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时事新闻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7年06月26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3]

(上接第1版)

该区还科学制定牡丹产业发展规划,立足牡丹种植、加工、销售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36821”工程,即做大做强3个龙头企业,培育6个牡丹产业园,培植8大牡丹种植基地,成立20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10万种植户,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牡丹观赏质优区、标准的油用牡丹种植示范带动区、领先的牡丹产业科技研发生产创新区。
   不少企业嗅到了“牡丹芬芳”,纷纷斥巨资进军牡丹领域,尧舜、盛华等一批牡丹深加工企业纷至沓来。投资20亿元的菏泽尧舜牡丹产业园,申报的“一种牡丹花粉泡腾片的制备方法”和“一种含牡丹油的护肤油及其制备方法”两项科研成果获批国家发明专利。至此,该公司已成功申报发明专利14项,获批6件;“牡丹鲜花精油和牡丹鲜花萃取液制备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等4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公司建有牡丹籽油、牡丹茶饮、牡丹食品、牡丹胶囊、牡丹精细提取等多条生产线,其产品涉及日用化工、营养保健、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目前部分生产线已开始生产,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在500亿元左右。
   按照龙头带园区、园区联基地、基地加农户的思路,规划建设牡丹小镇集聚产业发展要素,建设集生产、加工、出口、科研、观赏于一体的牡丹产业的标志性区域,推动牡丹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发展。牡丹区相继培育出了尧舜牡丹、盛华牡丹、冠宇牡丹等一批牡丹龙头企业,牡丹加工企业达到130多家,牡丹出口企业11家。
  牡丹产业化引领农业变革
   2013年,由菏泽市牡丹研究所历时三年研制而成的牡丹绿茶,通过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实现了国花和国饮的完美结合。这是菏泽市牡丹区牡丹产业化发展取得的又一科研成果。
   牡丹籽油、牡丹精油、牡丹胶囊、牡丹化妆品等系列产品的研发问世,开启了牡丹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牡丹芍药分会副会长、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油用牡丹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贵宾介绍说:“现在花农种植牡丹可以销售牡丹籽、根、叶、花、花蕊等,种植每亩牡丹的收益要过万元,现在牡丹区对牡丹根、叶、花利用的研发力度,也实现了新突破。”
   “牡丹全身都是宝,牡丹区对牡丹产业的研发已涉及食品、医药、化工、餐饮、工艺品等众多领域。”牡丹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泽中说,“牡丹产业是全链条式产业,涉及一产、二产和三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如果完成100万亩的油用牡丹基地建设,仅二产产值就可达到800亿元,利税在200亿元以上。”
   牡丹区把牡丹产业作为引领农业转调的特色产业,通过科技创新着力加快了牡丹产业化发展步伐。初步实现了牡丹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链条化开发的综合利用。截至今年初,该区牡丹种植面积发展到25万亩,牡丹相关企业500余家,牡丹年产值已突破200亿元。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辐射示范全国
   2016年,牡丹区着力打造的牡丹农业科技园成为菏泽市首次获批建设的国家级园区,将打造成为立足鲁西南,服务全中国的牡丹产业国家科技研发中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特色产业发展样板区。该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按照集聚“高端技术、高端产业、高端客户、高端人才”的要求,以全产业链服务为手段,加快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建设。
   今年,牡丹区调整完善牡丹农业科技园管委会班子,全力推进园区建设,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现已落地建设了尧舜牡丹产业园、盛华牡丹产业园、国花牡丹园、枫叶正红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16个。制定了“一二三四”发展规划,即打造一区。集牡丹科普、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产业孵化为一体的核心区。发展两轴。建设以临商路为轴心的牡丹产业发展带,以七里河湿地为轴心的生态景观发展带。建设三园。以标准化种植、规范管理展示、催花温室大棚为重点的牡丹种植园;以十品乡村、生态采摘、休闲农业为重点的都市农业示范园;以畜牧养殖、有机肥加工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园。发展四区。培育一批以尧舜、盛华等牡丹深加工企业为重点的牡丹生产加工区;建设花卉大市场、仓储中心、电商产业园为重点的商贸物流区;打造以国花牡丹园等牡丹主题公园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区;建设枫叶正红老年公寓为重点的健康养老区。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牡丹观光区、牡丹花卉集散区、牡丹产业研发区、牡丹产品加工区。
   据了解,整个园区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管理体制机制完善,运行有效,核心区建设内容全部完成,技术研发、展示示范、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功能完备;技术模式辐射到核心区和示范区以外区域,全面构建起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等不同层次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体系,为全国牡丹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记者 刘剑辉 通讯员 丁养会 郜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