时有了孩子以后,生活变得更加窘迫,我不但要照顾孩子和丈夫,还要干些杂活,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李闪闪告诉记者。
   自去年曹楼社区的扶贫车间盖了起来,李闪闪的幸福日子也来了。在曹楼社区的帮扶下经营起了整个车间,李闪闪依靠社区宣传接服装厂商的订单,今年开始生意逐渐有了起色,一个月可以赚到6000元。
   李闪闪继续向记者说道:“我想不能我自己脱贫就够了,我还要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李闪闪通过对当地的贫困户岗前培训,安排其在扶贫车间工作,目前已让十余名贫困人员脱贫。
   这是市开发区推进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市开发区始终坚持把决战脱贫攻坚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和重要的民生,做到抓具体、抓根本、抓长效,确保扶到人、扶到事、扶到位,着力走前列,作表率、作贡献。今年第一季度,全面实施重大民生建设项目7个,完成投资18亿元,其中财政扶贫项目2个,涉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00万元,社会募捐300万元。
  强化就业创业扶贫推动产业扶贫
   市开发区立足于变“输血”为“造血”,把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作为脱贫的关键措施。协调辖区40家企业、36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48个贫困村实施“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安排520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平均人均增收960元。引导贫困村村干部带头创业,支持贫困农民本土创业,鼓励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实现贫困农民就地创业致富。
   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 “一号工程”,充分发挥其人才、资金、技术优势,探索“企业+基地+贫困户”帮扶模式,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果品等特色种植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现已流转土地1.2万亩,带动86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抓好教育扶贫开展社会扶贫
   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对26名贫困生实施“雨露计划”助学金7.8万元;对5名贫困大学生新生进行泛海助学行动补助2.5万元;对28名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和扶贫助学金21.08万元。
   引导重点企业参与社会扶贫开发,支持贫困家庭创业就业。目前辖区各企业已累计捐款410万元,为贫困村投资兴业、技能培训、提供有益资金。发挥148名“两代表一委员”的带领作用,引导广大社会成员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形式参与扶贫。
  推进金融扶贫加强电子商务扶贫
   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投入69.9828万元为辖区2228户、5299人办理了人身意外保险、大病商业补助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目前,已为发生25户贫困社区人身意外事故理赔4.4万元。对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优先给予贷款扶持,增强其带动贫困户脱贫能力。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拓宽增收渠道。通过中软创客、康源果蔬、大德电商产业园、昭宝创业园及“乐陶村”便民服务站,带动220名贫困群众就业。
  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扶贫工程
        目前,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800万,为贫困村修路30公里,改造线路6000米,下一步还要对贫困社区街道进行绿化、亮化。
   为加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特意聘请辖区贫困户、低保户134名当社区保洁员,每月600元的固定工资,既能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又能使社区的卫生环境得到改善,实现了精准扶贫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为做好“低保、扶贫两项工作”有效衔接工程,根据调查指导数据,采取“报、评、查、审、定”的步骤,划清对象类型。今年开发区低保线有原来的3400元提高到现在的3800元。对农村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为2055户贫困户4872人办理了低保,做到应保尽保。 记者 黄啟峰 通讯员 刘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