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新闻·文化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7年08月1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5]

红色村庄——李海子

从菏泽市单县张集镇驻地,往西北走上约1.5公里路,便可看到一个小村庄,该村便是李海子自然村。在李海子村村碑上,刻有简短的几行大字:抗日战争时期,李海子村周围挖了千余米的沟壕,俗称海子,该村因此而得名。村中现有人口不足300人,抗日战争时期,村里还不到50人。
   当时,村名并不叫李海子,而是叫李海。因该村地势低洼,每逢涝年,整个村子汪洋大海一片,李姓村民到此居住后,随便称村名为李海。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某部队住宿在李海村,李海也成了著名的抗日根据地。李海和邻村宋庄,党员多,群众基础好,各项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因为村子小,引不起日军的注意,加上该村土地面积大,且当时村里种植的全是耐涝的作物——高粱。夏秋有青纱帐作掩护,冬春有高粱秫秸垛隐藏,村中还挖有地道,因此掩护了八路军干部和战士。为更好地开展抗日工作,掩护部队、打击敌人,李海村及附近宋庄村的民工,在李海村周围、村中挖了深2.4米左右、宽1.8米的沟壕,沟壕全长达1600多米,周围百姓俗称沟壕为“海子”。这些“海子”,又称“一夜沟”,是村民一夜之间挖成的。“海子”非常好地方便了干部、战士作掩护。1943年底,李海村民兵与八路军战士一起,获得一准确消息,于是在某一天夜里,神不知鬼不觉地赶到附近的曹马集,胜利端掉了敌人的一个碉堡。
   抗战胜利后,为纪念李海村为抗战做出的积极贡献,经有关部门批准,改村名为李海子,人们也习惯称做“红色李海子”。李海子现辖西宋庄自然村,是张集镇50个村之一,村名就叫李海子村。村庄整合后,与临近的玉皇庙村为同一行政村。谈及村名的来历,人们抚今追昔,常常念及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念及李海子村村民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 王林胜